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雪藏”的乖孩子
2017-07-29周叶萍
周叶萍
记得有一次陪朋友去测试孩子的注意力,医生说,其实孩子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听到老师说“狗”,就能按举一反三的思维进行学习思考;一类是听到老师说“狗”,脑海中只有狗,不会有其他的思考;还有一类是一听到说“狗”,就开始胡思乱想,想到跟奶奶一起看狗,然后去奶奶家玩儿,接着想在奶奶家吃好吃的,等等。
仔细思量,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我们教室里真实存在的三类学生: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
我们往往对学优生和学困生似乎关注得特别多,而中等生常常是被我们“雪藏”忽略的孩子。
一次,我有幸成为李玉贵老师的课堂观察者,坐在一个中等生的旁边。还没等李老师提醒,他早就笔挺着身子,做好了上课准备。课上,他听得很专注,指令执行很到位。
李老师提出了第一个要求——请画出自己的疑问。这位学生打开书目不转睛地读着,但是笔迟迟没有落下。时间到了,他一个问题也没找出来,很快按照李老师的指令,又坐好了。我莫名感受到了他身上的一种不安全感。
接着李老师给学生提示了一个提问题的小妙招,并让学生再次开始找问题。这次,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长长的问题,舒了一口气。
小组交流时,他对面的俩女生交流甚欢,视他和另外一个男生如空气。机会来了,另一个男生开始讲自己的问题:“超声波是什么?”没等这个男生讲完,一个女生马上说:“跟我的问题一样,跟我的问题一样。”这个男生没有了再次发言的权利,如同傀儡。
接下来是集体交流,李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是否能从同伴的交流中听到其他问题。糟糕,他根本没有听其他学生的问题和自己的到底一样不,只是笔挺地坐着。
接着,李老师发下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解决疑惑。在拿到资料的那一刻,他又懵了,装模作样地拿起笔在科学家画像边打下一个问号,又擦去,又在一句话上打了个问号。好不容易等到李老师说把资料交上来,他赶紧跟着照做。
听李老师讲课题中“和”的意思时,他茫然地看着、听着。李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举一反三找词语,他又无从下手。李老师的声音飘过来了,他整个身子佝偻着,好像在说:“不要看见我,不要看见我。”还好李老师从他身边走过去了。后来李老师让学生讲述第1自然段中的一红一绿两盏灯,他高度紧张,压根儿就没发现哪个红、哪个绿,他再次陷入混乱。
从上课一落座的乖巧,到两个小时的慌张,他一直不知所措。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往往自以为是地觉得像他这样的学生一定是认真听、接受好的孩子,但现在,我从一名观课教师的角度看到,他们却是这样的存在状态。
为什么课堂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首先是学生被动质疑。学生无法将自己的问题和所学资料主动建构起联系,也就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不需要答案的问题,仅仅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课堂需求。
其次,对挑战性的问题无法举一反三,这就是医生说的第二类孩子。当老师提到了狗,他就只想到狗,如果换了其他动物,他就茫然,无法建立起联系。
再有,假象包围下往往有被“雪藏”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常常放在优等生和学困生的交流上,生生互学上,而忽视中等生。有时候中等生反而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不如学困生能迸发灵感,而且面对强势的学优生无力为自己辩解,面对调皮的学困生也往往束手無策。
这些被我们容易“雪藏”、忽略、误会的孩子,课堂上我们该给予怎样的帮助呢?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