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中“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2017-07-29浦文红
浦文红
摘 要 “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对“ 双师型” 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校 转型 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由此加快产生了应用型高校的迅猛发展。转型后的地方高等学校不仅能向社会输送应用技术人才,也能向社会输送有效的应用技术与知识。如何建立一支颇具实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和保障,是转型后高校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1“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不是“双证”即教师资格证与职业资格证的叠加,也不是简单的具有双职称即教师职称与专业技术职称的叠加。“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其次,要精通相关专业实务技能,可从事相关专业技术研发,熟知生产实践环节,具备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换句话说,“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因此,对“双师型”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他们不仅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任务,还肩负着带领并指导学生到企业基层实习锻炼,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充分地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機结合的历史使命,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与职业基本素养联合培养。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建设一支高效、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2 “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2.1行业背景缺失
伴随地方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现有的师资力量已满足不了学校的教学需求,急需相当数量的招聘及外聘兼职教师。但很多教师都是刚出校门的高学历毕业生,实践教学能力极度匮乏,致使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教学内容空洞,不能很好地把职业、行业的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理论教学中。
2.2占比偏低
在很多地方高校中,教师结构主要由专职、兼职、特聘教师三部分组成。专职教师,主要是学校在编的教师;兼职教师,主要从其他高校、相关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聘请的满足临时教学任务的外聘教师;特聘教师,主要是学校聘请的年长、资深、在某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教师。特聘教师虽基本是“双师型”教师,但已普遍出现年龄偏大现象。同时由于很多地方高校进编必须参加由地方组织的入编考试,对学历、专业、资格证书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而对于急需的想引进的人才,薪资福利待遇不优越,因此把很多行业和企业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拒之校门外。
2.3未形成联合培养模式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构和实训基地,虽然许多高校制定相应政策支持教师挂职锻炼,教师参加行业和各种协会的学习,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和更新等,但是真正想参与的教师是少之又少。同样,企业也不愿意为教师提供实习锻炼场所,无法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3 “双师型”教师培养措施
3.1 更新观念,打造新培养模式
转型中的高校所需要的教师不单是科研型的教师,也需要具有教学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 “双师型” 教师。学校应摒弃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实践技能培养的教书育人观念,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把学生培养成为各条战线上的既具有高素质,又兼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今后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应该摒弃旧观念,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型更新。
3.2建立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对教师进行培养要具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的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3.2.1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是将教师在线学习与集体研讨学习相结合。在线学习可以开设大量理论知识课程和教学技能课程,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式讨论和经验交流,在研讨中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彼此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提高教学改革的机遇,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与整合。
3.2.2学历提升及专业培训
教师通过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课程进修、访学、攻读硕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提升学术水准。专业培训主要用来提高外聘兼职教师和青年教师和的教学能力。新教师通过岗前培训,掌握教学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尽快担负起学校的教学任务;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学竞赛等活动,每次竞赛都要设置不一样的主题,以解决青年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更好地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及技能交流、切磋与磨合的平台。
3.2.3强化行业技能培训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行业技能培训。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学校与企业联合、学校与地方联合、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及时了解目前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及热点研究的问题,而且还触碰到更多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项目。这样既提高教师参与企业、行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更新和提升教师的实务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科研能力,实现师资有效交流。此外,学校可增设奖励基金,鼓励那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科研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教师。
3.3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实际,确定“双师型”教师标准。针对“双师型”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上要给予相应的倾斜性政策;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竞聘上岗方面优先考虑;在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申报、及有关进修培训、优秀教师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从而形成示范效应,激发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师资队伍培养建设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而“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则是决定地方高校转型后的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