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的中国模式专访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
2017-07-29宋怡青
宋怡青
坚持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根本路径。
推进两化融合是当今各国先进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国的两化融合历史,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十八大则提出了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到底如何协同,“两化融合”推进中应当怎么做才是合理的、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的?
今年6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下称《基础和术语》)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下称《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制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据工信部统计显示,经过多年实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9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完成立项,全国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达4300余家,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的企业达73000余家。
张峰透露,下一步要加快“基础和术语”、“要求”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普及,务实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将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工信部将与国标委、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一项系统工程
《财经国家周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如何理解两化融合的重要性?
张峰:两化融合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是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也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重要选择。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国家围绕新工业革命積极谋划,对高端产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两化融合是我们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做出的战略选择。《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明确了两化融合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两化融合也拓展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为ICT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和应用空间,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途径。
二是两化融合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适应新常态,既要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融合,也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出台并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快构建制造业双创体系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系统推进转型变革提供方法和路径。通过组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培育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张峰,1959年10月出生,河北省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三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培育新动能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的途径,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落实到企业层面就是企业新旧能力的更替。培育不同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的新型竞争能力是推进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两项标准给出了规范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推用方法和机制,可以带动企业以新型竞争能力建设为主线推动两化融合工作,实现两化融合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单纯强调技术向技术与管理并重转变。
《财经国家周刊》:两化融合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十七大提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十八大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十八大以来两化融合取得哪些进展?
张峰: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化融合发展在不断取得新成就和新进展,顶层设计逐步加强,发展成效也不断显现,为制造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两化融合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系列文件,这些文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两化融合进行了部署,使两化融合的内涵不断丰富,两化融合推进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在两化融合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显著。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渗透不断加深,企业综合集成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扩大。
三是新模式新业态在不断涌现。两化融合催生了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生产新模式,工业云、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也在蓬勃发展。
四是信息技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我国的光纤网络现在基本上建成,正在推动向边缘地区实施光纤到村;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应用也在不断加深,正在日益方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制造2025年》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明确了两化融合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两化融合新阶段
《财经国家周刊》:为什么说前述两项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张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
经过多年时间,围绕《基础和术语》、《要求》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开展的贯标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以贯标引领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体系,推动两化融合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一是贯标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社会各界形成了对两化融合的广泛认识,目前9项国家标准完成立项,其中3项已正式发布,全国4300余家企业开展贯标,以标准引领互联网时代企业新型竞争能力建设。73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以数据为驱动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重点。
二是贯标转变了行政方式,创新了行业管理模式。围绕管战略、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的行业管理职责,工信部不断创新行政工作方式,形成以管理体系贯标统领两化融合的工作思路,通过标准制定、政策引导、宣传培训、试点示范等形成了以贯标促融合、以贯标求发展的行业管理新模式。
三是贯标优化了工作机制,激发了市场活力。通过贯标搭建了线上线下的协同工作平台,形成了多方参与、协力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了以市场服务为纽带、以价值链共创为基础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激发了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了20余万人次参与,培育形成了包括460余家服务机构、两万余名服务人员的咨询服务队伍。
四是贯标创造了价值,增强了信心。众多企业通过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系统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在战略转型、管理优化、技术融合、数据应用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成效日益彰显。贯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服务等方面的水平显著提升,运营成本平均下降了8.8%,经营利润平均增长了6.9%,企业贯标的积极性、自觉性、时效性不断增强。
《财经国家周刊》:对于贯标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部署?
张峰:务实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迈上新台阶。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汇聚力量加快推进《基础和术语》、《要求》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面普及。
一是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不断提升贯标的广度和深度,实现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贯标全覆盖,引导央企等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下属企业及供应商全面贯标,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总结推广优秀达标企业经验和成果。
三是持续建设数据地图,推动分级分类发展。依托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联合地方、央企、行业持续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研制发布区域和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为政府精准施策、行业精准引导、企业精准决策、市场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健全市场化运作体系,提升第三方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完善贯标工作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建立开放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贯标达标与政策支持、招标投标、融资授信等工作相结合。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主要思路和工作重点有哪些?如何进一步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
张峰:“十三五”期间,为了加快两化融合工作,我们制定了《两化融合“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也作为《中国制造2025》中间“1+X”里面的重要内容。
规划主要的思路就是以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为战略目标,以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圍绕着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持续提升产业新型竞争能力。
为适应目前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们主要致力于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第一,加快构建互联网双创新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个国家战略,通过两化融合串在一起,统筹实现三大战略。
第二,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为系统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提供方法和路径。
第三,推广制造业的创新模式,包括网络化的协同制造、个性化的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等。
第四,培育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平台化服务新生态,通过两化融合来推动企业转型。
第五,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营造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第六,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七,完善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支撑融合发展的服务能力。
关于标准的引领作用,这个是全球的共识。“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标准在推进两化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原则,充分结合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特色和实践经验,对新时期两化融合发展的理念、要素、规律、方法和路径进行系统总结,并将其固化为系列标准。为政府、行业组织、服务机构、企业协同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依据和准则。
通过标准的普及和应用,将优秀的经验在产业界进行普及推广,引导我国两化融合迈向新的台阶。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聚焦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如何具体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张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要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我们坚持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根本路径,制定并组织实施了50个规划及专项行动计划,形成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
突出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目前建立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车间,初步形成了若干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推动出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有机结合起来,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大量涌现。
制定“两化”融合企业管理体系并成为国家标准,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714家,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企业超过7万家。2016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1.8%、45.4%,比2013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推动出台促进有关信息消费、“互联网+”的两个指导意见,制定了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041万公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4G网络,所有地市基本建成光网城市,网络提速降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网融合在全国稳步推进,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