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双桥河入湖口水质年际变化分析

2017-07-29许峰涂祁藻张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巢湖水质

许峰+涂祁藻+张磊

摘要 对2000—2009年巢湖双桥河入湖口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湖口水体中氨氮值一直维持在Ⅴ类,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1.11~1.55倍;CODMn基本维持在Ⅳ类;DO值波动较大;pH值始终维持在Ⅲ类。

关键词 水质;年际变化;巢湖;双桥河入湖口

中图分类号 X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81-02

Abstract The water quality of Shuangqiao River estuary of Chaohu Lak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monia nitrogen in the estuary of Shuangqiao River maintained at Grade V,which was 1.11-1.55 times more than Grade V of surface water limit. CODMn maintained at Grade IV,DO value fluctuated,and pH value maintained at Grade III.

Key words water quality;interannual change;Chaohu Lake;Shuangqiao River estuary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作为合肥市、巢湖市居民的饮用水源,发挥着重要功能[1]。双桥河是巢湖的一条入湖河流,位于巢湖北岸东侧,巢湖市城区西郊[2],由双桥河及其上游西排洪沟2个部分组成。其中,自双桥河进入巢湖的入湖口至西排洪沟口为双桥河段,长1.45 km,流域面积21.87 km2,主要截流凤凰山、大尖山和巨嶂山等降雨径流,生态基流保障率低,是一条几乎没有水源的河流。西排洪沟上游来水是双桥河的主要水源,也是污染物质的重要来源。在枯水季节,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生活废水全部进入双桥河。在雨水季节,除以上的污水水源外,流域内特别是城郊的地表径流全部汇入双桥河。同时该河流也是流域内农业用水水源地[3],河道沿岸有大面积的农田,成为其重要的面源污染源。

1 數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区域概况

双桥河入湖口距巢湖市自来水厂取水口仅500 m,是巢湖市主要的废水排入口,河水污染较为严重,导致其成为巢湖市民饮水安全的直接威胁[4]。为了研究该河的水污染状况,本文对巢湖双桥河入湖口10年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水质影响因素。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对水质的季节分析基于2000—2009年连续监测资料,监测点位于双桥河入湖口处。pH值、DO(溶解氧,mg/L)、CODMn(高锰酸盐指数,mg/L)和氨氮(mg/L)等主要监测指标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00—2009年的国控例行监测数据。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双桥河2000—2009年间的水质基础指标均值进行分析,并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为依据分析污染情况,并对10年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双桥河水质质量评价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双桥河入湖口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双桥河的主要水质指标质量较差(表2),其中氨氮在2000—2009年间一直维持在Ⅴ类标准,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1.11~1.55倍;CODMn基本维持在Ⅳ类标准;DO值波动较大;pH值始终维持在Ⅲ类标准。

2.2 双桥河水质年际变化分析

2.2.1 pH值。从图1可以看出,pH值的年际变化在7.23~8.21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不大;2005年以前pH均值为7.77, 2005年后pH值为7.66,基本浮动在6~9之间(Ⅲ类),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pH值要求。

2.2.2 氨氮。氨氮的年际变化在1.78~3.03 mg/L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不大但一直有波动,氨氮在2005年以前平均为2.58 mg/L,2005年以后均值为2.50 mg/L。

2.2.3 DO和CODMn。DO和CODMn的年际变化分别为2.23~7.20 mg/L和4.30~9.13 mg/L。DO的年际变化较大,CODMn在2000—2004年间的年际变化值不大,也有一定的规律,而在2005—2009年之间变化大且没有规律。其中,DO在前、后2段的均值分别为4.84 mg/L和4.86 mg/L。CODMn在2005年以前在5.78~8.88 mg/L之间,平均值为6.78 mg/L,年际变化不大;2005—2009年在4.30~9.13 mg/L之间,均值为6.79 mg/L,基本与前一段时间持平,但年际变化幅度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对2000—2009年间巢湖双桥河入湖口水质进行分析,DO值波动较大;pH值始终维持在Ⅲ类;主要水质污染指标为氨氮和CODMn,氨氮和CODMn是双桥河水体中最为主要的污染源,氨氮浓度为1.78~3.03 mg/L,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的1.11~1.55倍;CODMn浓度为4.30~9.13 mg/L,也超过地表水Ⅳ类标准。双桥河水体中高浓度的氨氮和CODMn可能与巢湖市的生活污水、部分工业废水和固体污染物有关[5]。

3.2 讨论

2000—2009年,双桥河上游排入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使水体中氨氮含量增加,影响了水质。流域内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6]、污水排放等多重因素都会影响水体CODMn含量,需要综合分析考虑。双桥河位于原巢湖市区西北部,流经城北工业区,由于该区域污水管网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流域内大量企事业单位的污水直接排入双桥河,导致双桥河严重污染,是巢湖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由于双桥河的入湖口距离原巢湖市自来水厂取水口直线距离不足1 km,双桥河的污染直接威胁着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因此,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加大了双桥河的整治力度。通过完善双桥河流域污水管网建设,截断污水排入,对污染底泥进行清淤,对堤岸进行生态修复,在入湖口建设净化污水人工湿地,这些措施使双桥河水质在“十一五”期间有明显的改善[7]。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湖区功能退化,加上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未能根本解决、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等,巢湖的水污染问题依然很严峻。

为了控制巢湖双桥河入湖口水质,应当从人类活动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将减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作为工作重点。应当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入河点源和面源;采取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区域协调管理,减轻污染排放,当前应重点开展入湖河流的总磷、氨氮达标治理,加强巢湖养殖、生活、工业污水减排治理。

4 参考文献

[1] 汪洁.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2] 张强.巢湖双桥河沉积物污染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3] 郑伟.巢湖双桥河湿地植被生态学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4] 司马小峰,朱文涛,方涛.疏浚对巢湖双桥河水环境容量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2(7):2207-2214.

[5] 王书航.巢湖水华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6] 陈家厚,杨林,周爱申,等.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河流中高锰酸盐指数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6):53-55.

[7] 刘姝,孔繁翔,蔡元锋,等.巢湖四条入湖河流硝态氮污染来源的氮稳定同位素解析[J].湖泊科学,2012(6):952-956.

猜你喜欢

巢湖水质
巢湖 外一首
巢湖,我的母亲
热带鱼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巢湖市基督教发展历程
快速城镇化地区人地关系研究
关于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的分析
巢湖流域污染防治生态效益评价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