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亚里士多德廉政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现行价值
2017-07-29刘夏怡
[摘要]亚里士多德廉政思想是其政治思想中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廉政思想包括立国,选官、育民、立法等诸多方面,其廉政思想逻辑紧密,结构清晰,对当代我国开展廉政建设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借鉴亚里士多德廉政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政治生态环境,结合亚里士多德廉政思想的合理内核为“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从严治党 ;亚里士多德 ;廉政思想
[作者简介]刘夏怡(1996-),女,汉族,籍贯:甘肃定西,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7-0014-02
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内容丰富,作为政治学的始祖,他有关于政治制度的思考经久不衰,而廉政思想更是政治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治学》《国家篇》《法律篇》中都有所体现,分析亚氏廉政思想的内在逻辑,掌握其思想脉络,把握精髓,建设我国政治生态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一、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廉政思想及其内在逻辑
(一)政体设计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城邦政体选择问题上认为:“只有城邦具备了最为优良的政体,才能有最为优良的治理,从而达到至善的目的”。①那么最为理想的政体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政体应该是城邦与城邦公民实现最大幸福的政体。”他指出:“公民应当成为城邦一切的主人,用陪审法庭来处理任何事情,包括议事会所审判的案件。他们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多数人的政治总比少数人的政治公平,少数人更容易接受金钱或权势的影响而腐化。”②这与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相似,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城邦政治思想也闪烁着民主的光辉。亚里士多德同时认为,能够顾及到包括贫富两端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政体,即由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这是最为理想的政体,他为这种政体设计了六条主要原则。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不同的是,在他看来,城邦能否实现最大的幸福,其根本在于是否实施共和政体。
(二)法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否认柏拉图哲学王思想时强调:人性中存在许多的缺陷,总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即便是聪明睿智的哲学家,也不例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故要推行善政,建立“至善”城邦。建立“至善”城邦,就必须推崇法治而反对人治。在他那里,法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法律已获得公民的普遍认可与服从;第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是良法。”③也就是良法为治。
(三)对执政者的要求
亚里士多德认为,能否实现廉政,政治制度的合理与否是关键。人的因素与制度因素完美的结合,也甚是重要,然而制度的运行少不了人的执行,因而执政者的素质与才干就成了关键因素。
亚里士多德一再强调的执政者所必须具备的“善德”,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一种廉政道德。执政者在当政期间的各种政治举措与颁布的法令都是廉政道德的外化表现。欲使执政者正确地、廉洁地使用权力,就需要廉政道德的支配制约。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救治的十条主张来看,他要求掌权者严格自律,防微杜渐,要求执政者必须真诚无欺,取信于民,方可实现长治久安。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特殊时代背景
(一)面对党所承担的繁重任务应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当前面临国家强大、民族独立、人民富裕三个重大责任,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执政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党所面临的四大任务同样要求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在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计划经济太集中,市场经济不成熟,面对这样的现状,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影响就业、生活水平,不能引起社会动荡;政治生态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与干部清政,政府清廉,社会清明的目标有较大差距;价值体系的重构对执政能力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对意识形态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冲击,执政党应统领思想的多元化,和人民群众坐在一起、站在一起、走在一起。
(二)面对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应切实保持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本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党员是否具有先锋模范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如何,是中国共产党是否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关键。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员整体思想特征主要体现出如下问题:第一,理想信念淡化,有的党员不能准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进取精神和意志严重衰退;第二,价值取向偏离,党员很難依照党员的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党员干部,在价值取向上更容易偏离正轨;第三,党性观念不强;第四,知识更新不足,学习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而在党员群体中,却出现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松懈以及对党章,党纪党规学习的忽视。
(三)面对依法治国的方针应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现如今,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改革阻力颇为巨大,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在深水区很难再行得通,在当代社会,无论中外,只有通过理论先行,指导实践的方式,方可取得制度改革的胜利。在“四个全面”的整体战略布局下,对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同时也必须将全面从严治党置于关键的位置,健全和完善党的反腐倡廉制度,严格规范党风党纪,要求对社会环境做出正确判断,这也正是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探究出一条制度反腐的新路子,是全党面临的最为重大的课题,也是加强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
三、亚里士多德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整体思想和“良法为治”中就体现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只有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执政者才能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承担责任。因此,权力必然需要必要的监督和有效的制约,否则权力的滥用与腐败现象的滋长就成了必然。故要行而有效的整治腐败现象,就必须把健全民主法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作为切入点。④亚里士多德同样要求掌权者严格自律,防微杜渐,要求执政者必须高瞻远瞩,只有内修外和,政治清明,方可长治久安。故对执政者的要求,也是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民众也应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参与廉政监督的能力,把“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到群众中去。
(一)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度建设科学化。目前,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例如制度体系之间的不配套,衔接不紧密、操作性低、监控能力低下等方方面面都存在有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制度体系更具完整性、科学性,以及运行过程中更具规范性,推进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大课题中就显得十分关键。
首先是要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各种制度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在制度体系中,若是权责不明,制度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制约,那么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就很难推进下去。由此可见,构建科学的、完整的制度体系,就要求制度体系必须完整,各制度之间必须紧密衔接,也须有相应的监督体制加以保证。从而要求制度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本质性制度,即对事物实质内容所做的界定;二是程序性制度,包括制定与执行制度的程序规范,也就是对事务程序的说明;三是保障性制度,即确保前两种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有序运行的规则、规范,即“制度之制度”。⑤以上三者构成完整科学的制度体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本质性制度严格规范党内任意行为;程序性制度则可降低各级领导制定政策的随意性,从而不断提升党内法规制度的约束性,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保障性制度可以确保制度运行的过程中不偏离本质性制度的实质,加强监督,将不法行为绳之以法。
其次是要注重体系的可操作性。“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制度治党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关键。制度优良而执行不力,不能使制度恰当合理的落到实处,即便是再好的制度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这也正是违规违纪现象与党内不良风气屡禁不止的原因之所在。因此,增强制度彼此之间的呼应程度,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增强制度间的配套衔接,增强整体性功能与制度的执行力,使得制度能够不违背初衷,合理正当地运行,不偏袒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使制度成为有操作性的硬约束。
最后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体系,确保建立起的科学的制度体系能够真正在实践中落实,实现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制度运行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的落到实处了,就须有一整套监控机制,能使得制度真正的发挥作用,监督制度的良好运行。为此,首先,监督者要权责明确,为避免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应赋予监督者一定的有效权力,防止无法、不能、不敢监督等现象的发生;其次,对于监督过程中存在的监督不力现象,也应有刚性规定与相应的处置方法,否则监督者态度不坚定、立场摇摆,就不能做到秉公执法,就会有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等恶性现象发生。⑥
(二)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对执政党要求构建政治生态文明,在加强自身执政能力的同时,要通过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力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监督媒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舆论监督的作用,使得民主监督切实可行,高效有力。⑦
对于党员干部来讲,首先,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党章党纪,在这样一种政治生态环境下,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其次,坚守基本的道规范,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再次,聚焦三把标尺,即思想标尺,行为标尺和作风标尺,用尺子不断丈量自己,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最后,实现三大转变,即实现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从权利到责任的转变,从物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实现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为此,要大力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法规教育,坚持“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核心理念,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优良作风,方可最大程度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使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也是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第7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28.
②亚里士多德.日知,力野译.雅典政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64.
③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2.
④李春耕.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与从严治党[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3):23.
⑤黃家茂.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制度治党的基本路径探析[J].党史党建,2016(02):11.
⑥张英魁.亚里士多德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意蕴探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01):25.
⑦汲惠忠.从严治党背景下反腐制度建设探析[J].沈阳干部学刊,201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