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耻感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作用研究

2017-07-29刘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

刘艳

摘要:耻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传播我国传统耻感文化,增强学生耻感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加强耻感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就耻感教育的具体内涵及其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切实加强耻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耻感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09103

耻感教育基于中国传统耻感文化而言,其具有丰富又深刻的内涵意义。通过开展耻感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此外,学生需要在学习过后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耻感教育的含义

耻感教育主要来源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具有积极的思想道德意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耻感教育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现代化内涵。

1耻感教育的传统意义

耻感曾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发源,因此,曾有部分学者认为耻感中要包含知耻与羞耻。知耻要求学生需要知道耻辱的真正内涵以及耻辱的行为,从而不再做与耻辱相关的事情。希望学生能够做到自主规避,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思想道德重视。羞耻亦要求学生做到自我反省,查找自身易出现耻辱的行为,当得知其行为为他人或自己带来困扰时要产生一定的愧疚感,从而对自身耻辱行为产生否定。传统的耻感教育十分重视道德准则的树立,将道德准则作为人们的道德防线,一旦越过这道防线,就证明其不具备优秀的道德准则。商周时期曾有人提出,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礼义廉耻等耻感意识,那么其便没有存活的必要。虽然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有些极端,但其出发点与目标是希望人们树立起真正的道德观。

耻感的历史悠久,由以自尊为主要耻感逐步演变为知耻、避耻。由孔子、孟子将其发扬光大,并将其列入道德素养准则之中。耻感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准则,亦能成为治国、理国的一大手段,可见耻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多么大的位置[1]。

2耻感教育的现代意义

耻感教育体系,是根据我国沿袭下来的历史教育而形成的,融合了过去教育工作者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现有的耻感教育体系。耻感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通过增强学生的耻感意识,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最终将社会风气引导入正确的位置。加强耻感教育需要学生真正明确“耻”的含义,这在几年前发布的“八荣八耻”行为道德准则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八荣八耻”将荣与耻的行为规定得十分全面,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随着时代的推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应逐渐消失,而要继续践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建设美好祖国而奋斗。

此外,耻感教育依旧具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含义,耻感虽是道德素养的基本,但依旧需要通过教育进行培养,或者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本质。然而,耻感教育并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的说教,而应从根本对学生进行提升,培养学生对践行耻感意识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耻感意识,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要在进行耻感教育时,将生活融入其中,逐步引导学生来体验与感受“荣”与“耻”,通过其自身情感达到课程的最大化,体现耻感教育的实效性[2]。

二、耻感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养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学生的思想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与我国当代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各类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同时也在逐步制定耻感教育体系,希望耻感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通过对部分院校进行调查,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行为较为随意,上课时也较为散漫。其认为自身的所作所为是在彰显一份个性,但这类大学生所谓的个性却体现出了其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此外,大部分大学生在入学时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庇护,因此,其辨识能力较弱,容易被外在因素所影响,从而导致其思想道德素养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但当学生接受了耻感教育,并且切实地感受到了正确的耻感内涵,这有利于学生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通过接受耻感教育,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从而进行自我反省。从学生的根本出发,用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2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当代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属于自己选择,但部分学生所选取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容易产生是非不分的情况。大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易被生活中的负面信息所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易分不清自身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从而导致学生迷失在社会中,走上一条不正确的道路。这与社会中常出现的金钱竞争、利益至上的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甚至经过社会中这些负面现象的影响,学生会将自身的目标设立为利益至上,这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开展耻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学生能够正确明辨是非为目标,切实进行有效的教学,为学生开发出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对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进行有效的排查,同时对不良的行为进行抨击,保证学生不被其影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健康发展。

3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大学校园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一大关键环境,因此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尤为重要。首先,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在校园中学习,学生处于一个又一个群体之中,因此,学生的行为会被群体潜移默化地影響着,这取决于学生的一种从众心理。通过耻感教育,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使自己能够有效地参与进集体生活中,学生之间会相互监督、相互影响。这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其次,学生通过竞争提升学习积极性。在校园中,学生无法避免各类课程、考试以及活动。在学习时,学生会通过观看其他人的学习状态与成果,从而对自身的缺点进行改进,并且确立起优于他人的目标。心理学表明,人们在群体生活中,会试图使自己赢过他人。因此,学生在校园中也会存在这样的心理。每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更优秀一些,并且切实地付出努力,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进行耻感教育,学生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竞争心态,加强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校园发展。最后,耻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凝聚性。就目前而言,团结、凝聚力是学生走上社会前必须要形成的思想意识。在高校中加强耻感教育,学生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影响着校园的风气。耻感教育也在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灌输团结向上的思想,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意识到严于律己、团结一心的优势。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加强耻感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策略

各大高校逐步构建耻感教育类课程,但根据对已经开展耻感教育的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其课程设置有待提高,学生接受度不高。

1加强学生对耻感文化的重视度

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一门课程,取决于其对课程是否重视[3]。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学习耻感文化,首先必须要加强其对于耻感文化的重视程度,让其了解耻感文化的历史及发展。

(1)开设文化课堂。教师应该向学生传达耻感文化中“耻”的真正含义,使得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从而对“耻”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避免。由于“耻”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阶段的含义进行有效的对比,最终向学生讲解现阶段的荣辱观,确保学生真正了解耻感文化。

(2)开展文化活动。教师要根据现阶段的荣辱观向学生进行讲解,同时邀请名家进行讲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提高学生对耻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使其具备成为一名中国人的基本责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使其知晓“荣”“耻”的行为准则,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3)建立完善的考評机制。据调查了解,部分院校在开设耻感教育等思想政治课程时,采用大型教室进行教学,考核方式也基本为开卷考试或是论文的形式。这样的考评机制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得不到有效的自主训练的机会,从而考核结果不具备评价标准,影响课程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联合进行,建立完整的考评机制,考核过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此为闭卷考试;二是考核学生在步入社会时,是否能真正运用所学的耻感知识,此为情景模拟考核。教师在考核时要严格监考,认真记录考核结果,最终对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查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耻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助于学校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2塑造耻感校园文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周边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需要为学生营造充满耻感文化的校园氛围。

(1)教师可以在校园中张贴较为形象有趣的耻感文化标语,使得耻感文化充盈在学生的生活之中。通过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阅读过后,会在头脑中构建出有关耻感文化的画面,久而久之,耻感文化会长驻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成为一个思维定式,学生在做事时会自然想到所张贴的标语,从而规范自身的行为。

(2)教师要避免社会中的负面信息充斥在校园之中。大学校园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因其校园环境较为开放,校园内部存在着各类的人群,因此,教师要着力避免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以及负面信息进入校园。教师要常与学生以及校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互相交流各自思想,当遇到错误的想法时,教师要做到对其进行教导,引导其思想走向正确的方向,从而将校园的风气提升到标准的层面。学生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会被耻感文化氛围所包围,潜移默化间,学生的思维也将有所改变。

(3)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知识进行引导。网络是当代学生群体中的主流媒体,学生利用网络浏览知识,互相交流,校园里到处都充斥着网络的环境。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所应用的主流媒体,例如微博、微信等。教师要时常检测网络的健康性与安全性,为学生减少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同时,教师与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多加交流,时常发布健康、正确的耻感文化内容,使得学生的网络环境能够更加健康,以此来加强耻感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3创新教师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传统,学生的兴趣自然不会放置在学习之上,思想也易被其他内容所影响。为此,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

(1)丰富教师教学内容,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仅要包含耻感文化知识,还要包含各类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传授各类课程的思想精华,增强学生的耻感意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为学生塑造正确的“耻德”“耻感”的认知。

(2)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具有针对性。学生的类型不同,其基础也不同,同样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全部的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行调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此外,教师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能将不同的社会现象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3)教师也应利用反面教育加强学生对耻感文化的认知。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注重传授学生正确、积极的知识,但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明确错误的行为,在遇到错误行为时,不能做到有效的规避。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反面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机制,明确自身的善恶是非[4]。此外,有些负面消息,教师无法将其完全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抹去,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消息,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讨论过后向学生讲解其为什么是错误的,并向学生传达其正确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减弱负面消息对于学生的影响,向学生展示一个较为真实的社会,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社会观。积极引导学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耻感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下,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社会上负面因素过多,以及网络的盛行,学生的思想无时无刻不被影响着。仅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不能适应现如今的社会形态。因此,各大院校需要开展耻感教育从根本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此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对如何有效地开展与加强耻感教育进行研究,并提出三点策略,希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杨峻岭,任凤彩.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的依据及其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90—92.

[2]宋富军.论基于耻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浙江学刊,2011(4):221—224.

[3]张洁.大学生耻感教育路径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2013(7):261,267.

[4]张荣,雎密太.大学生耻感教育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5(3):85—87.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民道德素质提升
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