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材的“生活化”走向教学的“生活化”

2017-07-29王晓云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泡泡拼音青蛙

王晓云

一、教材“生活化”的解读

2016年秋季,历时四年半的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正式与学生、教师见面。部编本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尊重、贴近学生生活,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教材力求用多样的形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前阶段衔接,呵护学生的天性,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1.教学内容生活化

部编本教材的选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包括插图均丰富多样,难易适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1)开篇奠定学习基础。教材开篇从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角色转换,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情感基调。

(2)先识字后拼音。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以往学生入学时先学拼音,再识字,相对枯燥的拼音教学使得刚入学的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部编本教材考虑到初入学学生的基础,以及识字的重要性,首先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集中识字,集中学习一批简单的常用字,然后再系统学习拼音。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生活味十足的插图。部编本教材的插图令人眼前一亮,大幅的水墨画,色彩清新、风格迥异,带了点儿民俗文化,是学生最喜欢的“童话味”。特别是拼音教学,由之前的单幅画面到整合的情景图,每幅图都是一个生活场景,将拼音学习融入到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图画中暗藏着许多拼音学习元素,借着插图,进行观察、猜测、想象,很好地将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拼音学习能力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4)富童真童趣的选文。部编本教材的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自然、四季”“想象”“儿童生活”“观察”,双线组织单元教学,突显语文要素,联系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心理成长。课文语言典范,难度适宜,内容富有童心童趣,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

(5)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孩子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部编本教材编进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符合儿童的天性以及认知规律。

2.课后习题生活化

部编本教材课后习题的设计,知识体系明晰,由易到难,体现层次。并且注重积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运用。如,仿照课文创设生活情境说一说;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在生活中运用;说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我会把文具摆放整齐,我会整理书包;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等。注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能力点,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来细化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

“语文园地”中的栏目丰富,紧紧围绕学习重点、学生生活展开。如“识字加油站”,丰富识字载体,以专题的形式展开,形式有“近、反义词”“不同的时间”“家庭成员”等;“字词句”栏目,提升识字重难点,关注积累、运用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的发现”栏目,总结识字规律,在情境中积累词语,练习口头表达;“书写提升”栏目,归纳书写规则,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展示台”栏目,拓展识字途径,如认识同学的名字,在路牌、招牌上识字等。

3.学习活动生活化

部编本教材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贴近儿童生活,形式活泼有趣。如“语文园地”的学习,“动物运动会”“秋游”“认同学的名字”“生活中识字”“新年到了,写祝福语”等,提倡在語境中学习巩固运用,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结合,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口语交际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考虑学生的实际交际需要等。语文学习活动与儿童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增强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

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语文源自生活,教学中应处处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解决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1. 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真场所

拼音教学中每一幅情境图都是一个生活场景。如《ɑi ei ui》的情景图,描绘的是一群小朋友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在娓娓的叙述中,教师有意识地带着学生说“一个挨(ɑi)着一个”“奶奶(ɑi)”“水杯(ei)” “围(ei)巾”等带本课复韵母的词语元素,引出复韵母“ɑi ei ui”:

师:在这个故事中,还藏着好多个“ɑi ei ui”,你能找到吗?

生:我找到了“围栏”,“围栏”的“围”就有复韵母“ei”。

师:“ei”的发音就是“围栏”的“围”的第一声。

生:老奶奶的头发是“白”的,小朋友的头发是“黑”的。

师:真了不起,找到了两个复韵母,“ɑi”和“ei”。

生:我也找到一个,奶奶的故事太好听了,小朋友听得呆住了。“呆”里面有个“ɑi”。

师:你能从一句话中找到复韵母宝宝,真厉害!

生:老奶奶讲累了,小明递上一杯水,说:“奶奶您喝水!”“水”里面有“ui”。

师:是呀,刚才的句子中,还有我们今天学的韵母宝宝呢。(板书:lèi bēi )

师:老奶奶的故事讲得好,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而且这么懂礼貌,真是好孩子。

图画中暗藏着许多拼音学习元素,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领着学生不断去发现,体验发现的快乐。同时,图画中还蕴含著丰富的人文内涵——老奶奶和孩子们沉浸在阅读中,十分陶醉,画面营造出的浓厚的阅读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活。

如《江南》教学,课前玩“魔法变变变”的游戏,用圈圈变出荷叶、水珠、小蝌蚪等,黑板就是一池荷塘。教学中,抓住“鱼戏莲叶间”中的“戏”字,创设情境,课堂就是荷塘。五人小组内,一人当鱼,四人分别是东、西、南、北,联系生活经验,小组讨论找四个方位。音乐声起,教师朗读“鱼戏莲叶东”,“小鱼”就游向东面,东面的“莲叶”就向“小鱼”招招手;“鱼戏莲叶北”,“小鱼”就欢快地游向北面。活动中,随机采访“小鱼”,让“小鱼”们觉得自己在和伙伴进行游泳比赛,在嬉戏玩耍。背景音乐、画面、教师适时的点拨,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样的场景既是虚拟的,又是生活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既复习了生字,又在活动中辨别了方位,还真实体验了一把“鱼戏莲叶间”的那份快乐。

2. 让学生在学习路上遇到真问题

生活化教学注重“从生活到教学”“从教学又回到生活”。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在学习的路上遇到了“真”问题,以此来激发内在的好奇心与主动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也发展了思维。

如《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形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助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学生学习。

师:下雨了,池塘里的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小青蛙特别高兴,他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谁来宣布?

生: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师:青蛙写的什么诗呢?

(师出示无标点诗,见图1,“呱”字逐个出现,成了一个音符的形状,生自发开始读“诗”。)

师:小青蛙说,不对不对!你们读得不对!谁会读?(指名读)

师:还是不对!大家别着急,有一群小伙伴来帮忙了。是谁呢?它们是怎么帮忙的呢?自由读读故事的第2~4自然段。(出示:加上标点的诗,见图二。)

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在学习中遇到了“真”问题,该怎么读?哪些小动物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以及它们在诗中的作用(合适的停顿),学习活动就变得主动、积极了。

3.让小组为解决问题展开真探索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笔者目前所带的一年级的学生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每堂课都设有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用自己的力量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如识字教学,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

(1)在组长的带领下,读“生字栏”中的生字;

(2)每位学生提出觉得最难记的生字,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如教学《青蛙写诗》时,学生在汇报中有如下识记亮点:

写:小朋友在屋子里写字,最上面的是天花板(秃宝盖),下面的短横是桌子,“竖折折钩”是小朋友,写字的时候,背要伸直,脚要放平,最后一横是椅子,小朋友写字的时候坐大半张椅子,姿势才正确。

串:就像一串羊肉串、糖葫芦。用一根棒子把食物串起来。

们:门外站个人。

在《雨点儿》教学中,有如下识记生字亮点:

半:用编口诀的方法记。左右分开,各自“一半”(小组1)。用比一比的方法记。“半”比“羊”少一横,而且“丨”是出头的(小组2)。

问:用猜字谜的方法记。门里一只口,就是“问问题”的“问”。门里一个人(闪),门外站个人(们)。

阅读教学中常常创设一个个学习探究的情境,为小组学习布置恰当的任务。如《青蛙写诗》教学,初读课文之后,小朋友知道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来帮助小青蛙一起写诗,小蝌蚪要当个“小逗号”,水泡泡要当个“小句号”,一串水珠可以当“省略号”,在黑板上将图片、标点一一对应。接着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们想相互换标点当,大家觉得青蛙会不会答应?组织看插图,读课文,小组讨论,说理由。交流汇报:

小组1:不能换。因为小蝌蚪的形状就像小逗号;水泡泡圆圆的,就像小句号;一串水珠刚好像省略号。

师:说得有理有据,大家同意吗?

小组2:我们觉得除了小蝌蚪,其余可以换。水泡泡再增加5个就可以当省略号;一串水珠滚到一起,成为一颗水珠,就能当小句号。

师: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结果就不一样了。你们觉得呢?

小组3:我们还是不同意。水泡泡是空心的(指板画),小句号中间也是空心的;水珠里面有水,省略号也是实心的。所以水泡泡当小句号最合适,一串水珠当省略号更好。

师:你们的发现真有意思。小青蛙为大家点赞,表扬你们会观察、爱思考。

课堂上出现自主的、体验式的探究活动,往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就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开展学习;学

生学得灵活,个性得到充分

发展。

4.让想象为多样表达提供真平台

想象力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如《青蛙写诗》教学中,学生分角色表演,要求既要有语言,又要加上相应的动作。课文中有的,用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课文中没有写到的,自己加上合适的想象演出来。小蝌蚪“游”过来和小青蛙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轮到水泡泡了,当水泡泡的孩子伸开双臂滑向小青蛙(课文中没有写明水泡泡的动作)——

师:我要采访一下水泡泡,小蝌蚪是“游过来”的,你是怎么来到小青蛙身边的?

生:我是“滑”过来的。

师:你怎么是“滑”过来的呢?你在哪里?

(教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水泡泡在水中,它应该是“冒”出来的。)

生:我在荷叶上,一滑就滑过来了。

生:不对,水泡泡是在水面上的,你应该是在水流的带动下,漂过来的吧?

师:在水流的带动下“漂”过来的,“漂”字用得真好。

生:我觉得水泡泡还可能是乘着小船来到小青蛙身边的……

在这几位学生的带动下,之后一串水珠的动作、小青蛙的语言、动作(课文中均没有写到)变得更为丰富、灵动,课堂成为一个交际场,学生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了课堂。

三、教学“生活化”的后续思考

在小学阶段,“生活化”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信、自立、自强、自律)、会学习(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以具备新时代社会参与的品格与关键能力。

教学走向“生活化”,首先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要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1. 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生活体验联结起来,开阔视野,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本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主题探究课,一个学期三个主题:Who am I?我是谁?(了解自己)Im a live.我是活的(生物)。The things people do. 人们做的事情(职业)。围绕三个学习主题,各门学科融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生物主题”中,带领学生去植物园参观,作观察记录;“职业主题”中,请家长代表介绍各种职业;亲子、师生共读关于“职业”的书籍;以班级为单位参观各种职业场所等。让学生融入家庭、融入社区,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汲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2. 关注所学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

部編本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在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生活化”教学应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活动设计以运用为导向,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指导他们把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3. 促进言语表达与思维、情感的相融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以及思维的发展。因此,“生活化”教学在注重真实情境体验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画面的审美因素,在课堂上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浓郁的情感场。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其间,在情境中学语言、用语言,自然、真实、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力,提升创造力,让学生的言语、思维、情感同构共生。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银湖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泡泡拼音青蛙
巨型泡泡
动手做个方泡泡
和鱼一起吐泡泡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快乐拼音
青蛙便签夹
快乐拼音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