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写字 拓宽阅读 自然习作
2017-07-29潘小慧
潘小慧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依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可以因地制宜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注重课内外阅读,拓宽学生诵读面,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读写结合等影响学生的人格修养,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识修养、习作修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那么,作为一名城乡结合部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结合学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几方面教学实践:
一、因地制宜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悄无声息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修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十分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写字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布鲁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作为教师如果能把学生的写字兴趣激发出来,那么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一种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中年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和写字能力,可是对于写字渐渐产生了一种“无视”的心态,心浮气躁起来,书写过于随便,结构不合理,错别字比比皆是。对于此,笔者经常教育学生,写字时一种高雅的活动,要有一颗安静的心。尤其是午间的书写时间,笔者会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等古筝演奏的优美轻松的乐曲,来平复学生那颗烦躁的心灵,让他们在安静、舒适的氛围中,静下心来好好写字。环境幽雅了,学生写字兴致也盎然起来了,写出来的字效果极佳。
另外,笔者学校在“厚德楼”前面的天井,专门打造了一块“书写天地”。一个清澈见底的湖,一支毛笔的笔端一滴水欲滴下,上面写着“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十二个字”,几行小字简介了中国书法艺术,构成了大气、充满书香气息的背景图。两排整齐的用大理石打造的书法桌,每一块桌面上镌刻了和书法有关的名人佳句,还有一个储水的沟槽,台板下配备着精致的毛笔。这方写字天地不再是以前孩子们嬉戏玩乐的场所,而是成了他们练字的最佳场所。这样一来,写字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作业本,不再变得那么简单机械,而是可以在课间、课外的分分秒秒进行了,他们对这样的写字更感兴趣。这样的写字训练,学生的心也变得更静了,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二、注重课内外阅读,拓宽诵读面,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识修养
我们的语文教材经过一代一代专家的筛选,保留了经典的篇目。而且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或片段也做了细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觉得学生除了去完成课本上要求的背诵内容外,还要求学生对没有要求背诵的精彩片段多读直至会背诵。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时,文章的开篇就是唯美的环境描写,交代了雨来的出生地“芦花村”,村庄里有一条还乡河,河边长着很多的芦苇,尤其是风吹芦花的场景画面感十足。就是这么一个美丽而又宁静的小村庄,芦花村的乡亲们深深地热爱着,为下文雨来保卫家乡与敌人斗智斗勇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还有雨来被鬼子拉到河沿要枪毙前,再次对芦花村在夕阳的余晖下做了生動的描写:“晚霞犹如一朵朵鸡冠花,倒映在还乡河上,苇塘的芦花再次被风吹起来飘飘悠悠。”这么温馨的小村庄,养育出了雨来这么优秀的小英雄,乡亲们此时却要失去这个好儿子了,心底无比痛惜,这样的一景一情对比鲜明。这个两个片段也是环境描写的经典代表,课文并未作背诵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对课文思想性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让学生对这两个片段反复朗读,并要求学生背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而且在诵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而我们小学生目前的阅读量跟课标要求相差甚远,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定的阅读量,积极提倡诵读经典古诗文。四年级上学期主要是《笠翁对韵》、《千家诗》和茶诗、宋词,下册以唐诗、宋词和元曲为主。笔者要求学生每堂课前的三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每天安排一名优秀的学生领读。“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每每听到孩子们那朗朗的书声,总感觉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着书香味。这些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为他们将来踏入初高中学习更多的古诗文,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作修养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呈现载体。通过为学生营造丰富的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底蕴,那么,接下来应该将这些底蕴和内涵转化为优秀的习作了。
笔者要求学生除了阅读老师推荐的课外书之外,自己还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每天至少要有30分钟的看书时间,看过后在“采蜜本“上摘抄好词、好句和好片段,这是语文的积累。一本书读完后,至少要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经过自己修改、同桌互改,利用晨会课、自修课等时间在班级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因为有些篇目是统一推荐看的,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阅读时思考的角度、知识修养、方式方法不同,所以写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还有其他许多篇目是学生自己找来看的,写出的内容更是精彩纷呈。这样的读书交流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强,学生汲取了他人的写作之长,又提高了自己的鉴赏和写作能力。同时,笔者还会把学生优秀的习作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和教室的墙报上,供学生有更多机会欣赏和学习。
还有,学生每回读到有关赞美家乡和学校的文章时,他们都会畅谈自己对母校的热爱,笔者及时捕捉学生的这种情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这些年笔者的学校确实变化挺大的,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操场边上摆放了水泥槽,里面养了金钱草和浮萍,这里展示的是农耕文化;教学楼的旁边是一块“法式坡地”,清理了残枝败叶,种上了桃树、向日葵、百合花、格桑花等等,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还有那平整的菜畦、碧绿的草坪、婆娑的法国梧桐等,校园里处处皆风景。笔者因地制宜,经常带领学生在校园里采风,孩子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春日里金黄欲滴的迎春花、夏日里随风漂浮的浮萍、秋日里芬芳四溢的丹桂、冬日里昂首挺立的雪松,无一不是学生写作的最好题材。学生写的作品还可以投到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在曼妙的午后,学生一边聆听自己写的文章,一边享受着温馨的学校生活,那种热爱学校的情感油然而生了。
以上只是笔者粗浅的教学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体会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朱天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2016.6
[2]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教育科研,2015.5
[3]王德俊.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6.9
[4]周成平.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江苏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