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2017-07-30张红球
张红球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江苏 靖江 214513)
摘 要:要加强幸福教育,让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幸福的学习生活,幸福的人际关系。文章从明确幸福教育的内涵、建构教师的幸福教学、创设学生的幸福学习等方面,研究幸福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幸福教育;人文教育;学校管理;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12;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26-01
幸福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传统教育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而幸福教育则是教师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幸福,并培养学生感悟幸福、享受幸福以及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的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的未来走向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幸福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一、明确幸福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个体的人性得到肯定之后,产生的一种美妙的主观感觉。幸福的范围很大,人的一生遇到的所有困惑和不解,都可以归到幸福问题中来。人活着便有欲望和追求,友情、爱情、健康、钱财、名誉都是人们追求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包含着一个本质性的因素,那便是幸福。人生活的缘由便是教育的缘由,教育是为人早日实现其活着的缘由而存在的。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当学习离开自己的情感需求时,便产生矛盾。部分学校错把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当成教育目的,例如将分数、作业当成教育目的而盲目追求,甚至导致学生这个主体单纯地为分数服务,致使学生被压抑、被操控,失去享受幸福教育的机会。
学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也是对积极的事物追求的过程。幸福教育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是学生具有幸福的学习生活,幸福的人际关系,让幸福飘满校园。在进行幸福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利于教师的幸福教学,利于学生的幸福成长。
二、建構教师的幸福教学
幸福教育不仅面向学生,还与教师有关,幸福教育贯穿师生双方共同的学习生活。正因为教师幸福地教学,学生才能幸福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才能向学生传递幸福,教师的人生才能幸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获得幸福呢?首先,教师要把单调枯燥的教材丰盈起来,使教材内容更丰富,使知识点以创造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次,幸福教学是教师把自己的目的与学生的目的相统一,这样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再者,教师建构幸福教学,需要处理好自身个性与角色的关系,创设幸福的体验。教师的自身个性应该保持,但不能因此排斥角色自我,好的教师在角色自我的基础上展现自身个性,这样的幸福教育更受学生欢迎。幸福教育是师生共同创设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每位学生内心深处独自品味的感觉,同时又通过学生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来。教师充满幸福地进行教学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表情体会到幸福的感觉,学生感悟到这种感觉之后,又会通过自己的表情传达给教师,师生在幸福的体验中反复强化幸福的感觉。这时,师生可以摒除杂念,忘记一切干扰,沉浸在知识的乐园。
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幸福教学的前提是感受到幸福。为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学校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教师没有了物质生活方面的顾虑和担忧,才会专心致志、快乐幸福地进行教学。其次,注重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使教师的精神得到幸福。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要让教师的心灵得到幸福,只有心灵幸福的教师,才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三、创设学生的幸福学习
学校应是带给学生快乐幸福的地方,如果一所学校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注重为学生创设幸福的学习环境。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校。可以在教室或学校走廊挂上与幸福教育相关的壁画,或者关于文明礼仪、感恩、宽容等主题的图画和文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设计教室布局,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课堂中幸福地学习。其次,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把学生变成只知学习的工具,使得学生失去创新能力、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的乐园。
为了促进学生幸福地学习,学校要组织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教师在检查学生作业时看到错误如果画“×”,学生就会比较失落,而以“?”代替,则能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感到轻松,这也是在践行幸福教学。
四、结束语
国家重视教育,对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一直着力探索和改革。学校的硬件设备越来越齐全,校园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如果缺少了幸福教育,这些反而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幸福教育既关注学生未来幸福,又关心师生当下幸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当前要加强幸福教育,让教师拥有幸福生活并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让学生幸福学习、幸福成长,让师生共同成为教育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崇.论幸福教育及其隐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3).
[2]张朝全.成为有风格的教师[J].教学与管理,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