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的幼儿审美能力
2017-07-28刘仲元
刘仲元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是培养审美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舞蹈这一直观性、可感性强的艺术,又恰好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也就促使舞蹈成为千百万幼儿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在幼儿园开展舞蹈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得以全面培养和拓展。
一、创造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环境是指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创设一个充满文明、健康而美好的物质环境。这是一种有形环境。主要指幼儿园舞蹈室的建立和其教学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舞蹈室内装饰色彩艳丽,童趣盎然的绘画和窗帘这样可以加强幼儿对舞蹈艺术美的直观感受。在美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这是一种无形环境,主要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师生关系。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情感有其特殊的意义。舞蹈本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舞蹈,才能充分地体验舞蹈美并表现出来。假如,在课堂上教师表现得态度生硬和冷漠,就会使孩子们产生紧张、反应迟钝、根本无法体会舞蹈艺术的美感,最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凭着一颗诚挚的心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建立彼此间亲切、和谐而良好的感情联系。课堂上耐心讲授,训练时热心辅导,用爱心去和他们沟通,用美去点燃他们求知的心灵之光,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丰富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幼儿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反映社会题材的舞蹈《红绿灯》、就运用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以及人、车在交通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道理,表现了一种公德之美。反映生活题材的幼儿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灵活地运用了汉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族服装,通过一群孩子在大年夜看戏种种充满童趣的神态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民俗文化之美;还有如表现海岛渔民劳作生产题材的幼儿律动组合《织网捕鱼》则可以体现出质朴的劳动之美;表现科技领域题材的幼儿舞蹈《小火箭》还能够给孩子以科学美的启迪;再如《我们去郊游》这一题材的舞蹈作品,则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留心去挖掘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题材,牢牢把握童趣-这一幼儿舞蹈的审美特征,就一定可以创编出丰富多彩的幼儿舞蹈作品,以充实课堂教学,活跃孩子们节日舞台,为他们编织美好生活、美的理想、为他们撑起一片美天空、孩子们将在舞蹈美的陶冶中樹立对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三、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资料研究表明,在一个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要了解审美的过程,首先要明白审美的主体和课题,然后才能够继续审美。幼儿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动作,不断排练组合,在排节目期间,他们是跟随着舞蹈教师的示范在进行的,在个人聆听的过程中也是一边听一边模仿的。这个时候的幼儿,主要是以审美为目的的,是把自己作为了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判断,包括舞蹈教师的技术、起止路线、舞姿变化、风格韵律、音乐节奏等等。
舞蹈是一门艺术,在舞蹈艺术所产生的美感,是舞者的心理现象、文化素养集合在动作中展现出来的。舞蹈教师对于舞蹈教材的解读也应该是到位的,是需要深层次理解的,这样才能够达到感染幼儿的目的,才能够让幼儿体会到美,才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现代教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了课堂,幼儿舞蹈教育能够通过更为直观、形象、标准的舞姿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所必须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