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成为趣味课堂、精品课堂、高效课堂
2017-07-28魏淑平
魏淑平
摘要:现在我们经常提的一个新名词“有效课堂”,什么是有效课堂?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呢?怎么才能让语文课堂中充满趣味性,达到高效性?当我们用心去做那些学生不知道的事,才算是高效率的课,才算是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研读;评价
现在我们经常提的一个新名词“有效课堂”,什么是有效课堂?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呢?当我们用心去做那些学生不知道的事,才算是高效率的课,才算是有效的课堂。
一、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
1.钻研主题,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清作者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千万不能泛泛而谈,不是爱,就是美之类的空话大话往里套。如《地震中的父与子》里面有体现爱的成分,但重点是信任!是父子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千万不能学生说爱也行,美也可以。
2.钻研结构。好的教师可以把复杂的课文上的简单化,一般教师可照着文本的内容,一段一段平推下来。还有的教师也可以把简单的课文复杂化。一篇文章学生通过读文本,可以大致地理解,但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反而云里雾里,糊里糊涂。所以,没有钻研好文本的教师请不要给学生开讲。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把握住它的思想、主题价值后,教师要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如《天鹅的故事》重点突出他们的团结和拼搏。我们可以选择破冰的场面,通过读、演、说等多种形式去理解。教师只有把复杂课文简单化了才能在训练点上扎实地训练。
3.钻研字词。备课时,要想好训练什么?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训练?选择训练点的依据是文中的质疑点、难点、能力点、精彩片段、综合训练点多的段落。选中后,要想好准备给学生传递什么?
4.钻研方法。课前的质疑不能少。以前,我一直认为质疑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根本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原来课前的质疑是有必要的,不论难易要的不是结果,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兴趣即可。教师能做的是当学生质疑完后,教师一定要給学生留有解决问题的时间。
教师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必须解读文章的价值,即主题、思想价值,表达价值。为什么学生不会写作,可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文章的表达价值。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渗透学习的方法。《爱如茉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当我推开病房门时,看见阳光“探”进来了。一个“探”字,写出阳光也不忍打破这美好的一幕。这就是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安塞腰鼓》开头与结尾的静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也是衬托中间部分的“闹”。
因此,解读好文本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文本解读不好请不要登讲台。如果说课堂上教师抑扬顿挫,激情四射,学生答非所问是一节失败的课,那么,教师从始至终,一副面孔,学生面无表情是不是更加失败呢?
课改的精髓是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处处为学生!
二、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实事求是地对话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以极大的包容倾听学生的意见,以极大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1.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有了疑问,可马上就问。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独占课堂,也不能把机会只让给少数人。
2.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写景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使其边读边想象,从而体会当时的情景。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感受和理解。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为何效果不同?关键是“情”的落实。课堂上,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传递信息,去影响学生。一节课声嘶力竭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整节课一个腔调过于冷静的也不是好老师,好老师应该随着文本情感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生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课堂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是有效学习的内在保证。
4.教师对文本的体验引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课文的权利放心的教给学生,让学生去与作品的对话中去感受。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再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去与学生交流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艺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去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去唤起沉睡的人”语文教师要以人文本,善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学生便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千万注意评价的艺术,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
我们的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要想上一节高效率的课,难啊!但我们可以把他当成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育思想》
[2]《小学语文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