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的实践与思考
2017-07-29李艳梅
李艳梅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人口数量大,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因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等差异性明显,在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形式上也呈现多样化特征。我国云南省位于西南边陲,自然风光绚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民间歌舞乐内容及形式独特,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和艺术传承意义。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云南省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内容以及编排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发展特征及趋势。
关键词:云南 民族 民间歌舞 节目 编排 方法 分析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75-02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数量大,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因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等差异性明显,在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形式上也呈现多样化特征。我国云南省位于西南边陲,自然风光绚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民间歌舞乐内容及形式独特,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和艺术传承意义。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云南省的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内容以及编排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发展特征及趋势。
我国的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发展历史悠久,展演活动延续至今,并取得重要的艺术成就。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组织、策划以及编制、创作工作历时较久,需要专业的歌舞团队在艺术交流中共同完成。对于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的排练和实际,需要从实际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角度出發,在传统歌舞形式创新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时代元素,应用民间传统文化素材,丰富民族民间歌舞乐题材内容,使其呈现文化包容性特征;加强社会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了解,使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并在文化节目的必要宣传中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文化艺术研究价值。针对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特点,从节目编排角度重点阐述文化保护意义和实践应用意义。
一、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实践要求
(一)“根源”性题材内容应用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业节目在编排过程中,专家在艺术指导中重点强调了“根源”性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内容通常来自于民间,在历史的演变中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项活动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点。根源性文化指的是产生与民间、自古就有的文化艺术要素,即便是在现代化的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展现创新中仍不能够进行作品的过度新创。[1]例如云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展演中的“马鹿舞”和“架子孔雀舞”等均属于传统民间歌舞形式,在新一届的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编排和展演中仍能够应用,在声乐、动作、题材和主题等要素上可以进行适当改进,但不能脱离民族文化本质、本性。
(二)节目编排的代表性
我国云南省是重要的少数民族人民聚居地,由于当地的自然地理、生活生产情况突出,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歌舞艺术文化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编排与展演中需要保证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植入符号化的文化要素,更能促进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价值提升。例如在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进行的古歌表演《萨拉甩》以及章哈古歌《档管》等,属于我国云南傣族村寨内部的歌舞,体现了傣族人民生产、劳作和生活中的不同内容以及歌舞文化特性,这些民族歌舞一定程度上起到精神食粮的作用,对于当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起到情感连接和感情共鸣的作用。[2]因而不断发掘、整理、加工和编排相关素材,应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业节目的编排水平和艺术表演效果,提升代表性地域文化内容在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中的应用作用和应用价值。
二、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实践方法和作用
(一)追本溯源,体现民族特性
不同地区的生产经营条件不同,文化形成及发展环境也不同,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的编排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民族性的发挥和弘扬。歌舞乐艺术文化表演的核心和灵魂就是民族特性的展现,因而展演的节目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属性,同时对于展演节目中应用的题材内容应该做到追本溯源,充分了解和掌握其文化特性。例如云南省的基诺族是较小少数民族之一,但是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基诺族大鼓舞”文化代表性突出,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针对这一资源特点,可以在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中了解相关曲艺舞蹈特性,包括《得碧》《啥高》《阿么勒歌》等均属于基诺族独有的民间歌舞,在歌舞曲调和舞蹈动作分析中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内容或文化意义,有利于民族民间歌舞乐展业节目编排民族文化特性的体现。
(二)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淳朴性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目的是为了在现代歌舞创作和表演形式的应用下,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但是民族民间歌舞乐在编排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文化创新的“度”,对于应用的民间故事、歌舞题材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过度包装或创作,否则容易失去其本味。[4]例如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曾应用的《鼓韵》,属于傣族象脚鼓的一种,文化根源性特征显著,众多动作内容中包含了转鼓、跳鼓和飞鼓等,但是节目编排团队在动作设计和表演中过于强调了演员的表情控制和肢体柔和、协调度,舞蹈表演包装过于艺术性、强调动作美感部分过多,导致《鼓韵》缺乏亲近感,观众在观赏中也难以通过舞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而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在编排、表演中应该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以自然、淳朴的表演状态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三)适度创新,提升节目观赏价值
民族民间歌舞乐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将传统的歌舞形式在现代模式和元素应用中,有效的实现艺术创作,但是在节目内容植入和展演形式创新过程中一味的追去新颖,导致根植在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民间歌舞艺术文化失传甚至丢失。[5]在历史发展中需要将具有独特地方文化魅力的歌舞艺术要素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保留下来,在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将传统历史发展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歌舞乐节目表演形式结合。在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中需要挖掘文化素材中的精华部分,稍作整理后应用到歌舞乐编排中,但是在表演形式上可略作改动。例如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中的马鹿舞和孔雀舞,以动物形象设计为主体,要充分体现舞蹈表演的灵动性,可以在舞台灯光和表演服装上稍作修饰,融合民族服饰、头饰元素,全面体现民族民间歌舞乐表演的民间特性和文化特性。[6]在民族民间歌舞乐编排中适当融入现代表演要素,能够明显提高节目表演的艺术观赏价值,视觉效果较好。
三、结语
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善歌善舞,因而歌舞表演形式多样、歌舞编排素材丰富,且艺术文化特征和地域民族特征突出,具有重要的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意义。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编排中要注重传承性与创新性,既要浓厚的历史民族文化底蕴,又要能够与现代歌舞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充分展现民族民间歌舞乐编排和表演的原创性与民族性。另外在节目编排过程中需要注重地方文化素材的搜索,挖掘节目的创新点,从文化角度增强民族民间歌舞乐表演的本土性和淳朴性,在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策划、编排中增强其艺术观赏性,使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兼具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张燕.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节目编排的实践与思考[J].民族音乐,2016,(02):56-57.
[2]朱勇.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红河州举行[J].今日民族,2015,(12):65.
[3]胡彦辉.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蒙自盛大开幕[N].红河日报,2015-11-24:(001).
[4]杨德鋆.原真乡土本色与绚烂艺术奇容——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综论[J].民族艺术研究,2012,(01):84-92.
[5]王承吉.云南省第七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隆重举行[J].今日民族,2011,(11):4.
[6]聂乾先.关于构建云南“一族一舞”的情况分析——兼及对“原生态舞蹈”的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10,(0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