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报酬、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
2017-07-28陈利馥刘东皇谢忠秋
陈利馥+刘东皇+谢忠秋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199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者报酬、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失谐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增强我国经济内生增长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者报酬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在经济增速调档期及经济结构转型期,消费、投资和出口如何转换动力,形成合力,是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消费需求应为拉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当先者,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并非来源于消费。如图1所示,从我国“七五”-“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率与消费率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GDP一直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居民消费率却呈下降趋势。特别在“十一五”期间GDP的增速相对较高,相反居民的消费率却最低。我国居民消费率在“七五”至“十二五”期间平均在50%以下,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70%以上相去甚远,是世界上少有的低消费率的国家。显然,我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出现了“失谐现象”,此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一) 计量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形式为:
上面公式中,i为省区标志,t为时期标志。本文建立如下分析劳动者报酬、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α、β、μ、λ、ε为待估系数,CS为居民消费,GDP为国内生产总值,这里用来表示经济增长,LR为劳动者报酬率。
(二) 变量与数据说明
样本数据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广西、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重庆31个省区市。本文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库。具体指标选取如下:
居民消费(CS):采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居民消费支出代表最终消费。本文使用1995为基期的定基消费价格指数剔除掉了价格的影响,为消除数据的不平稳性,再对其取对数。
经济增长(GDP):使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规模。本文选择取其实际值,为消除数据的不平稳性,再对其取对数。
劳动者报酬(LR):本文使用劳动报酬率的指标,计算公式是劳动者报酬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重,由于是相对量指标,并不需要剔除价格的影响。
表1为各个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分析及实证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
为确保估计有效性,避免伪回归现象,首先需要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的是LLC、IPS、ADF和PP四种检验方法。由于各原始变量均存在时间趋势,故采用含截距和含时间趋势的检验方式,对二阶差分后序列则采用含截距的检验方式,滞后期数根据SC准则自动选取。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和劳动报酬率LLC、IPS、ADF和PP四种检验方法均未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对其变量二阶差分后则显著地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
(二)回归结果
本文侧重分析劳动者报酬、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区域差异。文章对东、中、西部的划分,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广西、新疆、陕西、内蒙古12个省区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安徽、江西、黑龙江、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
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性相对较小,回归模型选用变截距模型。为减少或消除截面异方差的影响,本文估计时采用截面加权法。表3的Ad-R2和A-D值显示,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都通过整体性检验。
(三) 回归结果分析
从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结果来看,基于全国样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居民消费的系数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居民消费需求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从东部、中部、西部的样本来看,GDP对居民消费也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消费额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东部是经济发达地区,然而其相关系数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相比较,影响却相对较弱。追究其原因是,消费习惯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经济增长越快的地区消费增长却相对缓慢,成为我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背离的一种体现。这主要和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关。东部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最为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消耗资源、环境和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不可持续模式。我国东部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由此,应着力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使收入分配合理化,以推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从劳动报酬率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结果来看,全国样本中,劳动报酬率对消费需求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为东部地区的劳动报酬率同样未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但各地区的經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出现了显著差异。我国东部地区凭借区位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政策优势为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做出了主要贡献。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国民收入很大一部分被企业利润和政府收入占有,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劳动报酬率并未对消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在劳动报酬率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中,东部地区劳动报酬率对消费需求影响为不显著,中部地区最为显著,西部地区则较为显著。卡莱茨基(1991)的研究认为,资本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工资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故提升劳动者报酬能提升有效需求。由于中、西部地区的消费需求属于“工资领导型”需求,利润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非常微弱。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也正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在决定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中,规模性分配格局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