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不见的实效化“心理咨询”过程

2017-07-29路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心理咨询

路杨

〔摘要〕班主任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分析学生性格问题背后的心理机制(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和核心要素(焦虑情绪),通过和学生一起运动,改变学生情绪性质并及时输入积极、健康的知识,最终高效、彻底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积极转变。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条件性情绪反射;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52-04

许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职业能力更上一层楼而学习心理学,其中有不少人反映说,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很高的费用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之后,工作能力并未显著提高,有的甚至还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而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其实出现这些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心理咨询治疗的形式而忽略了心理咨询治疗的本质,即心理辅导过程中的科学世界观和心理观。世界观、心理观导向问题,就像指南或导航仪一样,制约着你对心理现象的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实施方案的方向路线与效果[1]。

在我做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有一次班上新来了一名严重孤独,拒绝与同学交谈,不回答老师问话,不学习,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男生,各科教师都在试着和他沟通,失败后就放弃了。我是班主任,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一、个案简介

小丁(化名),男,17岁,高中二年级。相貌清秀,身材匀称。他来我班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基本不学习,沉迷于手机游戏,和其他学生也基本无交流。当其他学生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他通常是一个人在角落里玩手机游戏。小丁的脸上几乎没有笑容,与人交谈目光躲闪而没有正面接触。在宽敞的走廊里,他习惯溜着边走,好像是在给别人让路一样。

我通过调查与访谈得知,小丁的父親对他管教特别严厉,平时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小丁有一个优秀的哥哥,父亲经常会拿哥哥与他作比较。母亲对小丁溺爱,悉心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她并不认为孩子在学校的种种表现是非正常行为。长期成长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小丁是压抑、自卑、不独立的。小丁的母亲认为儿子只是学习不用心、爱玩游戏而已,并不存在任何心理上的问题。

在其他科任教师的课堂里,大多数学生都能和老师有正常的课堂互动。但是小丁很特别,通常的情况是:不论老师是在讲课,或者是提问,或者是要求学生们分组讨论的时候,小丁永远都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仿佛置身事外。即便是老师要求小丁回答问题,他也是站起来一言不发。不论是学生还是科任教师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个孩子需要心理辅导。但是家长并没有这种诉求,小丁自身也没有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求帮助,依然每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二、小丁变了——大脑反映了什么才是决定性因素

我曾几次尝试着与他搭话,他的回应都是冷冰冰的,脸上完全没有笑容。

可是有那么一天,老师们都发现小丁变了,能正常交流了。小丁的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那天,在秋季运动会的会场上,观看比赛的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在议论,有的在争论,还有的在忙着写稿子。小丁独自坐在角落里又开始打手机游戏。我叫他到我身边来,小丁出人意料地听话,顺从地过来了,我们开始聊天,背单词……运动会开了两天半,我一有空就和小丁坐在一起聊天。运动会结束后,我每次和他说话他都会正常应答。

很多学过心理学的教师也许会迷惑:为什么运动会那天他就不拒绝和老师交流了呢?首先,大多数像小丁这种过度孤独、不与任何人交往的学生,他们对老师表现出冷冰冰的回应模式,往往并不是因为高傲而旁若无人,而是由于高焦虑情绪导致的一种自卑心理状态所致。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把导致自卑的直接原因解释为过高焦虑情绪驱动下的单向思维,即当学生面对班主任而产生过高的焦虑情绪时,强大的焦虑情绪会驱动他明明想好了的话不敢说出口,不知所措。于是转向以退缩、无言、冷冰冰的表情来表达内心的某种不甘心、不平衡等。

在操场上不断地出现竞赛的激烈场面,人人看了都会热血沸腾之际,还有到处是学生们的呐喊声和热情议论等的感染下,小丁的大脑不可能不对此环境进行反映。只要他的大脑反映了这种环境,焦虑情绪就会相对下降,积极情绪就会相对高涨。此时此刻,他就暂时地变成了和我们一样的人,和同学们一样的人了。因此,你和他说话时,积极的情绪会使他变得自信,变得敢说话或爱说话。

三、S-E-R的形成是小丁变化的杆杠解

有的老师说:开运动会的时候他的大脑反映了赛场,赛场热烈的气氛使焦虑降下去了,为什么开完运动会这么久了,小丁还愿意和班主任沟通,还那么自信?

我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向他们解释了小丁为什么会在开完运动会以后,还能够和班主任积极地交流和相处的问题:在运动会那天的师生谈话过程中,小丁大脑中建立起了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S-E-R)。S代表和班主任谈话的场面、场合刺激(Stimulus);E代表小丁在运动会场和班主任谈话期间形成的,只要一和班主任谈话就自动涌现的积极情绪状态(Emotion);R代表小丁一到和班主任交谈场合就产生积极情绪状态下的“有说话”“爱说话”“敢说话”的自信交流的思维与行为。

在这个案例中,小丁父母如果意识到孩子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要求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那么就可以直接地通过放松暗示训练在他大脑中建立起新的S-E-R,往往有十几次训练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四、没有心理治疗,小丁的心理障碍也全都没有了

要取得非临床化心理治疗的成功,世界观和心理观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定要坚持反映论世界观,坚持学习论心理观,即所有的心理障碍形成和治愈的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都是其大脑后天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和内容的学习所决定的[2-3]。离开科学世界观、心理观路线,牵涉到一些并不重要的微弱因素上面,效果就不能保证了。事实证明,我的假设是正确的,与之前相比较,小丁的变化是明显的。

首先,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们最先发现的是小丁的“面部神态变了”,以往的“冷峻”渐渐少了,现在他经常会“脸上带着自然的、浅浅的微笑,像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发生”。

其次,教师学生们都发现小丁“开始学习了”。原来的小丁“是基本不学习的",数学教师反馈说:“小丁最近状态特别好,不仅专心听课,而且还很认真努力地记笔记。”

再次,他和学生们的交际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大家在课间能够看到“他和同学们聊天”;在食堂“和其他同学一起吃饭”;“还和另外一个男生去逛街”;班主任办公室里有两个女生在学习时,他还“主动走上前去问人家学习什么内容,学得怎么样”……

小丁的变化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这一切积极变化进一步引起教师和学生们的好奇。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答案只有一个:是通过他大脑后天反映的结果。那么,他大脑后天又是怎么反映的呢?

(一)没有放松或催眠也能高效解决心理问题

高效解决心理问题的技术干预过程,不一定非要放松、催眠不可。放松、催眠不过就是要促进当事人进入一种容易被治愈的大脑高效学习状态而已。其他方法也可以做到这些。在本案例中,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自己也没有主观诉求,但是身为掌握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教师,我看到了孩子内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看到了就不能坐视不管,于是我采用了跑步的方法。

在运动会之后不久,有一次我建议小丁参加篮球比赛活动,他表示不愿意参加,但是他承认自己需要运动。于是我建议他每天陪我到操场上去跑步。他答应了。

就这样,我和小丁开始了每天的跑步计划。小丁跑得快,我跑得慢。小丁每天跑五圈,我慢跑三圈,小丁跑完五圈后在终点等我,然后我们一起绕操场散步,边散步边聊天。只要聊天内容的设计是恰好解决小丁某个心理问题的,这些心理内容输入小丁大脑后就变得优势兴奋了,这就相当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临床上使用情感组织者技术的过程。因为人在跑步过后,由于肌肉刚刚经历过多次的绷紧再放松的过程,在身体内产生了大量的啡肽激素,就创造了使小丁特别适合心理辅导的状态——躯体内由于激素的大量增加,导致其焦虑大幅度地下降,轻松快乐情绪显著增高,记忆力显著增强,在这个时候谈话的内容变成了情感组织者内容,被输入大脑后就与积极情绪情感结合,形成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4~5]。

(二)向大脑中输入正能量知识的过程要顺其自然

通过跑步后的谈话输入情感组织者毕竟不是临床放松过程中的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为你无法控制跑步后每次谈话的内容,也无法完全预料和控制谈话的内容方向和进程。因此,如果教师急于把自己要输入的内容亮出来,难免就有了说教的痕迹,一旦小丁心情不好了,他的焦虑情绪会瞬间涌上来,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当时的原则就是一切都要顺其自然。

比如有一天,小丁和小义(他的同桌)产生矛盾,我们在跑完步之后进行了如下的聊天。

小丁:小义真是讨厌、烦人。我有时候真的是忍无可忍了。如果我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好好收拾他一次,让他记住,再也不敢来招惹我。我要使用武力!

老师:我也觉得小义不成熟,就像小学生似的。相比较而言,你就好很多,成熟而稳健。

小丁:就是就是,他说的话就像小学生一样。

老师:你俩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你就像个大哥哥,他就像个小弟弟。你就别和他一般见识了,要不显得你也不成熟,你觉得呢?

小丁:我才不会和他一般见识呢,他就是个小屁孩儿。

老师:况且,班里不错的男孩子有很多,你为什么不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只和他一个人玩儿呢?我看××就很好嘛,你可以和他多交流啊,不如下课一起去小卖部买好吃的,一起吃饭什么的。

小丁:我还是觉得和×××(另外一个男孩)交朋友更好,我感觉他人不错。

老师:是吗?那太好了,你可以多和他玩啊,一起聊天啊,一起去食堂啊什么的。

小丁:嗯,是的。

老师:快上课了,走,我们回教室吧……

(三) 善用“情感组织者”策略

情感组织者:是指运用一个事件、一个目标等把当事者的情绪状态调动到非常积极的程度,然后用这种积极的情绪心态去覆盖原有的消极心态。当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当事者再看一切事情,都与原来不一样了,产生积极的心向,整个心理训练就变得容易进行。所以,凡是输入学生大脑用来调动积极情绪、情感状态的材料内容均为“情感组织者”。

在跑步过程中和跑步后的聊天过程中,我就用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临床过程中的“情感组织者”策略。比如我想解决小丁的自卑心理和不学习问题,就在跑完步后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老师:跑完步真是感到神清气爽,我们再走两圈!

小丁:哦。

老师:小丁,怎么又驼背了?快挺起腰杆来!

小丁:哦。

老师:你看,这样多好。又英俊又挺拔的,可以去当解放军了。挺帅气的一个小伙子,驼着背显得没有精神。

小丁:是吗?我觉得我不够好。

老师:怎么不好了?

小丁:我这里曾经长了一些痘痘,现在有疤了。(侧过脸让我看,其实没有什么痕迹,小丁本人比较清秀)

老师:什么都没有啊?

小丁:有的,仔细看就会看到。

老师:(大笑……)男孩子不妨粗犷一点。你媽妈就是个大美女,所以你也是这么的英俊内秀。你自己没有发现吗?

小丁:(笑)没有!

老师:记得你上次跟我说你记忆当中最美丽的场景就是小时候妈妈带着你去海南,你喜欢那碧蓝的海水,是吗?

小丁:是啊,那海水太漂亮了。

老师:想象你带着表弟表妹们在那碧水沙滩上嬉戏打闹,那时候你已经申请到梦想中大学的Offer,你作为哥哥,是弟弟妹妹们的骄傲和榜样。那样的情景是多么的幸福啊。

小丁:是,我要成为他们的榜样。

老师:现在你们才刚刚高二,现在开始发力完全来得及。我见过很多男孩子,以前完全就不学,到了高二后半学期开始发力,突飞猛进,最后考上重点大学。你只是出国,考会考、托福、SAT而已,比他们简单多了,试着努把力。

小丁:是的,高二是最重要的一年,我要冲一把。

这种跑步后输入正面知识的做法,我们坚持了不到一个月。每一天的谈话内容会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总体上是在定目标、畅想未来、鼓励交际……这样的对话进行了不到一个月之后,以前带过小丁的一位教师有一天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他惊讶于小丁的变化。有一次他路过教室往里面瞟了一眼,发现课下大家都在闲聊、玩儿的时候,只有小丁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背单词。他走进教室到小丁的跟前,都没有被发现。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未来的教育改革必从科学的、高效的心理学应用研究中产生。学校心理教师要首先找到和学会科学、实效的心理学,然后带领班主任、科任教师们一起学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是实效的,才会得到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不应该只看形式上的东西,如心理咨询室面积、道具种类、开展多少活动等,更要看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著.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神经症、学习障碍与个性困扰的高效解决[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金洪源.天才个性教育与潜意识的高效干预[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王立凡,金洪源. 高效塑孩子良好的性格——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应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1):42-44.

[5]郭春红,刘宝宏. 帮助孩子搭建进一步的阶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中的应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2):45-47.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中学暨尊成国际教育集团,太原,030027)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如果努力暂时看不到结果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不想读书的中职生
爱哭的男“黛玉”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