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培养研究

2017-07-29李静

魅力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感知音乐教育节奏

李静

摘要:幼儿阶段是直接感受和体验节奏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知能力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培养幼儿节奏感知能力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幼儿节奏感知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节奏;感知

音乐是由音符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组织者,它将分散的音符按照某种变动有规律地结合起来,是音乐的核心和基本,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在当今音乐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学生音乐、节奏、旋律、调式调性等的感知。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培养的意义

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智力发展、身心潜能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人的大脑迅速成熟,智力快速发展,但对于事物的同化能力还比较差,思维随意性还比较强。幼儿阶段的音乐活动是将语言、肢体、乐器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为,其中核心是节奏,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增强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音乐教育对于开发人的右脑、增强其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包含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幼儿通过感知结合节奏来体验音乐的舒缓、轻柔、雄壮、威武等。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听觉的带动下,将身体的运动和音乐的节奏、旋律结合起来,从各种细微的方面感受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美国教育家加登纳认为,人的发展只和科学推理或逻辑思维挂钩是不全面的、更好的是把生物科学或文化方面的运用引入到智力发展的范畴之中。他在《智能的结构》中强调语言、音乐、空间和身体动觉与音乐教育有密切的联系。幼儿时期是他们思维刚刚形成的时期,音乐教育要遵循科学的规律来体现出音乐的美感,幼儿通过音乐学习来培养自身的节奏感知和表达能力,还能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节奏能唤起幼儿原始的反应,使他们有感而发,节奏本身具有的个性化特征,使幼儿展开其想象力,这是培养创造力的起点。

(二)增强幼儿的音乐能力

幼儿通过旋律和节奏来理解音乐作品,选取合适的音乐教材可以使幼儿通过倾听来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共鸣,并释放他们自己的情感。不同的音乐取材包含不同的音乐内涵,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教育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幼儿时期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他们人生的发展起着定向作用,对幼儿进行目的性的思想教育,是塑造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条件。在音乐教学中,一首有内涵的声乐作品可能含有巨大的力量,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幼儿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要考虑到其感知、理解音乐的能力和接受水平,教师通过讲解、说明等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帮助幼儿在音乐教学中做好音乐欣赏准备的同时,引导幼儿的思想感情到音乐作品要表达的内容方向上。如,歌曲《对不起,没关系》以轻快的节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中理解歌曲的内涵,学会礼貌用语。从幼儿的心里发展来看,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容会使他们产生共鸣,这个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移情”,通过聆听音乐获得美的感受以及精神愉悦,音乐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能帮助他们区分真善美,培养他们分辨是非,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幼儿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他们心灵获得快乐、悲伤、欢喜、厌恶的过程,更是一个道德审美的过程。

二、幼儿节奏感知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节奏是人的本能,是各种音乐要素中和人的生理、心里感受最直接的部分,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发展听觉、音乐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他们思维刚刚形成的阶段,节奏感知能力还很差,如何训练他们的节奏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美,需要我们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

(一)引导幼儿探索自然声音中的节奏

“节奏”一词通常被认为源于希腊语Puowos,广义上是指用反复或对立的形式将各种变化因素组织起来,反映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音乐的灵魂。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聆听风铃的声音,悠扬的钟声,公鸡的打鸣声,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呜呜的风声……幼儿通过这些自然声音,获得对节奏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并将这一概念深植他们的音乐意识中。引导幼儿探索自然声音运用了幼儿音乐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即,从孩子熟悉的事物和环境入手,引导他们发现和感知生活,在获得对节奏最直观和体验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进行音乐感知、模仿和创造。

(二)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其节奏感

幼儿时期是思维刚刚形成的时期,他们的节奏感有很强的随意性。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随着伴奏跟唱或结合拍手等打拍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节奏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动作难易程度的发展来设计节奏感知培养训练游戏,如,可以让幼儿通过听鼓声的不同进行走或跑,或进行队形的变换,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节奏的变化,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有趣的动作,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知能力很好的方法。

(三)语言和音乐节奏相结合

语言系统和声音系统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两个系统。研究表明音乐和语言能力息息相关。如,第二语言发育能力较强的儿童,在西奈尔音乐才能测试中在音调分辨能力、音质、节奏感以及音色感觉等测试中有着更好的表現。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节奏,教师可以从语言出发,通过朗诵练习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进而帮助其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

(四)身体乐器的应用

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种乐器。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嘴巴、手、脚都可以充当乐器。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嘴巴的发声功能,进行音乐的演奏;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双手随着音乐的旋律拍起节奏;还可以手脚共同配合来演绎音乐。

(五)打击乐学习能进一步提高音乐节奏感

打击乐学习是把“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音乐实践活动。“打击乐教学模式”强调人本身对音乐的参与和体验,旨在启发唤醒身体的苏醒,获得音乐的感悟。幼儿在进行打击乐练习时,可以指导他们在练习乐器的同时,配合语言和身体乐器,“说”“动”和“奏乐”相结合,让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全面、细腻而深刻。

三、结语

音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节奏感知训练。文中提高的节奏感知训练不是单独存在的,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多种器官的协同参与,促进幼儿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澎. 早期音乐教育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J]. 美与时代(下),2011,(12).

[2]白学海.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J]. 兰州学刊,2010,(10).

[3]赵宏伟.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10,(24).

[4]王沛,张蓝心. 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来自句法、语义与音调节奏感知的神经活动证据[J]. 心理科学,2013,(05).

[5]曾丽秋,蔡晓冰,林松源. 音乐·身体·体验——“身体打击乐”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 艺术教育,2015,(08).

猜你喜欢

感知音乐教育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