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数学阅读”迎进课堂

2017-07-29龚宙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

龚宙

[摘 要]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数学文化的内涵,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教师可通过以问导读式“数学阅读”、以纲引读式“数学阅读”、自问自答式“数学阅读”、拓展反思中的“数学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以问导读;以纲引读;自问自答;拓展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55-01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数学文化的内涵,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以问导读式“数学阅读”

以实践活动课“田园风光”为例。课中,出示田园的风光情境图,在图中相应的板块中加入相关的问题(如图所示)。

这样,学生通过对问题的阅读、讨论,展开了对知识的建构。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再增加一栏这样的小猪,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图中哪些问题和数学有关?”“解决问题时,你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通过看图,你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

像这样“阅读—提问—思考—讨论” 交叉、重复进行,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以纲引读式“数学阅读”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文字列出阅读提纲,使学生在阅读时目的性更强,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以“轴对称图形”概念的教学为例。课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导读提纲:(1)你认为轴对称圖形的概念中,有哪几个关键词语?(2)这些关键词语能去掉或用别的词语替换吗?(3)你能想到轴对称图形和哪个概念或知识点有关吗?

学生在阅读后,能结合自己对于阅读材料的个性化理解,对概念进行了由表及里的讨论,在交流及操作中对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自问自答式“数学阅读”

自问自答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学生一边阅读学习材料,一边根据信息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平时,教师需要训练学生养成自我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借助纸笔把自己的想法、疑惑和结论在材料上及时进行标注。

自我提问的问题大致有:(1)考虑这个问题时,我首先想到了什么?(2)怎么会想到用这个方法去解决问题?(3)这个知识与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4) 我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

比如:小宁折了49只纸鹤,小江折的纸鹤比小宁多16只,小刚折的纸鹤比小江少5只,小刚折了多少只纸鹤?像这样数量关系比较明晰的问题,学生自问:求什么?自读:小刚折了多少只纸鹤?自问:小刚折纸鹤的只数与什么有关?数量关系是什么?自读:小刚折的纸鹤比小江少5只……解决提出的问题后,学生还可以继续自问:除了求小刚折了多少只纸鹤,还能求得什么?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条件替换成其他条件,又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通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学生能更扎实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四、拓展反思中的“数学阅读”

阅读完教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或者给学生某些提示,引导学生质疑。

比如,学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教材上有一则“你知道吗”。这里,教师可启发学生对此材料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你还想到了哪些问题?你知道水资源总量中,淡水资源总量有多少?陆地面积中,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又有多少?每年数据会有变化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请你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保护地球的意见和办法。”学生查阅资料、思考相关问题、整理材料后,都能写出阅读心得、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这样的阅读教学,目的更明确,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更是收获。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重视数学阅读,注意把“数学阅读”迎进课堂,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浅论小学阶段数学阅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