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德育

2017-07-29郭敬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品质德育小学数学

郭敬霞

【摘 要】 在中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应充分挖掘数学学科中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同时,也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目标的有机契合,凸显数学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高效落实数学学科中“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四大德育要素。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品质;发展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fully excavating mathematics discipline contains intrinsic value of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vivid situation creation, diverse teaching method,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one hand, guides the student after observation analysis, discuss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o explore math activities, such as knowledge, cultivating ability;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athematics subject core literacy and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highlight the uniqu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athematics, in the efficient implement of mathematics "thinking is rigorous, rational spirit, mathematics aesthetic, patriotism" four major elements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Moral education; Qual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6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2

课程是德育教育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其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教学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创设情境,做好课堂预设,以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里教师是“导演”也是编剧。而数学课程本身的可操作性又决定了每一堂数学课就是一节劳动课,就是一节活动课,再在劳动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我一直对数学课有这样的一种定位,所以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悉心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细心思量课堂中可能的生成。因此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的:

一、素材挖掘

“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2]以四年级下册为例,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给出的是: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课本主题图展现的是一幅这样的画卷:连绵起伏的山川中驶出一列白色崭新的火车,火车头穿过河流,车尾延绵到大山里。我们似乎都能听到它呼啸而过的声音,铁道旁的牛儿却静静的吃着草,一副习以为常的姿态......在课堂上我就是这样讲解主题图的,虽然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语言上不及语文老师的生动精彩,但我还是尽力在给学生展现一副美景,在智育上是为了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在德育上我是为了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更深的是为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而奠定基础。因此,为了更好的达成这一目标,我不只是讲解主题图,而是课下做了很多功课,找了一些青海西藏的秀美風景和现代化交通发展建设的图片。教学效果无疑是震撼的,虽然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去过这里,但是这种图片直观的方式还是让我们所有人展开了想象。我想说的是这并不耽误教学知识目标的完成,课上三分钟的展示足够,而且这三分钟数与美的结合,比单纯的一张图片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对祖国伟大强盛的理解和感受是逐渐达到并以美为其源泉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这么说。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开发成为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努力开发制作简便实用的教具与学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其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标准中》对“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谈到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不也是对我们德育一体化教学的一种指导吗?在教授《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我思量再三决定将教材例题更换成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我校的学生在校就餐,我班个别同学挑食的毛病严重,一边剩菜剩饭很严重,一边同学们饿着肚子还营养不均衡。所以我打算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授课。课前让学生调查填表最爱吃的学校食堂的蔬菜是什么,课上再让学生绘制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为了更好比较男女生选择上的差距,再引导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循序渐进。整个课堂也变成了一堂调查研究课,学生的学习气氛是活跃的,心情是愉悦的。在最后的观察统计图说一说你的发现环节,让学生自查挑食问题,自纠这样的不良习惯。很多同学谈到了“浪费粮食”,“偏食挑食不健康”,“应该多吃蔬菜”,“吃各种各样蔬菜对身体好”……从而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生活态度教育。

二、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数学本身是抽象的,思维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而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能够保持对数学持有一颗的热爱的心,除了在教学素材的挖掘上要下功夫,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我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远算定律》例1时,在引导学生发现40+56=56+40这个等式之后,让学生观察等式,同桌交流汇报他们的发现,然后模仿举例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再举例验证,进而发现并总结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自主探索,又有同桌合作交流;学生既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就这样这颗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慢慢地就会开出果敢、严谨、自信、尊重的芬芳之花。

而在之后例5学习乘法交换律时,因为有了前面学习方法的积累,在我抛出课题之后,大胆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一半的同学能够成功地进行“观察——感知特点——大胆猜测——举例验证——总结规律”来发现乘法交换律。另一部分同学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时候是发挥合作学习的好机会,他们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不仅是受助者,帮助别人的同学也是满心喜悦。这种激励互助会根植爱的种子,学生互助互爱,学生的人格也得以健康发展。[3]

在《鸡兔同笼》中,本着“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的目的,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原则,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法,并且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尝试、探究、调整、交流等等,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大胆质疑;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别人的观点;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应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好进行德育渗透的学科。

三、评价与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傳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及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如果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不错,教师可用以下等语言鼓励,“回答得非常正确!”“说得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若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我们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已经很勇敢了,别急,再坐下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4]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多萝茜洛诺尔特

所以我们要用激励、唤醒、鼓舞的评价来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质。

不可否认,学生有认知上的差距,学习能力上的不同,孔子是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人,那么在练习上这种“因材施教”更应该明显的体现出来。所以我坚持根据学习情况把全班同学划分为三部分,每次布置三种作业,而且把作业布置得“精”而再“精”,防止学生做重复无效劳动,对作业产生一种负担感。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产生轻松感、挑战感。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我会定期调整每部分的成员,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跃升一级,体会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自豪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另一方面,我对于学生的一次作业并不急于给他评定B、C、D等级,如果有错题,我会给他标出来,然后让他改正,改正之后我依然给他A,所以我们班孩子作业本上基本上都是A。我要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愈做愈好,从中感到力量和欢乐,产生要做的更好的愿望,从而在其他方面也让他们产生“要做好孩子”的愿望。学生有了这个愿望,不就像鸟儿有了天空,德育的种子有了肥沃的土壤吗?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才能收到渗透德育教育的效果,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为人师表爱戴赏识学生,寓德于教,做到渗透有心,渗透得法,切记生搬硬套。这样,德育工作定会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益等.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探析.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8.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张孝易等.德育一体化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0.

猜你喜欢

品质德育小学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