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战败和崛起之间

2017-07-29云也退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西德格拉斯铁皮

云也退

四七社大多数成员对昔日独裁政权的可耻崩溃和今日民主国家的逐渐繁荣持有复杂的感觉。战后西德文化精英的性格,都被这种复杂心态所浸染。

每一部德国现代文学史,都会将1958年“老鹰”酒店那一夜大书特书。正是在那里,君特·格拉斯第一次当着四七社同仁的面朗读了《铁皮鼓》第一章。

根据各种音频和文字描述,格拉斯性格拘谨,声音十分难听,相貌属于德国人里面不达平均水准的。据赫尔穆特·伯蒂格的《四七社》一书所说,四七社创立者汉斯·维尔纳·里希特甚至曾考虑把他拒之门外,只因他长得太丑。幸好,格拉斯刚过而立之年,就拿出了《铁皮鼓》。里希特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展现出的原始的语言天赋”。

《铁皮鼓》不是一般的讽刺纳粹、反思第三帝国灾难史的小说。它的主角、长不大的3岁男孩奥斯卡·马策拉特的身份多变,有时是纳粹的模仿者,有时又是纳粹的受害者;有时流露出的性格跟纳粹简直毫无二致,有时又是一个趁着乱世谋取私利的投机者。他乖谬的行为,常常暴露出那些被纳粹破坏、打击、贬损的事物自身也不乏腐败和虚伪。总之,这部小说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反思文学”,将所有涉事的人——包括一些抵抗纳粹的勇士——都变成了一出荒诞剧中的演员。

朗读结束后,所有人都上前去拥抱了格拉斯——虽然只听了第一章,但人们知道这将是一部旷世杰作。里希特说,听着朗读,他知道,“这将是四七社的一个伟大的开始”。

创立于1947年的四七社是一个由一群联邦德国文人组成的社团,大多数成员对昔日独裁政权的可耻崩溃和今日民主国家的逐渐繁荣都持有复杂的感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会让他们感到好受,因为他们是战败国的一员,均沾过荣耀时刻的雨露;战后的“经济奇迹”也没有让他们欣慰,因为这种奇迹的背后是美国的扶持,也因为这种奇迹之中其实缺失了第三帝国时代一度鼎盛的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自豪感。战后西德文化精英的性格,都被这种复杂的心态所浸染。

四七社创始人里希特存在感不高,仅仅是一个召集人和记录人;社团成员个个富有个性,伯尔、格拉斯、赖希-拉尼茨基、瓦尔泽等主将之间常常争吵不休——他们为一部作品的价值而争吵,也为“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德国”而争吵。四七社的地位之所以举足轻重,正是因为它的成员推出的新作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西德公众对重大问题的认识。作家、诗人、批评家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成名成家的欲望混杂,出于私人恩怨的争吵也带上了公共性。用里希特的話说,“我以后再也没有经历过四七社里的那种狂热的热情”。

四七社既然兴盛于冷战的高潮年代,其成就和所受到的批评自然也不可能离开政治。由于西德人集体继承的第三帝国的痛苦遗产,像格拉斯、伯尔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都不免要被反对者骂做幼稚或居心叵测。更不用说四七社内部还有个犹太批评家赖希-拉尼茨基,简直可以说,支持他在战后德国攀爬至“文学沙皇”高位的,是一种要报复德国人的潜在心态。减去几个极端角色后,四七社的“平均值”落在了西格弗里德·伦茨身上。这个面相和蔼的小说家总在描绘大变局中困惑的小人物,他那富于同情心的现实主义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德国人之间的裂痕。

四七社留下的遗产里并没有作家“铁肩担道义”这一项,这也许会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因为人们一向觉得,以德国人全民忏悔的力度,作家更应是其中翘楚。但《四七社》一书告诉我们,四七社最成功的,是把文学活动“事件化”。他们的每一个活动都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始终拥有很高的曝光度。这个文人社团能取得这样的影响力,除了《铁皮鼓》这样响当当的创作成就外,也有赖于它时不时弄出点动静的能耐。

[七社:当德国文学书写历史时]

作者:【德】赫尔穆特·伯蒂格

译者:张晏??马剑

出版:东方出版中心

定价:59.8元

猜你喜欢

西德格拉斯铁皮
铁皮青蛙
铁皮侠的装备
绚烂花车(环球360)
中国与西德建交的一段曲折历程
拉西德的玫瑰花
我的爸爸(下)
1972,另一场“二战”
电脑也疯狂
电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