APP下载

解放后,马寅初与周恩来的友谊

2017-07-31张达明

中外文摘 2017年14期
关键词:马寅初康生张达明

□ 张达明

解放后,马寅初与周恩来的友谊

□ 张达明

1957年,周恩来视察北大时与马寅初(左)在一起

195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新人口论》,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观点。文章发表后,遭到康生等人的指责,并煽动北大师生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许多人劝马寅初放弃观点,写个检讨了事,但他坚持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要坚持真理,即于个人私利甚至自己的宝贵性命有所不利,亦应担当一切后果。”

“反右”开始后,康生等人欲将马寅初打成“右派”,周恩来得知后指出:“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大影响,不能划为‘右派’。”在周恩来的干预下,马寅初才幸免于难。

1959年夏,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党中央找马寅初谈话,用近乎哀求的口吻,劝他进行检讨。马寅初却坚持自己是对的,拒绝检讨。他说:“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为了国家和真理,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话已至此,周恩来无功而返。

拒绝周恩来后,马寅初觉得有所歉疚,便以《重申我的请求》为题撰文,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文中说:“我要对一位好朋友表示感忱,并道歉意。我在重庆受难的时候,他千方百计来营救我;我1949年自香港北上参政,也是应他电召而来。这些都使我感激不尽,如今还牢记在心。但是这次遇到了学术问题,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意的劝告,心中万分不愉快,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希望我这位朋友仍然虚怀若谷,不要把我的拒绝视同抗命,则幸甚。”

1960年初,马寅初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后,周恩来出面,将他安排到北京市政协东城区小组。

马寅初的儿子马本寅回忆:“文革”开始后的某天,辖区的一位派出所所长突然来到他家里,关照说:“根据周总理指示,你们的住宅是不允许任何人闯入、抄家的,如果有人进来可以及时通知我们。”原来,周恩来将马寅初列入民主人士的保护名单。在周恩来的保护下,马寅初平安度过了这场浩劫。

1972年,九十高龄的马寅初开始便血,经诊断是直肠癌,家属要求手术,但医院认为马寅初年纪太大,坚持化疗。马寅初的夫人为此请示国务院,周恩来说,应该尊重家属的意见,并让医院以后向他汇报诊治情况。之后,卫生部专门为马寅初组织了一个专家会诊小组。经过两次手术,马寅初奇迹般转危为安。病愈后,马寅初常说:“周恩来是我的救命恩人,他两次救了我,一次是1942年,一次是l 972年。”

周恩来逝世后,马寅初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去北京医院参加遗体告别仪式。那天,他一早起来,为防下午去吊唁时大小便失禁,就水米未进。他在家人陪同下见到周恩来遗体时,老泪纵横,默默地鞠躬行礼。随后,他坐着轮椅,随着吊唁的人群绕遗体一圈后,仍然不肯离去。出吊唁大厅后,他坚持要子女扶着他回来,向周恩来的遗体再次鞠了三个躬。

(摘自《通辽日报》)

猜你喜欢

马寅初康生张达明
马寅初巧喻教子
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
马寅初三骂蒋介石
首次全面披露了中央对马寅初平反的内情
活法
康生临终前 为何打“直线电话”告密
夜间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