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蒋介石研究综述
2017-07-28朱丽
朱丽
【摘要】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代表性人物,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他的统治最终被中国共产党所取代。时至今日对他的研究评价可谓相当之多。此文试图对1980年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学者们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蒋介石研究状况做一个理论回顾,并简要的论述研究蒋介石的各类主要观点。在笔者看来,学界目前对于蒋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论述越来越客观真实。但同时也应当指出的是不足之处依旧存在,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本文希图可以使对南京国民政府这一特定时期的蒋介石的研究有更进一步的深入。
【关键词】蒋介石 南京国民政府 评价
蒋介石在中国民国历史上逃避不开的人物,但在1980年代以前,蒋介石还没有进入学者的研究领域,当时“政治正确”的观念深入所有人脑海,对其的评价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倾向。自1980年以后,大陆学者对蒋氏的评价才慢慢趋向于立体化和多面化,对他值得肯定的方面,比如北伐和抗战时期,学者们对这一时期的蒋介石也不再吝惜笔墨,开始如实的表述他在这一段时期的表现
一、研究状况
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先后出版了两本有关蒋介石的著作。一本是老一辈历史学家荣孟源所著的《蒋家王朝》。另一本是冯玉祥在40年代后期口述,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我所认识的蒋介石》。这两本书的写成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已逐渐开放,但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是根深蒂固,尚还不能跳出牢笼,多半是刻意的贬低,在这两本书中作者几乎把所有国民政府时期国家问题的罪责都统统推给了蒋氏。但考虑到荣先生的史学功底还有冯夫人的身份地位,这两本书还是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自1986年开始,更多的学者尝试用学术眼光来研究蒋介石。杨树标的《蒋介石生平》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在这以后的九十年代,曾经发生过一场与蒋介石密切相关的学术讨论。这场讨论以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为核心。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能算是一个极为严谨的学术问题,但这反映的是学者们对蒋介石及他领导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和作用事实的坚持,最后肯定了蒋介石在这场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地位。接着就是张宪文、方庆秋主编的《蒋介石全传》(上、下),也算是比较早地关注到蒋介石研究的重要性。1987年,他们呕心瀝血完成了80万字的《蒋介石全传》。从1995年开始,学者们对蒋的研究逐渐开始转向专题研究,涉及到他的思想和生活,比如蒋在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中的具体态度和作用的部分。因为这时候台湾的部分档案已经逐渐开放。著名研究蒋介石的专家杨天石先生曾先后写了两本著作——《蒋氏秘档》、《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这位大陆第一位看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捷足先登,对于蒋介石的研究走在学术的前沿,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蒋介石,杨氏在著作中考证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从千禧年开始,关于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研究已十分具体化。在南京十年时期的蒋介石研究方面,主要有张宪文的《从〈大溪档案〉史料析二三十年代蒋介石的军事政治战略》(《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 期)、曾业英的《蒋介石1929年讨桂战争中的军事谋略》(《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黄道炫的《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2期)、杨奎松的《蒋介石抗日态度之研究——以抗战前中日秘密交涉为例》(《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4期)、杨奎松的《蒋介石与1936年绥远抗战》(《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4期)、鹿锡俊的《蒋介石的中日苏关系观与“制俄攘日”构思———兼论蒋汪分歧的一个重要侧面(1933—1934)》(《近代史研究》,2003 年第4期)、杨奎松的《蒋介石、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之交涉》(《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等论文。
这数十年来关于蒋氏的研究状况,一直在曲折中发展,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解释蒋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一些行为。
二、学术观点
虽然对于蒋介石在国民政府时期的所作所为学者们持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依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一种是认为蒋介石从始至终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要做中国的希特勒第二,比如上文所说荣孟源先生在80年代初所写的《蒋家王朝》,其中多半描写了蒋介石统治时期的阴暗面。在整个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期,中国一直遍布白色恐怖,乌烟瘴气,几乎一无是处,可谓有史以来最黑暗、最贪婪、最卖国、最残酷剥削人民的王朝。蒋介石作为上海流氓分子,是一个窃国大盗,建立了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他对内实行高压统治,对外采取妥协卖国政策。总的来说对于蒋介石的统治还是一概否定的,似乎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这与基本的历史事实相去甚远。当然我们依旧要承认虽然荣孟源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蒋介石充满偏见,但是他毕竟开了一个头:即蒋介石研究从开始从政治性到学术性的转变。自此以后蒋介石研究不在仅局限于政治主导方面了。
另一种认为对于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统治,应当分为几个层面来看。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即1927年到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存在是消极的,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滥杀无辜,建立独裁政权。对这一时期蒋介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问题上:第一、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所谓攘外,就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谓安内,就是用行政的或武力的手段,来统一或消灭有碍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力量。其对象主要有:国民党内部的持不同政见者;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反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地方军阀。而重点是消灭共产党及其红军。。持该主张的人提出:“安内攘外”这一政策最早是岳飞提出的,当时是为了先击败宋朝内部的农民起义军在腾出手来消灭金人,以防止后院起火的情况发生。第二个争论的是不抵抗命令是否出自于蒋介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束手就擒,在很长的时间内,相当多的人认为张学良是在执行蒋氏的命令。当年见证满清八旗蜂拥而入中原的山海关,又再一次看到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蹄。国难忽逢之日,国破家亡之时,蒋介石虽然也表达了对日本的愤慨与不满,但是却没有动摇“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没有去管外敌的入侵。蒋认为日人只是皮肤之痒,而中共才是心腹大患。一心一意要消灭当时已经困难重重的中国共产党,在他看来如果不能将这星星之火掐灭在萌芽状态,将来势必会成燎原之势难以扑灭。到那时在想要消灭就束手无策了。有了这个想法,蒋介石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外交手段向国联徒劳无功的申诉上,自己对中央苏区进行大围剿,几乎调动了所有的中央军精锐。换来的只是同情。正因为这样的行为,使得相当多的人认为不抵抗的命令是蒋介石发出的,但据杨天石先生考证,蒋在”九一八“事变前毫不知情,在日记中也没有类似记载,应当是张学良自己决定,而由蒋介石默许的。
解放战争期间的蒋介石是被“全盘否定”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的个人声望达到了最顶点,志骄意满。虽然中共有意妥协与其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但蒋早已不屑一顾,多年以前就想要消灭共产党,如今兵精粮足,更不会有丝毫心慈手软。1946年经过精心准备后。蒋介石悍然撕毁了笔迹未干的“双十协定”发动内战。虽然在战争的初始阶段国民政府处于上风,但不过短短三年时间,蒋就兵败如山倒,败退台湾。蒋对此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人唯亲,政治腐败,军事混乱,经济崩溃,这些都与他这位最高领袖脱不了干系。但我们也要知道,蒋的失败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失败,是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那个集团的失败。虽然世人诟病他任人唯亲,但是古往今来的政治家似乎都是这般做的,否则将是个人和国家的灾难,他的亲信多半是黄埔将领。这些人当年无一不是为了革命而考进黄埔军校,并没有多少祖荫。黄埔择生的标准可以说是“若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之高卑”。国民党内也有很多人掣肘他,李宗仁曾经密谋向其索权逐蒋。
三、不足之处
虽然现在研究蒋介石的专家学者已经很多,观点也日新月异,但是不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对于蒋介石的思想研究还不够深入。作为孙中山的忠实门徒,虽然他并没有坚定的执行“三民主义”的政策,但是他在某些方面还是对建设国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中国推动国民新生活运动,也引起了一些反响。但现在学术界还是主要着眼于对蒋在军政、外交和经济这些大方面来研究。这些小的方面還是需要进一步挖掘。
国内外现在开放的关于蒋介石的档案还是太少,虽然斯坦福大学公布了蒋介石的部分日记。但还需要更多的资料解密,才能让我们更真实的还原蒋介石。
四、展望及期望
现在对于蒋介石的研究环境已经很宽松,我们本着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历史,不应当再把蒋单纯的一言以蔽之,非黑即白,认为他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2016年教育部下文,宣布抗日战争由八年改为十四年,意即从1931年开始算起。在此之前,有关于蒋介石的评价都是以1937年的抗日战争开始作为分水岭的,在新的时代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原来的分析显然不能尘封不动。关于蒋的评价也应该要与时俱进。故我们在研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蒋介石时也可以分为这三个大的的阶段来看,即:1927——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四年,以及1931年到1945年十四年抗战,1946年到1949年内战时期。这样的分析方法也可以尝试。
对于蒋的评价,我们要考虑到历史的复杂性。杨天石先生在翻阅蒋介石日记以后,曾说蒋是一个“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的人。这五个评价都带有贬义。但我们可以窥见蒋身上多重性格的复杂性。事实上,作为近代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过渡性代表人物之一,蒋介石自身的特色极其突出。我们始终声称蒋是一个独裁者,但是历史表明,他并没有像希特勒一样掌控全局。在1927年到1931年的这段时间里,蒋介石一共下野了二次之多,虽然很多人声称他的下野是“以退为进”。但令人诧异的是,一个独裁者岂会如此频繁的被赶下台,很显然他对国民党以及国民政府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具有权威,不管是汪精卫还是党内的地方实力派如桂系等,在这段时期内还是拥有很强的势力,蒋的影响力并不是无可匹敌的。由此可见,这位经过浓墨重彩登上历史舞台的人物,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概括的。1927年到1931年的四年中蒋不遗余力的要消灭中共(这样反共反人民的行为当然是不可原谅的),但他毕竟还是统一了国家。使中国在面对日本侵略的时候不是一盘散沙。说他祸国殃民不能说错,说他是卫国领袖,救国救民也是有据可依。所以对于蒋介石这样的人物,我们应当要给予其充分的尊重。要本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来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蒋介石。
参考文献:
[1]汪朝光.也谈如何评价蒋介石[N].北京日报,2011.
[2]彭厚文.大陆蒋介石述评大陆蒋介石研究述评[J].湖北大学学报,1997.
[3]杨奎松.蒋介石相关主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曹明臣. 1980年代中期以来大陆蒋介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历史教学,2012.
[5]杨天石.寻找真正的蒋介石[M].华文出版社,2010.
[6]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M].重庆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