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2017-07-29顾宏
顾宏
摘 要:本文以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为例,就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开展专业基础课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将机械基础课程知识按照项目化、模块化进行重新架构。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任务引领 机械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
近年来,随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各中等职业学校掀起了追求质量的教学改革热浪。许多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对专业课进行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安徽省已经建成的201门省级精品课程反映出,专业课的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淮北工业学校目前已建成安徽省精品课程7门,其中专业课2门、专业基础课3门,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机械基础课程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较早地开始了教学改革尝试。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在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要求下,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专业课教学,也适用于专业基础课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有效课堂建设。
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项目课程教学是当今世界各国重视和认可的一种职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的核心,是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岗位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产品)”作为项目教学单位,进行组织项目教学活动的课程新模式,是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项目任务的同时,启发、引领学生思考、行动、实践,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教学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围绕项目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等展开广泛研究,尤其是2002年以来各级政府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财政支持项目,很多学校专业教学设备充足、设施先进、配置优越,更加有利于对项目课程教学的积极探索,有益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所突破。
二、课程项目的构建原则
项目课程结构设计的依据是按照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组织课程内容,必须彻底打破按照学科知识原有的体系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必须以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因此,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必须取自于工作实践,才能有利于影响学生的职业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最终获得哪些职业资格、具有哪些岗位职业技能,更要注重通过何种课程结构实现能力培养。
选择项目是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项目确定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也就基本确定了,必须是具有教学操作性便于实施的实用项目。具体课程项目的构建原则如下。
第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即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在项目选择时注重生产或专业要求的典型性、覆盖性,同时要考虑学生参与过程的挑战性、趣味性和教学组织的可行性进行项目设计。可以从工程生产应用实际中选择课程项目,再经过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精心设计,形成既适合于教学可操作的、又能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目标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二,针对专业教学要求的原则。教学项目应针对机械工程实际需要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常见机械系统维护、机电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遇到的问题。
第三,实现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原则。课程内容和项目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时间段,教师可以再“创造”地自由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的不同教学载体。要尽可能地做到与专业需求对接、与学生实际对接、与学校教学环境对接进行项目选取与设计,选择学生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工程产品进行项目教学设计。
三、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1.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理念
机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掌握使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表等有关技术资料的方法,具有简单机械传动设计的能力,最终形成一定的加工制造类专业岗位群的基本岗位能力。在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中,具体的设计理念如下:
一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设计体现 “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以项目为承载、以任务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岗位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所需知识、综合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岗位竞争力。
二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范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通过有意识地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际,增强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吸引力;通过对比不同结构、相同功能的机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增加拓展性知识模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接岗位需求实现教学内容设计项目化、模块化、任务化,方便不同专业教师根据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便于不同专业学生自主学习。
四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按照岗位工作要求,采用过程性考核和学科知识综合性考核,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表现。
2.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时,注重生产或专业要求的典型性、覆盖性,同时考虑学生参与过程的挑战性、趣味性和教学组织的可行性,将课程原有整体知识性体系内容肢解、按照项目原则进行重新选择与项目化(模块)设计(学习情境设计),解体原有知识体系、实现课程知识的重新架构。
在开展充分的专业调研和企业调研后,项目课程改革小组确定了三个在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作为学习项目,在这三个项目(学习情境)下,以機械基础课程的课程目标“一般机械的使用与维护”为主线,以各项目任务为引领,由生产、生活实际案例入手,层层推进,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增加。见表1学习项目设计。
在项目设计时,首先剖析项目综合性工作任务。如选择项目一“自行车”为剖析对象,将这个项目分解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又有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项目设计通过学生完成典型任务,体现对课程原有知识点机器概述、自行车认知、金属材料及性能、链传动及带传动、间歇运动机构的重新组织。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维护链传动、带传动、间歇运动机构能力的同时,将机械专业术语和金属材料的特点与选用贯穿项目教学之中。此外,为该项目配套设计了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块:自行车的拆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装拆自行车,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安全意识。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索精神和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一体化实训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大大增强,不仅形成了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而且初步掌握了机械装拆调整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知识。结合专业要求和学生生活实际积累,依据本课程三个代表性学习项目,同步设计安排了三个实训教学项目。见表2实训教学项目设计。
在采用灵活、開放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下,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选择不同学习模块。每个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由教学人员精心设计后,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增强。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各项能力,而且会促进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在实训教学项目二“减速器的拆装”中,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拆装能力与维护能力得到了训练,也了解到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其传动原理,对于相关的轴、轴承、轴上主要零件也有了明确认知。
在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下,依据校企合作岗位任务需求的教学要求,以生产、专业、学校和学生实际为本,按照项目化、模块化进行组合调整,重新架构机械基础课程知识体系,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与专业对接、与生产实际对接、与学生生活中感性认知对接的基础上,遵循动态性、开放性的设计原则,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教学,在满足技能培养目标的同时确保专业理论够用。开展项目教学时,教学要依据学校条件进行教学情境设计,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场所、专业实训室,优化教学环境,才能更有利于项目学习和项目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李世维.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技师学院 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