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旅游,能否引领海南乡村的诗意栖居
2017-07-28
正如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远景》中描述的一样:“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到远方去,暂时离开你熟悉的地方,到远方,诗意地栖居,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是当今人们旅游的一大动力。而民宿旅游是我们目前能抵达远方、诗意栖居的方式之一。许多感受过各地民宿的有识之士认为,海南最适宜发展民宿旅游,且最大可能实现保护生态、城乡统筹、解决就业、藏富于民。而今海南民宿旅游已然萌芽,海南乡间便是它成长的土壤。
1 土壤
3月21日,借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村里举行传统活动之机,定安新竹镇次滩村一部分在外工作的人员赶了回来,共同商讨村里事务。
次滩村仅有145户人家,但大中专生就有100多人。这几年政府修了环村路,解决了垃圾围村难题,村子怎么看怎么美。村干部提出要用土地与老板合作搞开发,外出的读书人均表示反对。从这个村子走出来的海南省十大杰出志愿者、海南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创始人胡诗泽提议:“我们自己动手办民宿吧!”
海南民宿根植的“土壤”正是在于原生态的美丽乡村,返乡大学生的理想,以及那些长盛不衰的乡土文化。
2 保护乡村生态
“海南几乎所有的民宿都是在2009年以后开始出现。”海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王建成表示,“这说明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乡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民宿对乡村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增加负面影响,反而让游客在发现乡村生态之美的同时唤醒了生态保护意识。”海南最大优势在于生态资源。如今高速公路、高铁、村村通等交通路网越来越完善,从机场、码头去到任何村庄都快捷顺畅,尤其微博、微信关于“最美乡村、最美乡镇推介”“去昌江看木棉花”“传统古村落走起”等传播,海南乡村生态之美被进一步发现和放大。
3 探索新型城镇化
“发展民宿,不是大拆大建,而是依靠原有乡村形态,进一步精细化、艺术化、人性化。这必然遵循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美好境界。”海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王健生认为。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在全国城镇化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质量不高、粗放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民宿或许能为海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路。”王健生说。
4 吸引年轻人回乡
在胡诗泽眼里,民宿不仅解决了乡村发展问题,还为大学生们找到了就业出路。“现在农村考上大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很大。农村孩子去城里就业,找工作难,找到工作后买房难。回乡创业,既把知识带回了农村,又解决了个人生存和发展问题。”胡诗泽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带领自己的团队走上民宿创业之路。
“农村为何只剩老人和儿童,就因为没有吸引年轻人留在家乡的事业。”陈统奎考察台湾民宿业,其大發展契机是在反映农村空巢的电影,如《海角七号》等感召下,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引导年轻人回乡。当然,台湾民宿并不只是年轻人在经营,许多年长者的“作品”更为旅游者称道。“如果你读了一所普通大学,专业上没有优势,就不如回乡,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没有谁会比你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也没有谁会比你更热衷于用毕生所学去建设自己的家乡。”云永悦说。
5 让收益藏富于农
今年2月,昌江木棉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海口市民韦先生带着妻儿游览一天后,周边小旅馆已经客满,只好连夜开车回海口。韦先生感慨,如果当地农民家里能住宿,并安排一顿晚餐和一顿早餐,他愿意掏300K~500元。对于王下乡人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收益。业内人士认为,民宿的理想模式是,农户平时正常生活劳作,有客人时接待客人,即“旺季吃旅游饭,淡季吃农家饭”。如果无需太大投入,那么农户每天哪怕接待一个家庭,也比外出打工强。此外,民宿旅游既不存在土地占用、土地性质变更,也不存在目前国内一些乡村旅游采取的“公司+农户”模式会出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诸多矛盾等问题,而是留住土地财富,并把赚取的财富直接回馈到农民手中。“农户是农村的组成单位,我们现在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城市反哺农村,这一切一方面靠政府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城市直接帮扶也起到一定作用。民宿旅游的资金流便是从城市进入农村。”王健生认为。
6 传承本土文化
中国内地一个关于“江河流域”传统村落课题组的回访考察发现,约3天就有1个村落在消亡。“相对而言,海南农村消亡的速度非常慢,这得益于海南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南传统文化的传承。”王建成发现,每逢传统佳节,海南当地人都有回乡祭祖的习俗,大部分村庄保留的“公期”即是乡民们的精神信仰,这些非物质文化对村落生命的延续起到了关键作用。海南三寰城镇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韩盛在研究琼北传统民居时发现,乡村一些保护得较好的传统建筑,以及一些新建却采用复古风格的民居,其主要功能均在于子孙后代举行“拜祖”仪式。“但是我们也要尽快采取措施保护传统村落。因为建材、居住条件等原因,村民们正在移出原址,如火山民居受火山石限制,已经衰败。”韩盛表示(图1)。
过年期间,入住“花梨之家”的一些客人跟着陈统奎去拜祖,纷纷拍照发微信分享场面和仪式,觉得能参与当地传统文化活动不虚此行。“只有民宿才能让传统民居焕发新生,使其成为旅游目的地无可替代的文化元素。”陈统奎说,那些火山石的老房子是游客们最喜爱的景观之一。
7 萌芽
“目前本岛真正意义上的民宿不到10家。”业内公认的海南民宿创始人陈统奎说,三亚的一些家庭旅馆仅提供简单住宿与盥洗,经营者甚至不是本地人,这些都不应该叫民宿。“但第三期全国民宿主人培训班将在我们海口召开。”陈统奎说到这儿又有点自豪,海南有着诱人的民宿基础条件,民宿旅游已经萌芽。
这个培训班第一期在上海,第二期在厦门鼓浪屿,第三期便被陈统奎争取放到了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雷虎村委会博学生态村的民宿“花梨之家”——这是海南第一家民宿(图2)。
8 荔枝园中的民宿:先活下来再求发展
博学村由于缺水,这里曾经非常贫困。陈统奎是博学村人,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期间始终牵挂着老家的人,老家的事。又与台湾桃米生态村缔结姊妹村。当时就职传媒业的陈统奎做通了自己二弟的工作,让他大学毕业就回家经营民宿旅游。陈统奎为此还将弟弟送到台湾培训(图3)。
陈家兄弟的“花梨之家”坐落在一片原生态的荔枝园中,依托火山口地区风貌、景观和民俗文化,民宿的体验项目除了吃住之外,还可采摘果蔬,骑车去火山村看看火山石盖的老房子,探幽未开发的火山洞……于是添置了十来辆山地自行车。当然苦心经营的是自家院子,约4亩大小的庭院里除了父辈培育的200多株美丽盆景,荔枝、黄皮、菠萝蜜、莲雾、黑橄榄、金柚等四季花果飘香,最早到访的游客一起参与栽种了60多株花梨树苗。
“花梨之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社区营造者、环保人士、文化人、艺术家等,但这并不表示可以高枕无忧。8间客房17张床,屋舍、家什不求奢华,但求别致,院落一点点完善,不仅收入全搭进去,还要找其他资金往里投。
陈家兄弟最后发现,只有包场才能稳定收入。由一个团队租下全部客房,一周费用3万元。这些团队大多以亲子教育为主题。如果一年有10个团队,他们的经营就不愁了。
“先活下来,当你每年的营业额超过30万元时,就比去上海、北京大城市打工强了。”陈统奎告诉二弟。
陈统奎所说的活下来,是指不管用什么方法,维持开支,持续经营。
(摘自《海南日报》,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