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
2017-07-28吴振中
吴振中
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育话题。它不只是某一个地区、某一所学校的问题,而是普遍的问题。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等宏观原因,也有很多现实因素。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课业负担;原因;对策;减负;教育理念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延缓了我国教育前进的脚步。因此,本文试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其成因并进行反思,并回顾了历史上我国为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一步提出治理该问题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整体协作。社会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一些想法,特别是在学生的家庭作业方面尤为突出,集中表现在认为教师作业留得多、内容单一重复、批改不及时等。
一、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观念的“支配区”
笔者所在地区多年来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然而,据笔者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关注的焦点单一地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非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谁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在人们眼里那就是成功。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要想学习好就得多做作业,俨然成为整个地区的共识。于是,应运而生的民办教育机构、学习辅导班等就有了市场,而且日渐红火。
(二)家长认识上的“迷区”
笔者所在地区是一个农村乡镇,家长外出打工的中小学生家庭有很多,留守本地的家长,绝大多数从事建筑民工、海产品加工、温室草莓栽培等劳动。这些创收项目劳动强度大、耗时长,导致家长难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照管孩子的学习。能够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往往是爷爷奶奶等隔代家长,他们自己看着急却使不上劲,苦于不知用什么办法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迷惑之余,就认为孩子做的题越多就越能提高成绩。于是,自己给孩子额外留作业,或者干脆把孩子送到各类辅导班,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目标教育监管上的“盲区”
虽然认定学生作业是教育监管上的一个“盲区”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关于课堂教学、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检查、教研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而单独将学生课业负担特别是家庭作业负担提出来进行专项研究、检查的活动却少之又少。由于缺少有效监管,使得部分校长习惯于只抓校内不抓校外。只要教师能把成绩提上来,就不管留什么作业、留多少作业,导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了天天有人讲却天天没人管的“无政府”状态。
(四)教師理念上的“误区”
学生作业的实质是旧知识的后续学习和新知识的必要铺垫,是教师科学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部分教师却对学生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前些年,笔者所在单位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年龄偏大,这方面的问题曾一度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问题,作业弥补。不向课堂要效率,课堂没有教好,学生自然掌握不好,出现问题怎么办?这时候,有的教师就搞起了题海战术,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参考材料满天飞,有的教师让学生统一购买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而练习册质量良莠不齐,教师批改不及时甚至有的练习册完全放给学生自己做,家长对些颇有微词。
(2)学生犯错,作业惩罚。现在直接体罚学生的老师几乎没有了。可是,有的教师却笃信“作业惩罚”理论。学生一犯错,就拿起了作业惩罚这根大棒,错一个字写十遍、写一百遍,诸如此类的惩罚屡见不鲜。
(3)放学回家,作业控制。学生现在在校时间短,节假日多,有的老师总担心学生在家贪玩,于是,就尽可能地把学生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叫学生有一分钟闲暇。物极必反,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对作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4)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各学科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缺少沟通。一个教师已经布置很多了,而另一个教师仍然再加量加码,累加起来,学生自然不能承受作业之重。
在上述错误理念的指导下,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自然难如人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知识性作业,少能力性作业;多重复性作业,少创新性作业;多随意性作业,少针对性作业。
二、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对策
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说不留作业,而是看留什么样的作业,怎样在减轻学生身心负担的基础上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上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至每一位一线中小学生教师都做了许多尝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解决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笔者提出一些策略、措施:
(一)教育监管层面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管,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对组织学生订阅课外资料情况的查处力度。因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引起不良反响的事件,发生一起查处一起。还要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师中形成一种共识,布置没有针对性的作业就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布置没有科学性的作业就是老师业务不精的表现。
(二)社会家庭层面
对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及各类辅导班、小饭桌做一次清理整顿,营造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舆论氛围,重视向社会宣传减负典型的做法,让社会明白我们教育部门在减负增效方面想什么、做什么,加强沟通,减少误解。
(三)教师行为层面
核心是严格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倡导教师向课堂要质量。endprint
—建立作业研究制。有的教师不会布置作业,而科学地布置作业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这一点做不到,就谈不上什么减负。学校要邀请教育专家,名师针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专题辅导,拓展有效教学的范畴,让教师学会怎样有效布置作业。也可以发掘身边的减负增效典型,请他们做
经验引领。
—建立作业备课制。教师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检测巩固及作业环节。现在教师的教案关于学生作业往往寥寥几笔,一带而过,多是仅有内容却没有方法指导。其实,不仅要布置内容,更要布置完成作业的方法。建议教师不妨做这样的尝试,每天拿出一定时间,对学生作业做专门的布置与指导,第二天再利用一定时间,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反馈,时间允许的话,可以上一节专门的作业指导课或作业反馈课。提倡教师写作业设计案(作业单),把作业的内容及方法落实到纸面上。
—建立作业资源库。同一学科的任课教师要精心选择、编排每次作业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保存,利用网络平台,形成该学科的作业资源库,后续任教该学科的教师也要继续补充完善这一学科的作业资源。这样做的好处是转变过去“各自为政”的方式,任课教师能够学习他人作业设计的长处,提高自己的作业设计水平。同时,待作业资源库日臻完善之时,学生作业的选择面会更加宽泛。
—建立作业反思制。作业布置给学生以后,老师的延伸行为不是仅仅局限于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而应该倾听学生完成作业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对本次作业内容有什么合理化建议。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反思自己作业设计得是否合理有效,在今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扬长避短。
—建立作业多源制。所谓“多源”,指的是作业的来源要广泛。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是教师一人独揽大权,完全由教师个人来决定作业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有时难免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背离。“作业多源制”就是要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作业设计与布置中来,学生、家长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把自己不会的、自己掌握好的、自己练习的题目提供给教师,作为作业资源。此外,不同学科的学优生可以为学困生设计作业,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布置作业。
—建立作业多面制。教师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作业不能只有一个“长相”,一张张的试卷,密密麻麻的文字、数字等形式于学生而言早已没有任何新鲜感,学生写这样的作业真的是味同嚼蜡。作业的“多面”体现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基础+能力、共同+特色”的理念,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小课题式的综合性作业。作业要力求多样化,可读、可背、可演、可画。一张小报、一本书、一次社会实践、一次感恩父母的行动等,都可以成为作业内容,尤其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来。学生的兴趣如果被激发出来了,即使作业量稍大一些,学生也愿意为之。
—建立作业多评制。作业完成的评判权不能只是教师一人,可以加入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评价内容除了知识技能目标以外,也要重视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方法、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评价。
三、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主要途径
教师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强大后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是真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们本身掌握的知识是贫瘠的土地,那么学生知识的幼苗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所以我们要多方面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经常学习教育理论,订阅各种教育刊物,从中获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营养;参加群众性的教研活动,从中吸取精华,抛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吸取成功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结合自己教学特点,设计出新颖、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
教师高艺术的教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要真正的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其关键是课要上得好。一堂苍白毫无生气的课,使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模模糊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课上得不好,使学生学得劳累吃力,本身来讲就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试想,一堂生动充满了活力的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能够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学起来效果极佳,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不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吗?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高艺术的教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教师有了高水平的教育教學知识,高质量的备课教案,高艺术的教法,上好每一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知识都掌握了,不用加班补课,这不是就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吗?课堂上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地应用知识,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综上所述,认为目前我国教育行政化是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问题难以根治的制度根源。我们只有通过科学规范行政立法、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等方法,才能更好地消除教育行政化这一本源性的问题。只有当教育行政化这一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第三方或者社会对于学校和教师有了科学的评估、监测机制,排除了行政权力的干涉,学校教育才能向着素质教育模式发展,使得成绩和升学率不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进而促使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评价标准也会随之改变,不再单一地以学生成绩为考核标准,使得教师的压力随之减小,进而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压力传导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全社会由于加入到了对教育的评估中,对于教育真正的目的也会有新的认识和看法,人民对于教育机制会有新的认识和期待。学生的压力也由于“不以成绩为中心”的评价标准的出现而减小,并且由教师传导来的压力也在不断降低,从而减少了课业负担,减轻了心理压力,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向着更加积极、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才有可能走出上述教育中的“恶性循环”。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有恒心、有决心,抱着真心为学生的初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敢于碰“硬”,敢于尝“鲜”,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坚持不懈,不断前行,让学生在阳光下生活,在快乐中成长,通过作业获得成功体验,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版
[3]武玉坤、尹学聪《推动中小学校改革的有效手段》[J].中国教学学刊,2007(5):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