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着学生教《端午的鸭蛋》
2017-07-29王霞
王霞
【设计理念】
所谓“贴着学生”就是“以学定教”,这里的“学”既指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情况,也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况,是学生学习起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活经历等因素的综合。笔者将呈现《端午的鸭蛋》一文的教学,来体现“贴着学生教”,以期实现当下所倡导的生本理念。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2.感受家乡的鸭蛋留给作者的童年情怀与故乡记忆。
【教学流程】
导入:根据当时的情景特点聊天式自然引入。
【环节一:粗读初识“味”】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简单说说,从鸭蛋里读出了什么?
【环节二:细读品其“味”】
(一)品趣味
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如若學生说道第4、5段,根据学生回答乘机引入改写段落。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啷个挂呀?)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啥子可挑的嘛!)有!一要挑淡青壳的。(为啥子耶?)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鸭蛋长得不都是一个脸嘴儿!)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哟,还要看鸭蛋的智商呀!)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啥子好看的嘛!)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真是好吃狗)。
(吃了蛋壳啷个办呢?扔了吗?)(这哪里要得哟)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嘿,有点好耍!)
3、学生表演后再引导重点品味
(1)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2)挑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鸭蛋看似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难看,有的漂亮。
4、总结用语特点
(二)品情味
1、寻读第2、3段,同伴互助,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可以自由变化语言形式来演读、展示。
2、根据学生回答,重点引导品味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2)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3)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4)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5)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1.短句多,一句一断。(平淡而有诗意)
2.朴素的“大白话”。(亲切自然)
3.文言点缀。(增添典雅之美)
4.方言入文(乡味十足)
5、词语“造型”。(活灵活现)
【环节三、仿写延其“味”】
1、视频播放“重庆小面”
2、请你尝试着学用作者“平淡而有味”语言,写一写重庆小面。你可以选择一个场景(拌面、煮面、吃面)、以此描写出一个画面,也可以直抒胸臆表达你对重庆小面的赞美!
3、学生写、同学、老师互相点评。
总结:
“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汪曾祺
原来:“ 好文章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辞藻,平淡自然的语言同样有滋有味。”
板书: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课后反思】
基于学情,精准找点——在目标的呈现中贴近学生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基本走向。《端午的鸭蛋》是众多老师公开课亲睐的文章。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起点。大多老师从写了什么入手,着力解读作者的怀乡之情、童真童趣、闲适人生。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的阅读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我今日在自己班上(七年级)试上时,发现学生一读就能读出作者的乡情和童趣。学生一读就知本文写了什么,那我教学的起点应是教学生不会的,因此我立即重新确定教学的着力点,即让学生学“作者是怎样写的”。结合散文本身特点和汪曾祺独特的语言风格,特别是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因此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王荣生教授指出:“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或创生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使他们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最高境界”。如此看来我们的教学起点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去确定教学的方向。
有效延伸,找准落点——在目标的延伸中贴近学生
本设计在延伸目标的设计上,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既有熟悉感又有陌生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适当发展,而不是一味重复课堂所学。学生在理解了“文白相间、大词小用、一抑一扬、妙用虚词、善于“造型”等等,关注了文本言语的形式后,试着学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心中同样的情感,这样就水到渠成。
最后我再次总结:“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汪曾祺原来:“ 好文章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辞藻,平淡自然的语言同样有滋有味。”
就这样,贴着学生设置目标,贴着学生设置言语活动,贴着学生延伸目标。学生的言语训练、语言素养才能有效而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