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2017-07-29茹茉莉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猴子桃子兔子

茹茉莉

一、导入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字的书写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什么吧?来,伸出手,一起写。

师:(板书课题)“小”字写起来非常简单,“猴”要一笔一笔写,左边是个什么偏旁?

生:反犬旁。

师:跟着我写,中间是个什么偏旁?

生:单人旁。

师:右边我们一笔一笔来,横折、横、撇、横、横、撇、捺。来叫叫它的名字。

生:小猴子。

(生连读,不是一字一字念。)

师:叫得可真好听!“子”字读得非常好,念轻声。好,读读故事的题目。

生:小猴子下山。

2.用游戏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

师:读了这个故事,我相信下面这个游戏你们肯定能做得很好。图片中出现的东西,(出示以下物品的图片:小猴子、香蕉、桃子、向日葵、南瓜、西瓜、兔子、胡萝卜、苹果、玉米)哪些是故事里有的呢?故事里有的,举“勾”号,故事里没有的,举“叉”号。

3.分段朗读指导,纠正漏读

(略)

二、以路线图为教学线,学习词语

1.梳理课文内容脉络,排线路图

师:读完课文,咱们来排一排路线图。小猴子下山先到了哪里,后到了哪里?你能把这些图片按照先后顺序放进这张路线图里吗?

(师提供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五张图片。请一生上讲台排路线图,随后带领全班学生对路线图进行调整、纠正。)

2.学习“又 又 ”

词组

师:一路上,小猴子看到了许多好东西。孩子们,这个故事里有一些好词语,读了这些词语,就算小猴子不告诉你,你也能知道东西有多么好。比如,玉米结得——

生:又大又多。

(师将这一词组贴在线路图上)

师:看来真是好东西。这样的词语,你还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生:又大又红。

师:又大又红说的是——

生:桃子。

师:又大又红的桃子,长得真好。

生:又大又圆。

师:又大又圆,那是说——

生:西瓜。

师:又大又圆的西瓜。

生:蹦蹦跳跳。

师:说的是——

生:小兔子。

师:真好。咱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词语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我们要读出小猴子的高兴。小猴子下山来,看到玉米结得——

生:(情感饱满地)又大又多。

师:看到满树的桃子——

生:又大又红。

师:看到满地的西瓜——

生:又大又圆。

师:看到小兔子——

生:蹦蹦跳跳。

师:真可爱。这一路上,小猴子光用眼睛看,就被这些东西深深吸引住了。要是用嘴巴咬一口,它会尝到怎样的美味呢?挑一样大家都熟悉的,说一说小猴子吃起来味道觉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小猴子吃桃子的时候会感觉很甜。

师:吃起来甜甜的。你说呢?

生:我认为,小猴子吃桃子的时候肯定是感觉甜滋滋的。

师:甜滋滋的,说得更好了。你来说。

生:我认为,小猴子吃西瓜的时候会感到西瓜很甜。

师:而且汁水——

生:很多。

生:我觉得,小猴子吃玉米的时候会觉得玉米很香。

师:香,不仅可以用嘴巴尝到,还能用鼻子闻到。

生:我觉得,小猴子吃玉米的时候肯定覺得玉米粒很饱满。

师:饱满,很有嚼头。

生:我认为,小猴子吃玉米的时候会觉得玉米又香又甜。

师:咱们刚学了“又 又 ”的词语,他就把这种形式用进去了。刚才咱们描述了很多味道,茹老师也搜索了一些表示味道的词语,仿照这位小朋友,我们也来创造一个“又 又 ”的词语。

(师出示词语:松、脆、香、甜、鲜、多汁)

生:又松又脆。

生:又香又甜。

生:又甜又鲜。

生:又甜又脆。

师:小朋友们真会创造!把你创造出来的词语,跟同桌交流一下吧。刚才有些小朋友说“又松又可口”,听起来不是很顺口,最好前面是一个字,后面也是一个字,如“又松又甜”“又松又脆”“又松又鲜”。如果前面是两个字“可口”,我们可以怎样搭配?

生:又可口又多汁。

师:又可口又多汁,这样读起来就好听了。同学们,你能用这样的形式说一说可爱的兔子吗?

生:又可爱又活泼的兔子。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两个字对两个字。

生:又蹦又跳的兔子。

师:他真聪明,把“蹦蹦跳跳”改成了“又蹦又跳”,看来兔子真是活泼、可爱。

生:又小又白。

师:又小又白的兔子,也一定非常可爱。

生:又白又肥的兔子。

师:白白胖胖的、很健康的兔子。

生:又可爱又洁白。

师:又可爱又洁白,听起来不是很顺口,能不能改一改?

生:又可爱又活泼。

师:好,你还有,来。

生:又爱又跳。

师:又爱又跳?你想说的是很喜欢这样的兔子吧,但我们不说“又爱又跳”,可以说“又可爱又活泼”。同学们,那么多好东西摆在小猴子的面前,可是,你看它最后——

生:空手而归。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原因吗?

生:知道。

师:因为它一路上怎么样啊?

生:看到一個就摘一个,看到一个就把前面摘的东西扔

掉了。

三、配插图,学动词

师:现在,咱们就跟着小猴子去看看它到了玉米地里的情景。这部分内容,教材正好没有配插图,可能是想请小朋友们自己来配一配。咱们不用笔画,在头脑中想象,好吗?听茹老师读,一边听一边在你的脑海里画一幅图。(生闭上眼睛,师念第1自然段。)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有很多很大很大的玉米,小猴子站在旁边。

师:表情是什么?

生:很高兴的那种。

师:很高兴的样子。他的画面里有玉米,有高兴的小猴子。你呢?

生:我脑海里出现的是,小猴子一边笑一边弯下腰摘地里的玉米。

师:它情不自禁地要去掰玉米了。咱们不用“摘”,用什么呀?生:掰。

生:它看到那些玉米,直流口水。

师:这个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连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他都看到了。我相信每个小朋友都看到了,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你想到的画面是怎么样的。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不仅会说、会想、会看、会听,而且还很会合作。当同桌说的时候,小朋友都在很认真地听。这是对同桌的一种尊重,这就是会合作。

师:茹老师也想象了画面,

像动画片一样。有很多的动作,有很多的情景。你看这就是老师根据脑海里想象的画的玉米地,玉米结得怎么样?又大——

生:又多。

师:这是老师想象的小猴子的动作。老师想了很多,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选一选?你觉得几号图用来做插图比较合适?(出示图片)

生:4号。

师:为什么?说说看。

生:因为它抱着那个玉米在笑。

师:同学们,什么叫插图?插图要符合课文的内容。你再去读读第1自然段,看看小猴子是怎么走的。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给他来提提意见,小猴子是这么抱着走的吗?这个应该还不叫“抱着走”,这个是“夹着走”,小猴子是夹着走的吗?

生:它是扛着走的。

师:所以你觉得应该选——

生:3号图。

师:3号插图。来,我们认认这个字——“扛”。

生:扛。

师:这个字蛮简单的,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

生:提手旁。

师:右边是——

生:“工”字。

师:合起来就是——

生:扛。

师:大家做个“扛”的动作。什么样的东西适合扛着走?

生:很重的东西。

师:不一定。

生:木棍子也可以扛着走。

师: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稍微有点——

生:有点长的东西可以扛着走。

师:长条形的扛起来轻松一些,看来小猴子挺聪明的,长长的玉米它知道扛着走。老师画了那么多图,你们就觉得只有3号图适合做插图吗?

生:我觉得还有2号图。

师:还有2号图。你觉得3号图、2号图都可以,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小猴子在“掰”玉米。

师:课文是这样写的,小猴子到了玉米地里“就掰了一个”,这个动作很有意思,读读。

生:掰。

师:这个字很有意思,发现什么了吗?

生:由“手”“分”“手”三个字组成。

师:他发现是由“手”“分”“手”三个字组成了一个“掰”字,还有补充吗?

生:就是两“手”字中间有一个“分”字。

师:它的结构还很有意思。

生:“掰”就是两只手掰一样东西。

师:把一样东西分开来,真聪明!要是茹老师给你们一个橘子,做做看,一只手能掰开吗?

生:不能,得两只手掰。

师:手伸出来,左手加右手,两手一分,橘子就怎么样?

生:分开了。

师:两手一分就是“掰”,我们可以这样记。来一起读。

生:两手一分就是“掰”。

师:看上去这么难的字咱们也记住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里,它先掰了一个玉米,然后扛着走。这些都是表示小猴子的什么?

生:动作。

师:配上音乐,高高兴兴地来读读第1自然段。茹老师圈出了这两个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小猴子来到这些地方,看到这些好东西,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咱们读读第2、第3自然段,像刚才茹老师那样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圈出来。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汇报一下,你找到了哪些动词?

生:我找到了“摘”。

生:“捧”“抱”“追”。

师:“摘”“捧”“抱”“追”,还有补充吗?

生:“扔”。

师:有些小朋友把“走”“看”之类的字也圈出来了。我说的是小猴子看到这些好东西以后是怎么做的,所以正确的应该是“摘”“捧”“抱”“追”“扔”。咱们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提手旁的字。

生:都是动词。

师:都是动词,大多数是提手旁,有一个是走之底,这是大家都能发现的,你要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

生:都是用手做的事。

师:能说得更精确一些吗?哪些是用手做的?

生:提手旁的字都是用手做的。

师:对了。

生:走之底的字都是用脚做的。

师:不是用脚做的,是一般跟脚有关的。咱们来试试看。手伸出来,我们一边做手的动作,一边来读这些字。

生:摘。

师:是用手的。

生:捧。

师:是用手的。

生:抱。

師:得用手帮忙。

生:扔。

师:都跟手有关。

生:追。

师:这个字用脚了。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不能帮茹老师把这些动作送到路线图里去?你想怎样送?摘桃子,可以吗?

生:可以。

师:只能摘桃子?还可以摘什么?

生:摘西瓜。

师:既可以摘桃子又可以摘西瓜,我们把“摘”放在——

生:当中。

师:中间,很好,谢谢你。捧西瓜,可以吗?

生:可以。

师:西瓜要是小一点确实可以捧,要是很大的西瓜呢?

生:抱。

师:哪个好一点儿,你觉得?

生:捧桃子。

师:为什么?

生:因为桃子比较小。

师:捧起来就——

生:方便。

师:接着说。

生:西瓜比较大,所以必须得抱着。

师:也不一定是必须,但是抱起来就会轻松些。看来这些动词也不是乱用的。来,咱们说说“捧”。

生:捧桃子。

师:还有两个,老师相信你们都会。

生:追兔子。

师:那这个“扔”呢?你说说吧。

生:水果和蔬菜都是用“扔”的。

师:你想说的是它把这些吃的都扔了。那我把这个字放在这些吃的中间,同意吗?

生:同意。

四、讲故事,谈感悟

师:真好!在你们的帮助下,整个故事都呈现在黑板上了。同学们可以看着黑板来讲这个故事了。想试试吗?我们来合作。

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玉米结得——

生:又大又多。

师:非常高兴,就——

生: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来到一棵——

生:桃树底下。

师:看见满树的桃子——

生:又大又红。

师:非常高兴,就——

生:扔了玉米。

师:去——

生:去摘桃子。

师:小猴子——

生:捧着桃子往前走。

师:来到了一片瓜地里,看到满地的西瓜——

生:又大又圆。

师:非常高兴,就——

生: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

生:抱着西瓜,往回走。

师:真好,往回走,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只小兔子——

生:蹦蹦跳跳真可爱。

师:就——

生: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师:结果小兔子跑进——

生:树林里。

师:小兔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咱们来读读故事的结尾。预备,开始。

生:(齐)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同学们,从小猴子满脸沮丧的表情中,我们知道它心里肯定——

生:很伤心。

师:很后悔吧!那么多好东西,一样都没有拿到,是吧?你们肯定也为小猴子感到可惜,很想帮它想想办法,拿到更多的好东西,是吧?

师:其实,我们有的时候跟小猴子还挺像的,在生活中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做一些傻事。不过,没关系,你看,第二天太阳又出来了,小猴子又满脸笑容地出发了。

师:你觉得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这个咱们留到课外去做,大家可以去编一个故事。老师给大家三个建议,题目可以选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也可以自己另取。内容呢?就想象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形式呢?编故事的形式。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也可以画画,也可以写字,也可以既有图画又有文字。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教体局)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小猴子桃子兔子
桃子
桃子
小猴子
兔子
小猴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
等我回来再骗你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