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的“参与法”之我见
2017-07-28张伯印
张伯印
摘 要:历史课堂上如何留住孩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进来,已成为每个历史教师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从创设情景、扮演角色、展开讨论、历史联系现实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让学生走进历史,去感受、去发现、去思索、去探讨,使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慧,逐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学生 历史 课堂 情景 角色 讨论 发展
所谓“参与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考,深刻的感悟,努力的创新,以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存在
1.制作课件,让教材动起来
学生都喜欢看电影电视,看完后不仅印象深刻,甚至能惟妙惟肖地进行模仿。据此,我们教学可设法将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让教材在屏幕上动起来,吸引学生注意。我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断,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播放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实况,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情境”中,让他们深刻感受硝烟弥漫的战争气氛,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产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强烈愿望。
2.讲述故事,让教材活起来
学生都喜爱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或者把教材中平铺直叙,缺乏生活性或趣味性的内容编成对话或短剧由学生来演练,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历史的海洋浩瀚无边,无数美丽的神话,动人的传说,英雄的传奇,伟人的事迹,与我们教材相关的故事都可信手取来拓展教材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可鼓励学生上台讲故事,打擂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但要防止把历史课上成故事课。
3.播放音乐,使教学更富感染力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是通往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音乐一旦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体开启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让他们轻快地步入教学所营造的神圣殿堂。我在教《三国鼎立》时,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深厚雄浑的歌声和屏幕上动画演示的三国人物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吸引过来,不由自主地尽情遨游在“三国”这片历史的天空。
4.展示图片,使教学更具直观性
图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我在讲《新航路的开辟》时,紧紧扣住新航路这幅地图进行教学,在分析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带领同学们乘坐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船分别到达美洲、印度和环球航行,然后请学生上讲台分别扮演各位航海家在地图上重游一遍,最后要求各位学生用笔在自己书本的地图上“航行”,如此三遍后,出示表格,让学生比较、归纳,几乎每位同学不用死记硬背都能准确填出各位航海家航行的路线。
二、扮演角色,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
有学生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这就是角色体验的奇妙所在!在历史课堂上,如果让学生扮演历史中的各色人物,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自身的经验上,会使学生更主动、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现象。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人物可由学生亲自去扮演、体会,有时还可以请他们上台来表演历史短剧。这样,学生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在座位上观察,都会借由情感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三、展开讨论,让学生懂得分析历史问题
课堂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却无法找到现存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则会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在讲“秦的统一”和“秦的灭亡”后,我提出问题:“你怎么看待秦始皇?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筑了长城等,功绩巨大,应予以肯定;这时马上有学生起来反驳,秦始皇也干了不少坏事,修长城劳民伤财,还“焚书坑儒”,制定严刑酷法,不应肯定;另有学生出语惊人,颇有创意:秦始皇“功”大于“过”,他的“过”是一时的,他的“功”却是我们千秋万代享用的。经过讨论和争辩,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统一了认识,并逐步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題,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联系现实,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为了使学生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汲取有益智慧,从领悟戚继光“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意境,联想郑成功“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的铿锵之言,激励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感。从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到郑和下西洋与命运、自然抗争的过程,培养学生刚健有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清朝闭关自守导致的后果联系到当前改革开放现实的思考讨论,使学生牢记“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发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学习世界历史中外来优秀文化,吸其精华,为现实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多能型人才,而不是墨守成规的高分低能儿,我们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走进历史,去感受、去发现、去思索、去探讨,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和思想启发,使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慧,逐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