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2017-07-28曲长新

神州·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郊游图画文字

曲长新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孩子所接受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更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早期阅读教育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对幼儿来说也并不是简单的听听、看看、学学,而是在多方面的接受熏陶和教育。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远远超过我们所认识的程度。早期阅读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倾听到的比日常生活中更为丰富,幼儿在阅读时得到一种特别的机会——通过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片来理解和学习新词,使词汇量迅速增长。如在阅读《小动物去郊游》这个故事:“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幼儿通过画面,就能迅速掌握新词“晴朗、高高兴兴、郊游”的大意。这显然要比单独学新词更容易记住。

很多人疑惑:幼儿这么小,又不识字,怎能阅读呢?其实,幼儿阅读与学龄阶段的阅读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等等。也就是说,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幼儿园的语言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春风吹绿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熊猫勇敢地冲向豹狗,金丝猴趁机搬起一块石头朝豹狗砸去……"等等。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对幼儿来说,朗读可满足他对声音或语言的倾听能力,等孩子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就会享受故事及文字节律的美。况且,读出来才知道孩子是否读对或领会,也可知道他的兴趣、理解力。同时,大人也要读出来给孩子听,如此可让孩子理解抽象文字或故事内容,无论是否看着图画,都可在脑中建构有别于书中或大人想法的画面,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

当今有一种观念,就是孩子成才的最主要关键因素不仅在于学校教育,更在于家庭教育。这无疑是对的,因为从整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来说,家庭的生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孩子零到九岁乃至十二岁之间,这个时期的教育,是在孩子成长的人生教育中最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我们的阅读能跟上、阅读量增加、孩子认知世界越丰富,那么他的语言能力刺激他的脑神经,语言能力就会越发达。语言能力越强,那么他掌握的语言就越多。由此而带来的好处就是孩子变得更加聪明。那他是怎样变得更加聪明的呢?就刚才我们谈了语言和思维的交集,在二到三岁语言和思维。这个曲线交集点之后语言的发展,对思维就产生了积极作用。而思维的敏捷,更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那么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会说,二者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如果一个孩子语言能力没有发展的很好,他在智力成長上是会受一定影响的。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我们也需要让孩子进行早期的大量阅读。而且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爱书、喜欢阅读,但却总是怀疑:孩子需要从一出生就培养阅读习惯吗?孩子所见的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充满各种图画的世界,爸爸妈妈的脸、摇篮里的小玩具、墙上的图画,都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媒介,因此阅读图画书中的图画,自然也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绝佳途径。当然,孩子是不可能自己拿起书本就读起来的,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阅读,也就是亲子共读——由父母说出书中的情节或书里的事物名称,幼儿只负责看书中的图画,就可以带领孩子踏上阅读的道路了。对幼儿来说,朗读可满足他对声音或语言的倾听能力,等孩子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就会享受故事及文字节律的美。况且,读出来才知道孩子是否读对或领会,也可知道他的兴趣、理解力。同时,大人也要读出来给孩子听,如此可让孩子抽象文字或故事内容,无论是否看着图画,都可在脑中建构有别于书中或大人想法的画面,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

总之,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对幼儿的一生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接触面更广,知识积累更多,接受能力更强,这就为幼儿早期阅读创造了条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和养成阅读的兴趣,积极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教授幼儿所需要的阅读技巧,为他们学习书面语言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郊游图画文字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