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复习课中,融入“四步阅读法” 教学模式初探

2017-07-28周子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建构

周子明

摘 要: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理念,应倡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开展课题实施过程中,在复习课中融入“四步阅读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的过程中不但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紧抓主线、建构知识网络,不再深受题海战术之苦。

关键词:有效课堂 四步阅读法 建构

[案例背景]

杜威曾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课堂的一切以学生为主,这都是实施素质教育面临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观课过程中发现复习课几乎都是先进行新课浓缩版的复习,然后再题海战术巩固。笔者在开展区“十三五”规划课題“四步阅读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中,以“研学后教”为理念,结合“四步阅读法”的教学模式,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互动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同时也实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下面,笔者以《透镜复习》的教学为案例,谈谈“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如何进行复习课模式的改革。[1]

[案例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的内容共有五节,笔者设想利用2+1的课时进行复习。前三节一个课时,后两节一个课时,再通过一个课时对这章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下面笔者谈谈第一个课时的操作。

课标中对透镜的要求: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笔者设置了第一个环节:

1.观察下列图,对透镜进行分类。

属于凸透镜的有 ;它们的结构特点是 。

属于凹透镜的有 ;它们的结构特点是 _。

为了考查学生是否理解透镜的定义,笔者在选项中加入了平面镜。以图代替文字来考查,加强了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

2.在框中画出相应的透镜

你判断的依据是:

通过让学生作图,进一步巩固对透镜定义的理解,以此让学生回忆“会聚”和“发散”。然后让他们在图像中作出透镜中主光轴、光心等相关内容,从而达到复习完整的光路图的目的。温馨提示:此环节若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2-5,更能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会聚”和“发散”的含义。

3.凸透镜的几个要素

请你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O、焦点F、和焦距f。

目的是复习透镜特殊光线,此环节中可加入物距和像距等知识,也可加入特殊光线的简讲解,为后面复习作准备。若学生能力稍低,笔者建议上题的光线逐条出示,避免学生晕了。通过前面三个环节的复习,基本上学生对透镜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回忆了。然后笔者进入第四个环节:[2]

设计中第一题练习是: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温馨提示:凸透镜也可以用

“ ”表示)

①练习1:某凸透镜焦距为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中心25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得到(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第三个环节中,笔者没有强调学生总结透镜特殊光线,也没有再帮他们总结透镜的成像规律,但要求学生知道这些特殊光线的特点。

在第一题练习中笔者开始是没有强调用作图法,部分认为图是多余的,有个别学生通过作图得出结果。两种方法都得到正确答案,甚至前者根据记忆成像规律更快得到答案,但后者可以加深中对物距、像距和焦距等知识的理解。

②练习2:一束平行光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中心20cm的地方出现一个小亮点,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中心15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得到 ( )

A.成正立、放大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倒立、缩小的像 D.不成像

(温馨提示:利用上一题的图,继续通过作图分析。)

在这题中,利用记忆成像规律解题的学生会觉得有点无从入手,因为条件中没有给出透镜的焦距。而利用作图方法来解答的学生并不觉得难了,因为只要在图中把相应的物距、焦距在图中标好,通过作特殊光线,结果很容易得到。第一题中,凭记忆规律的学生完成较快,但在第二题中并不见得有很优势。相反,后者反而觉得更顺了,因为有前一题的作图基础。笔者第三题中放了这一题:

③练习3:春游时,小明用镜头焦距不变的数码相机给小惠同学拍照后,小惠同学有些不太满意,认为像太小了,要求重拍。你认为小明应该(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温馨提示:你能利用作图的方法进行解答吗?另,如果上题是由拍半身相改为拍全身相,你认为又应如何处理?)

这一题中,前者因题目条件中没有任何数据而无从入手了,而利用作图的后者依然可以通过作图得到正确答案且并不觉得更难了。通过前面三题,学生深深体会到凭记忆利用“透镜成像规律”和通过“透镜特殊光线作图”两种方法的哪种方法更好。这时笔者再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到:只要运用透镜的特殊光线,其实在解决透镜成像问题是不难的。而且不用记忆透镜成像规律那么痛苦和容易搞错。[3]

最后,通过第四题:

④练习4: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温馨提示:试试分别在一倍f内作出物体在不同位置所成的像,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最后一个活动要求所有学生一定要通过作图去进行解决,以便达到本节课笔者的设计目的:通过作图,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点,也就是回应课标的要求。

[案例反思]

1.这节课主要是尝试运用“研学后教”教育理念下“四步阅读法”教学模式进行复习课的教学。

“四步阅读法”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是:明确目标(从问入手)→查找信息(题目中有哪些条件)→筛选信息(根据公式法或受力分析法确定有用条件)→规范作答。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中,对学生钻研的“困惑点”,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拔(讲明是什么、讲清为什么、讲透怎么样),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2.通过设置教学问题的“研”,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学生常常把自已当作或希望是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笔者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身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主体地位、主体意识获得认可,也令学习有所障碍的学生不会有过多的自悲感,这也成为促成这样的复习课模式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3.充分利用复习课中问题的“研”,让学生回到学习的最本质,是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初三的学生一进入复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不知不觉中走入题海战术中,做很多无用功。为此,笔者希望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复习的形式,通过精心设置“研”的问题,回归知识的最本质,运用“四步阅读法”教学模式刺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也可以避免经常挂住教师口头上的“课时不够”的老难题。笔者并不是完全不认同记忆对学习的重要性,但笔者认为如果让学生掌握作图法,对学生解决与透镜有关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为我们授予学生的不仅是得到答案的“鱼”,而是教会学生更持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渔”。[4]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来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研学后教”教育理念下“四步阅读法”的初中物理复习模式,提倡的就是一种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由原来“接受”性学习方式向“主动、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转化,不仅减少了教師的无效劳动,提高了教学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潜能的有效开发、智力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

参考文献

[1] 彭前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廖伯琴.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韩立福.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刚,杜静.“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物理,2003:1. 1.

[5]崔柏冬.浅淡物理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EB/OL].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