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7-07-29张艳芳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小学

张艳芳

摘 要:语文是一种语言,只有通过说才能体现出实际意义,朗读是语文认识、感悟、理解、积累的重要手段,有效地运用朗读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朗读是让语文活下去的现实需要,也是与英语争霸语言天下的时代要求。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必要的,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将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放到教学任务的重要位置上。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84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传统语文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下面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此进行一些浅薄的探讨。

一、语文课堂中朗读的不同用法

(一)快速自我阅读法——识字了解大意

在语文课堂新课开始时,我们常会引导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内容,这就是快速自我阅读法。快速阅读,这是由课堂时间有限的现实制约,也是出于对学生旧知和新知的一种考验。在语速的催促下,学生对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就是直觉式的认识和记忆。由于少了思考的空间,可以让学生真实清楚自己有哪些词语和语句是理解的,而哪些对他是陌生的,这些陌生的字词才是每个学生的生字,课本上的生字表仅仅是教学程序的识字安排,并不是每个学生真实的需要认识和掌握的字词。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好的学生也许会识字多点,课本上的生字早就在他的认知经验中,而落后的学生则会有比生字表更多的生字需要认识。在初步阅读后,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在課文学习中有哪些字词有学习认识的需要,从而在教师范读时有目的认读“生字”拼音,学习自己知识库中没有的生字。

与此同时,在快速阅读法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自己最初最真实的认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带着不同的第一印象去接受教师统一的教学,学生会收获不同的新知,理解出不同的新课文。即使学生不在课堂中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在今后的写作等文字表达中也会显现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创新思维,而这是真正语言阅读的魅力所在。

(二)自由默读——深入感知课文,留有理解空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相对于出声的阅读,无声的默读既可以让学生的嗓子稍作休息,与此同时,少了声音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在课文的文字,从而多了几分自我思考的时间,这对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教学是相当有效的。如我在《但愿人长久的》教学中,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感受苏轼和苏辙的手足情深,兄弟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在默读的时候,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再让学生说体会,他们的想象空间已经打开,所说的体会也滔滔不绝,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二、语文课堂中朗读的不同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同时,反复吟咏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吟诵体味,久之,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自然也就有了章法。

(二)用朗读辅助讲解

以朗读来辅助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弄清重点、难点,深刻地理解句意,理解课文。用朗读辅助讲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易于意会,又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最为重要的第三自然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有一个难点,那就是让学生去想象家家户户都种花的场景,我采用的是以朗读来感悟的方式去落实这一个段落的教学目标,先是请个别学生朗读,再解释文中出现的“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我用的是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集体朗读的方法,再让学生集体想象家家户户养花的场景,最后从家家户户入手,师生配合朗读。

(三)朗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是有限的,仍然不成熟,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如果单纯依靠教师去灌输,去强加给他们,只会收效甚微。因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之上。作品中作者的丰富情感和描述的意境一方面需要教师去引导,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去体会。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会带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去体会这些意境,同时小学生在朗读时也会自我体会这些情感。建立在师生互动朗读的基础上,教学会打破枯燥,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教师应带有感情的给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秀美的山水、迷人的画卷,感受到优美的意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语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传授知识、促进智力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朗读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保障取得良好朗读教学效果的基础。朗读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朗读技巧训练、采用多种朗读形式等措施的实施,让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宏.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J].科技信息,2014(1):221.

[2] 曾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诵训练[J].大观周刊,2011(2):57.

[3] 郑治富.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J].学周刊,2013(27):109.

[4] 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1):173.

猜你喜欢

朗读语文教学小学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