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评价,从“心”开始
2017-07-28蔡晓玲
蔡晓玲
要改变高年级学生“谈文色变”的现象,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就要注重从学生习作的指导上找捷径,从评改方式上找突破口。同时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习作教学的不同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作文教学指导与评改方式,构建从“心”开始的习作指导与评价机制。
一、立足于“心”,形成激励机制
现在的一些教学检查出现一种怪现象——对作文教学工作评价极其简单化,多是采用“看一看”(教师批改的红字多不多)、“数一数”(学生作文的字数够不够)来判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态度与成效。这就使得作文评价偏重于教师单方面批改、讲评的倾向更为严重,也把刚刚起步学习作的学生拒之门外。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要正确把握作文教学评价标准外,教师也要从根本上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实行立足于“心”的评价机制。主要就是指教师要站在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提高习作水平。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习惯用横向评价,也就是总爱把不同水平的学生放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习作评价,这样对那些中下水平的学生是很不公平的。中下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差生,根本没有表现的机会,自然就缺乏信心了。笔者以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激励手段,多采用纵向评比,也就是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将自己过去的习作与现在的习作进行比较,将过去的学习习作态度与现在的学习习作态度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易于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闪光点,也就会看到前进的方向,自然而然地激发想写、爱写的欲望,有助于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如,笔者班上有一位学生平时习作老是写不具体,总是像“高浓缩的饼干”,但在《这种我感觉真好》习作中,体现“感觉真好”的关键部分却写得特别具体、清楚。于是,笔者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好样的,你是那样地用心去观察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得那样真实而富有激情,真让人感动!”这番评价既肯定了习作的长处——掌握了把习作写生动具体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兴趣。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学生习作水平的变化,善于激励学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感受体验习作带来的“成功的欢乐”,从而爱写作文、善写作文。
二、相融于“心”,建立对话平台
平常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真是费了一番苦心,作文中圈圈点点、评语连篇,但学生拿到习作后往往是连看一眼的工夫都吝啬。所以,教师在习作评改中要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融入学生的“心声”,建立民主协商的对话平台,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使习作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提高习作能力的过程。
1. 激励对话。在习作评改中,教师要善于在字里行间找到优点并在评讲中放大优点。遇到用得妙的词句、语段或篇章结构时,可以旁注(或面批)些激励性的话语。如,“这个词用得太美了,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文中引用歌曲导入课文,让我们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文章不厭百遍读,你的习作让人越读越有味。”学生读到这样既热情又中肯的批语定会情不自禁地激励着自己——“我真棒!”“我能行!”
2. 平等对话。学生在习作中,难免会出现用词不当、记流水账、条理不清等毛病,教师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地给予指导,达到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如,一位学生的习作中有一段话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笔者就进行了旁批:星期五下午,我们班开展了一次特别壮观(这里的“特别壮观”用在写班级的活动方面合适吗?想一想应该用什么词合适?)的活动。老师宣布要开展“水果拼盘创意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太感动(“感动”这个词是动情了,而这里用“激动”更恰当,你说呢?下课后我们一起交流)了。我们小组就开始讨论活动方案,说着说着我和同桌就动起手来了。(这里“动起手来”是打架,还是开始想象水果拼盘活动的情景?没写清楚,你好好地再想一想,好吗?)学生看了这样具体的旁批,既感受到教师对待他们的平等、热情,也明确了修改方向。
只要我们建立“相融于‘心,以‘心交‘心”的评改平台,就会对学生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愉悦地表达心声。
三、互助于“心”,促进交流反馈
在作文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是单纯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角度来批改学生的习作,这种“完成任务式的评改”,也可以说是为了改作文而改作文。这样的评改往往起不到真实有效的指导作用。有的教师批改的字迹潦草,学生看不懂;有的教师写的评语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与赞赏。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教师的评语无关紧要、毫无作用,也就养成了隔岸观火的态度。因此,评改能否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关键还要看学生能不能用心去理解教师的批语,一旦学生不想读或读不懂,评改也就失去意义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收到教师评改的习作后既认真思考批改中的每个字词、每句话,读懂批改符号,也可以对教师的评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评改后的反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读懂教师的评语,并能根据评语做出科学合理的整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习作的整改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同时,在教师评改之前,笔者还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互改互评,互相欣赏习作,进行交流反馈,以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外,作文能力的提升不能单靠教师的批与改,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着重起“扶”的作用,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实施,一旦形成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四、体验于“心”,促使巩固提高
经过培养、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得到一定的提高,此时,作为教师,要打铁趁热,努力巩固学生的成果。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体验到习作的乐趣,能够真正文思泉涌,有感而发。比如,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小荷已露尖尖角”佳作交流平台,及时选出学生进步的、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结合平时的各单元习作教学,让学生大胆地朗诵自己的习作,让全班同学共同赏析、评改,共同提高;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的体验式作文活动课,如“南水北调”“海底捞月”“我是小厨师”等,让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体会活动的快乐,形成“想说就说,想写就写”的自由境界,从而写出内容充实、富有真情的习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洋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