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如茉莉
2017-07-29王燕骅
王燕骅
茹茉莉老师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是我们浙江省的一个品牌,影响力波及全国。是什么让大家对她的教学如此认可和感兴趣呢?我想,主要源自她独特的教学风格——轻松又扎实、简约又高效、大气又精致。这些看似矛盾的教学气质,她总能协调运用得恰到好处,从而演绎出充满活力、飘溢茉莉花香的美丽课堂。
花香,绽放在课堂
“克里克塔扭啊扭,拿出了抽屉里的扭扭棒。让咱们都来当当克里克塔。听老师口令,先做一段简单的课间操!甩甩尾,摇摇头,扭扭身子绕个圈。再加大难度,问题正式开始!数数题:图上出现了几只小猪?几个小矮人?小狗有几条腿?有些聪明的克里克塔已经用身体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没有回答对的克里克塔也别灰心,小主人不懂蛇的表达方式也很是正常的嘛。”
在《克里克塔》绘本课堂上,茹老师用各种轻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了,完全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情景之中,笑声不断。茹老师的课堂也像是扭扭棒,是百变的,充满生趣。但这种轻松不仅仅是形式,而且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她用扎实的训练让学生学得轻松,这就是她的独特与高明之处。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教学中,她设计了一个整合的字词复习环节,令人拍案叫绝。一面是花盆图案,另一面是词语的卡片教具,既可作为对学生的奖励,同时又可作为贴图为课堂创设情境,在后面的教学中多次使用。茹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把词语串联起来回顾故事情节的环节,引导学生把目光定格在雄日身上,快速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他们从小喜爱阅读、热爱语文。
茹茉莉老师的课就像是一朵清新纯白的茉莉,愈看愈有味道,愈品愈有价值。她的简约,是一种美,且不单薄。课堂上,这种灵感与学生的纯真自然对接,常常生发出智慧的光芒。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在诸多生字词中,茹老师只选取了“困”“蒸”两个生字,就架构起了整篇课文的教学。一堂课时间有限,如何削减旁枝,留下清晰主干,促进教学高效,是她课堂设计的出发点。相对于低年级易滑向低效的碎片化语文课堂教学,茹老师的一个个教学环节看似简单明朗,却总能凸显出可迁移的精华。
枝茂,关注在学生
茹茉莉老师的课朴实无华。她在求实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成为活的。这种活不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以生为本,是她教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本理念使课堂枝繁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茹老师的心中,学生第一,教材第二,教法的选择是为前两者服务的。
《小猴子下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老故事。许多上过这一课的老师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总有学生会问:“小猴子为什么不拎个篮子或者推辆车下山呢?”透过学生的声音,您能发现教育的问题吗?可能不少教师没有注意过、没有思考过。茹老师的不同,也许就在于对这样的细微之处常常有一种教育的专业敏感。这个故事可以读得很浅,就像我们小时候老师总拿小猴子来教育我们做事不要丢三落四;这个故事也可以读得很深,小猴子下山多么像人的一辈子啊,我们两手空空来到世上,不停地为更好的生活奔忙,最后又都只能两手空空地回去。两种解读如同两个极端,浅了,不用老师教,学生自己就能读懂;深了,即使老师教了,学生也不懂。如何在两极之中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关键在于读懂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立场,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学完故事总要发出遗憾的声音,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悲剧,而课文却设置了一个两手空空的结尾,生硬地将一只垂头丧气的小猴子形象印在了学生心中。正是有了这样的分析与解读,茹老师上的《小猴子下山》,对故事结尾的处理就异常巧妙。她告诉学生:“其实,生活中人与小猴子一样,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做一些傻事。但是没关系啊,第二天太阳又会出来,小猴子又可以高高兴兴地下山了。第二次下山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这样一种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立足今天的教训、积极展望明天的思想定位,有效避免了说教类课文的不足。
在小學语文教学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茹老师如探桃花源般,总能从中找到教育的新意。在教学过程中,她总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两手空空的小猴子,不再是垂头丧气的被批判对象;雄日的诚实不再是标签式的说教……做茹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她研究学生,理解学生,总能用专业和关爱来解读学生,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场景,在学习中促成他们快乐成长。
根深,磨砺在自身
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往哪儿走,怎么走,需要专业的眼力,更需要艰苦磨砺。茹老师在不断实践、反思及创新中,完成了一次次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曾经听她讲述教学“ɑ o e”的经历,从刚参加工作时照着参考教案按部就班教,遭遇失败,到每教一次反思一次,进步一次,茹老师不仅探索出了“奖品激励法”“游戏活动法”等许多有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茹老师走过了“追寻方法”“追寻内容”“追寻儿童”的不同探索阶段,从而逐渐走向教育的成熟。
茹老师的课堂特别看重教学效率。她的课简约却不简单,不着痕迹的教学设计、巧妙的内容筛选、适宜的目标定位,给同行和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练就这身硬功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自我反思、自我否定的意识,也得益于她积极、不懈的专业阅读与学习。“匠”与“家”的区别在于是不自觉地重复自己,还是有意识地不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一步一步超越自己。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判断一位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的意识和能力。
花魂,徜徉在心境
有人说,我们进入了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在不断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时常忘了对生命的关注。茹茉莉,这朵清新的茉莉花,从当地乡土中,从一线课堂中发芽、成长、成熟,她似乎更深知并深信教育是慢的艺术。
从教二十几年,其中十余年扎根在小学低年级,合着“一二一”那简单而有力的节奏,享受着一次次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趣。尤为可贵的是,茹老师还养成了关注“很小的故事”,并深思其意义的习惯。不为任何功利的目的,敏锐而自觉地去发现每天教育中上演的“很小的故事”,进而细细思索“很小的故事”背后传递的内涵。在发现和思索的过程中,感悟教育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她的专著《开学三十日》,就汇集了大量值得深思的“很小的故事”。书中那个叫“跳跳”的学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个聪明又另类的男孩,总喜欢自己钻研一些东西,身处集体却不懂常规,下了课也不太知道怎么跟同伴玩耍。为了细致地观察、研究这个学生,茹老师为他写下了两万多字的教育日记。从最初探索最简单的指令训练,到注意与跳跳的对话方式,帮助他区别“你”“我”的意识,等等,努力引导跳跳走出自己的思维世界,慢慢融入集体。茹老师真正将一般人看来非常辛苦的持久战,演变成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愉快经历。全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娓娓叙述着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学生上演的故事。读着读着,你会感觉到其中的学生和场景仿佛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而其中的专业思考、教育智慧却是许多教师无法企及的,它们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学生身上的锁子,探寻着有效的教育途径,这一切,无疑源自茹老师对教育的真爱。真爱无价!
茉莉花香,持久香远。课如茉莉,根植于人如茉莉!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