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大油企“亮剑”背后

2017-07-29姚玮洁王春霞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亮剑价格战成品油

姚玮洁++王春霞

民营油企和外资油企依靠性价比赢得的春天可能也要接近尾声。

7月中旬,受美国原油库存减少等因素,国际油价年内罕见快速上调,一周达到5%左右。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国内油价继续下行趋势。根据媒体调查,在山东等地93号汽油多已降至每升4元以下,相当于12年前的油价。

自5月以来持续的成品油价格战愈演愈烈。其实这场罕见的价格战早在4月就已露出端倪:根据中石化(0386.HK)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零售销售额数字,已经跌至3年来的低点。

一直以高品质、高价格为特点的中石化、中石油掀起了蔓延全国的降价攻势,民营油企和外资油企不得不进行跟进。

路透社的报道比较说:目前北京的95号无铅汽油及欧洲五号标准汽油价格为每升约6.66元人民币。北京汽油价格较加州优质汽油高出约12%,但比新加坡便宜约一半。

在炼油产能过剩与结构矛盾日趋突出的背景下,业界估计两大国有油企的零售价格战在一段时期内可能常态化。由此,民营油企和外资油企依靠性价比赢得的春天可能也要接近尾声。

“要不惧强敌”

以6月初的油价调整为例,92号汽油每升价格下调0.15元。但山东、河南、浙江、广东等地方媒体表示,实际降价幅度普遍在每升0.6元以上,最高达到2.3元。

比较而言,3月时中石化、中石油的零售折扣一般在0.3元以下。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石化此次主动降价是为了中石化销售公司在境外IPO冲销量。毕竟,此前中石化凭借炼化一体化优势,极少参与多由民营加油站发起的价格战。

不过,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内成品油过剩已是大环境,引起此次价格战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就下定结论,而要看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跨度。如果是短時性的,那么此次降价销售就只是一种增加销量、降低库存的营销策略而已。

受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共享单车普及、经济下行压力、地炼低价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正在放缓,导致了成品油销量的困境。

本刊记者获得的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生产经营管理部的报告显示,1-4月份,中石油销售成品油35813.1万吨,同比下降1.2%,其中柴油大幅下降7.6%;1-4月份,中石化成品油经营量为5658万吨,下降2.8%,其中柴油大幅下降12.3%。

这次中石化、中石油降价幅度较大的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区,正是和民营加油站价格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尤其是存在大量民营炼油厂的山东。

朱彤表示,在“两桶油”还存在足够利润空间的前提下,人为降价可能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中石化集团董事长王玉普不久前在驻粤企业座谈会上就曾表示:“要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市场之争是全产业链的较量,要不惧强敌,敢于亮剑,利用网络优势、品牌优势、油非互促优势、体量优势以及平台优势,全力应对市场挑战。”

中石化“亮剑”的原因,是产能过剩的现实。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石油与化工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曾向记者表示,以目前中国每年7.48亿吨的炼油能力,每年炼油产能过剩1.38亿吨。

事实上,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曾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炼油能力将达到约7.9亿吨。

根据金联创统计的数据,2017年前4月,我国成品油总产量达到1.16亿吨,同比增长2.72%。但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表观消费量为1.05亿吨,同比仅增长0.78%。在消费端,汽油和柴油消费均出现负增长,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差进一步拉大,达到1101.63万吨,同比增长26%,产能过剩现象更加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稳定,成品油的消费也开始下降。

地炼产能爆发,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炼大爆发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会长董秀成分析,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稳定,成品油的消费也开始下降。另一方面,地方炼油厂获得进口原油的进口权、使用权和贸易权,导致市场上石油供给量大增,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

过去,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通过5大国营贸易公司进口原油,非国营贸易公司进口量较小,大约在几十万吨或几百万吨。2015年之后,国家放开地炼进口原油配额的限制,进口原油数量激增,导致市场供应量飞速增长,对市场的冲击加大。此外,近来民营加油站的低价营销对中石油中石化的销量产生冲击,也不容忽视。

从宏观层面,2015年后随着地炼原油进口权、使用权放开,地炼规模持续扩张。根据中信期货研究部数据,2016年中国独立炼厂数量89家,常减压装置产能2.38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约37%。

随着进口原油指标的逐步放开,地方炼厂产能得到快速集中释放与扩张,成品油供应量大幅攀升。对此,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不仅叫停了原油加工企业申报使用进口原油,还将地炼出口配额进行了控制。

以此次率先出现价格战的山东为例,该省地炼历经30多年发展历程,已成为全国能源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全国89家独立炼厂中,山东有69家,常减压装置产能1.63亿吨,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约68%。与之配套,加氢精制和催化重整装置等产业链也快速增长,近5年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精制装置平均增幅达到12%、7%、8%、18%。

由于欧美原油价格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断崖式下滑,炼油成本变低,炼油环节利润变高,在国家放开地方炼厂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了相关领域。

民营油企的低价营销对“两桶油”销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尤其在近期,国内成品油市场尤其是华东和华南地区涌现出大量“粗白油”,一些民营油企利用税收漏洞大量低价倾销,由此造成对市场的冲击。

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了《关于有关原油加工企业申报使用进口原油问题的通知》,宣布5月5日起停止接收有关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的申报材料。

目前,已经正式获批(不含公示期)进口原油使用配额的企业,累积可使用进口原油7785万吨。如果加上已进入公示期的企业,已累计可使用进口原油9525万吨。如果加上已经递交申请的地炼企业,实际上未来地炼进口原油配额总量可能将超过1亿吨。

而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不过3.75亿吨。

但是据了解,2016年地炼的进口配额并未能全部足额使用,整体使用率约72%。在地炼大省山东,使用率80%左右,但也有部分炼厂使用率不足50%-60%,甚至更低。

“两桶油”的挑战

业界估计,面对成品油出口配额大幅缩减,炼厂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张的态势,价格战或进一步升级并持续,未来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华创证券能源电力研究员王秀强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希望通过价格手段以价换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民营油企定价机制更为灵活,它们的介入激活了成品油市场,一是可以降低汽柴油价格,对“两桶油”形成对标和倒逼效应,二是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提高成品油市场的服务水平。

此次价格战或只是市场价格机制新局面的开始。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方向,表示要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

王秀强认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2008年启动,先后多次调整定价规则,包括调整调价周期、对标国际石油市场品种、国外市场调价幅度等。目前,成品油价格市场化领先电力、天然气,在政府管制的区间内,未来石油企业或可以自主定价。

成品油销售是中石油、中石化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若全面开放成品油销售,“两桶油”所受冲击将更加难以量化。

事实上,在进口配额暂停的同时,商务部已明确表示,2017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8760万吨,连续两年无进口业绩的企业不再安排允许量。同时国家对地炼发放和监管环节将更加精准和谨慎。这也是为了防止地炼倒腾原油进口指标。

而由于大部分地炼并没有完成2016年的成品油出口任务,在2017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中,地炼全部出局。如此,则地炼只能进一步攻击国内市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理论上来讲,打价格战,‘两桶油比不过灵活的民营加油站。在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下,‘两桶油并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如果大幅度降价,只能短时间地在局部地区进行。而民营加油站则相对灵活,进货的价格比较便宜,在价格战上反而比‘两桶油更有竞争力。”

董秀成总结,最近一两年民营企业一直以低于中石油、中石化的价格销售成品油,只是民众感受力度较低。民营企业组织架构相对简单,市场反应速度快,调价方便,容易通过降低价格吸引客户,因此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对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销量产生压力。

他也强调,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中石油中石化的組织架构复杂,其加油站自身无调整价格权力,市场反映灵敏性较低,无法像民营企业那样迅速调整价格,缺少价格上的优势,吸引客户能力相应的减弱,因此其销售量会受到民营企业的影响。本次调整价格正是通过价格战从而达到消化库存目的。

不过多位受访者表示,通过此轮降价能否解决地炼之于中石油、中石化的挑战,前景还未可知。原因可如此前一则报道所言:地炼的吨炼油利润最高达1000元左右,而中石化的吨油利润为400多元,中石油的吨油利润仅40多元。

猜你喜欢

亮剑价格战成品油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论“价格战”
成品油市场逆转 中国成净出口国
速览
打赢价格战门道多 科学计算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