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

2017-07-29姚晶晶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归纳推理合情推理推理能力

姚晶晶

[摘 要]推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习推理。以“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为例,论述只有处理好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关系,辩证施教,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推理能力。

[关键词]推理能力;合情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11-02

推理有两种重要的形态,即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教育价值并不相同,归纳推理被看作数学探索和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特别重要的方法,而演绎推理“也是必要的,但不能用于发现新命题”。下面将以周卫东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为例,具体谈谈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方面的一些感悟。

一、以合情推理为主色调,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中,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认为就是加强逻辑证明的训练,主要形式就是通过演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证明技巧。显然,这样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1.巧设情境,为合情推理“铺陈”

课始,周老师以低沉的语调拉开了情境的大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一艘轮船发生了故障,它无法行驶也无法发出任何求救信号。在这万分危险的时刻,一座灯塔上的一位观察员发现了这一险情。大家想一想,观察员会怎么做?”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想办法:“我觉得观察员需要先弄清这艘船的准确位置,然后报告给救援船,让他们前去开展救援。”“作为灯塔上的观察员,要首先确定故障船的位置,然后把位置报告给救援船队。”在此基础上,周老师进一步补充:“说得好!观察员势单力薄,他不可能自己去援救,必须呼救,而呼救时必须要报出故障船所在的位置,救援船才能准确地进行施救。现在假设你就是这个救援船的船长,请你根据灯塔上观察员的话音提示在地图上寻找故障船所在的位置。”

这样,在“类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活,“潜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被催生。

2.厚积素材,为合情推理“描摹”

合情推理不可能凭空而至,必须有丰富的素材作为支撑,而素材的质和量直接决定推理的成效。

周老师一共播放了三段语音信息,并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其根据信息在地图上寻找对应的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进行推理、感悟数学本质以及归纳数学结论提供了最大的帮助,起到的最上乘的“中介”作用。

首先,播放第一条语音信息“距灯塔15千米”后,引导学生找到故障船可能的位置,即船可能的位置形成了一个以灯塔为圆心、5厘米长为半径的圆(如图1)。

其次,播放第二条语音信息“30°”,引导学生寻找船可能的位置。有了由第一条语音信息推出相关信息的基础,学生的思路被充分打开,达成“共有8种可能”的共识(如图2)。

最后,播放第三条语音信息“北偏东”,并将其与第二条语音信息整合为“北偏东30°”。学生由于理解的不同,对图3中的X点和Y点产生了不同的看法:“X和Y都对”“只有X点是对的”“只有Y点是对”。周老师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观点,在畅所欲言的氛围和你来我往的辨析中,周老师再介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X点应描述成“北偏东30°”,而Y点则应描述成“东偏北30°”;“北偏东”是以北为基准,而“东偏北”是以东为基准。

3.对比提炼,为合情推理“着色”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Y点在生活中可以描述成东偏北30°,但在科学上并不规范,那究竟怎样描述才是科学、规范的?”“为什么在地理学中规定以南北方向为基准?”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通过呈现“小贴示”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原理和规定。

紧接着,让学生明晰“在地图上,一个点的方位如果不在东、南、西、北正方向,一般用北偏东、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四个方位词来描述”的规定。这样,学生就明白故障船所在位置就应该是X点,而描述Y船所在的位置應从“东偏北30°”调整为“北偏东60°”。

最后,周老师组织学生回顾并反思,让学生明晰:今天所学的确定位置需要根据三个条件,即方位、角度、距离,缺一不可。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周老师通过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自主探索这艘故障船的可能位置。随着已知信息量的增加,学生逐步缩小推测的范围,直至最后成功确定了故障船的位置。由于周老师把根据信息确定位置的学习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如方向、距离、位置、比例尺等)、知识及方法,在“如何确定故障船只的位置”这一颇具挑战性的大问题上独立思考,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识路径,形成一定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以演绎推理为辅色调,培养应用能力

在新知明晰之后,周老师精心设计了“描述救援船的位置”的练习,在帮助学生巩固已有新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演绎推理能力。

如果说“B船在哪里”是基本方法的训练,那么“C船在哪里”的问题则能有效挖掘“以南北方向为基准”的知识本质,引导学生把常犯的错误“南偏东65°”或“东偏南65°”调整到“南偏东25°”上来。

而对“D船在哪里”的研究是此环节的匠心之作。周老师先出示第一条信息“灯塔南偏西方向”,让学生明白:如果只有这一条信息,只能确定目标船所在的一个“面”;周老师再增加信息 “南偏西45°”,学生这时已经能从“面”中找到目标船所在的“线”了;最后,周老师呈现完整信息“灯塔南偏西45°方向12千米”,这时,学生就能心领神会地在地图上找到D船所在的“點”。

胡适先生描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周老师带领学生质疑并验证“确定位置的三个必要条件”的教学环节,无疑是触摸数学本质的“向前一步”。如同写作中讲究“丹青难描是精神”,对关键素材要深描细写,通过尽可能多的细节之处,突出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及故事的“情感意蕴”,这便是“详写一笔”的价值所在。周老师在课堂上的“详写一笔”采用连续的追问,让学生刚刚建立起的对“确定位置”的认知备受考验。当周老师抽丝剥茧般引导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由面到线,再到点”的目标精确的过程,相信给学生也带来视觉、思维乃至心灵的震撼。

这一“得意之作”,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演绎推理教学中的灵魂和核心究竟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引导儿童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并促进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思考;数学教学的高明之处在于既要能“遇河搭桥”,更要能“过河拆桥”,即在关键时刻要善于想办法让学生摆脱“具体情境”的干扰,变操作技能为心智技能。

三、以辩证施教为调色盘,培养综合推理能力

如何处理好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教学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说得好:“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而弱于归纳能力的训练,给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严重的障碍,所以,我们应更关注对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中,一方面保持数学双基教学合理的内核,一方面添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出现既有演绎能力又有归纳能力的培养模式,就必将会出现外国没有的我们有、外国有的我们也有的局面,那一天,我们就能自豪地说,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先于世界。”

诚哉斯言,在平时教学中,在大力倡导“合情推理教学”的当下,我们要防止一哄而上、一刀切、“运动式”的教学改革。

波利亚告诫我们:“论证推理是可靠的、无可置辩的和终决的。合情推理是冒风险的、有争议的和暂时的。”数学家庞加莱认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合情推理用于发明。”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两种推理之间的运用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过分倚重演绎,轻归纳、类比,只满足于证明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生很少能够经历探索结论的过程,严重阻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过分倚重合情推理,忽视严格的演绎证明,则会使学生丧失严格思考问题的能力,难以形成言必有据、合乎逻辑的数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见面”,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猜想、证明的过程,从而感受推理的价值。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归纳推理合情推理推理能力
有效运用合情推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对一类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
方法论视野下的计算思维
例谈对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认识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