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选文本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2017-07-28洪丽玲

新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文体教学内容

洪丽玲

现代诠释学认为,文本是符号构成的世界,它向一切读者开放,向一切合理的解释开放。因此,只要被人阅读,就会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产生新的价值。作为支撑语文教学活动的教材文本,自然也有着无穷尽的特质,面对文本“无穷无尽的意义的源泉”,教师能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能否将文本中值得教与学的内容优选出来作为教学的核心载体,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

一、优选文本教学内容,要体现语文的性质功能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内容丰富、涉猎广泛的学科,与历史、地理、科学、政治等学科的区别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就在于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独特的“言语性”。基于语文课程“言语性”的认识,在筛选教材文本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时,笔者做到“四个关注”。

1. 关注文体学习价值。不同体裁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行文特点和语言特色。文本的类型决定着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自然也决定了教材的取舍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缺乏文体意识,不关注文本呈现的特点,忽略文体的学习价值,教学就会偏离方向。以四年级上册《猫》一课为例,不少教师将教学重点落在感受猫的古怪性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上,却忽略了文本独特的文体教学价值。其实,《猫》状物言情的妙处很值得揣摩和学习:⑴口语化的语言别有韵味。作者以亲切的口吻,饶有风趣地讲述猫的“那些事儿”,或喜或嗔,娓娓道来,浓烈的口语色彩,妥帖竟至不可替换。⑵拟人化的修辞幽默风趣。如“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撞疼了也不哭”,仿佛猫就是家里的一个孩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⑶丰富的事例让抒情“言之有物”。无论是猫的贪玩、尽职,还是它的高兴、郁闷,或者是胆小、勇猛,还有小猫的淘气,都有事实依据,鲜活饱满、情趣盎然。因此,教学这一课,就不仅仅只是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了,更要突出文体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状物言情的精妙,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不同文体的文本,挖掘出的学习价值是不一样的,教学应“依体”进行研读和设计,才能显现文章风格和教学特色。

2. 关注语言品味价值。要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就需要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字、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蒋军晶老师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趵突泉》,聚焦描写大泉的句子“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知疲倦”,从“冒”字切入,设计教学:“冒”字怎么写?“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连用三个“冒”?生1: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冒的时间很长很长。生3:三个“冒”,写出大泉永不疲倦,永不枯竭。教师抓住文眼,引导学生触摸语言的温度,唤醒学生言语的悟性,体验到趵突泉不断奔涌的勃勃生机,体验到大自然不可思议的神奇和伟大。

3. 关注人文教育价值。把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于“言语性”,并不意味着否定“人文性”。确切地说,“人文性”是一切人文学科的共同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用“言语性”去容纳和彰显。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立言——立意——立人的过程。温州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林乐珍教学三年级课文《七颗钻石》,从更深层次寻求文化的审视点,在价值取向上从“以情感人”走向“以文化人”,透过一罐救命的水折射孩子们的生活现实,引发深度思考:当自己的利益与帮助别人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当这个东西自己也非常需要时帮不帮别人?进而将学生的认知向深层次文化内核推进。

4. 关注方法习得价值。语文教学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密语言的“黑匣子”,发现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表情达意,在“读”中求得语言运用的“知”,在“学”的实践活动中,把“知”变成“行”。如《陶罐和铁罐》文中写若干年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作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当时的惊喜:语言——“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真的,一只陶罐!”;神态——惊讶,高兴;动作——陶罐被人捧起,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状物——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借助这个片段的学习,应引导三年级学生学到“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写。

二、优选文本教学内容,要定位教学的核心目标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必须依托教学核心目标,对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无限多的角度去理解和鉴赏,可挖掘的教学价值也是丰富多样的。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穷尽文本所蕴含的所有价值,必须有所取舍,否则太多太杂的教学内容,只会“蜻蜓点水”,学生也难以消化。教师要牢牢把握核心教学价值,定位核心教学目标,在文本内容的驾驭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旦决定‘有所为之处,就必须‘为得扎扎实实,一定要让学生记忆深刻,学有所得。”(于漪语)心中有“准绳”,教学就有了方向。例如,在《老人与海鸥》一文的教学中,将目标锁定在“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那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应当充分关注描写老人和海鸥亲密关系的各种细节,如老人喂海鸥时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凸显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呵护和关心。

三、优选文本教学内容,要树立生本的儿童立场

儿童有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有一定的知識积累和认知能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站在儿童的立场考虑:哪些内容是学生能够读懂的,哪些内容是学生难读懂的;通过教学,可以将学生引领到怎样的层次和高度。只有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契合儿童的认知需求。例如四年级课文《去年的树》,这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故事中所蕴藏的朋友间的友情。但是这并不是这篇童话故事想要表达的全部思想。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作者为什么要用“去年的树”作题目?显然,作者明里写鸟儿,写它为坚守承诺而不断追寻;暗里写树,“去年的树”虽然化为灯火,却照亮和温暖了他人,生命的价值获得了升华。也正因如此,读《去年的树》才会有一种凄美之感。了解学生的“已知”,洞察学生的“未知”,探寻文本的“真知”,阅读教学才能彰显语文的魅力。教学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需要和成长作为教师的追求,语文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文体教学内容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