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烈士遗志 恪守红色家风
2017-07-28中国甘肃网编辑部
中国甘肃网编辑部
成千珍的父亲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后,年仅10岁的成千珍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此后几十年间,她悉心照料着病母和没有生活能力的弟弟、弟媳以及弟弟的儿孙,并带领村民走匕了致富路。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南城乡中史村成千珍一家,用大爱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2016年5月,成千珍家庭荣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了300个家庭代表,成千珍的儿子代母进京接受了表彰。
不久前,记者走进成千珍家,聆听这个家庭背后的感人故事,感受了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平和家庭遭变故 独立坚韧撑起家
今年75岁的成千珍是一名革命烈士的后人。
1938年,成千珍的父亲成法魁刚满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功勋。1949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44师131团机枪连排长的成法魁在渡江战役中壮烈牺牲。
当时由于通讯不发达,国家又处于特殊时期,成法魁牺牲的消息在3年后才传回南城乡东陆开村的成家。“1952年春,政府派人把一张由毛主席亲笔签名的烈士证书交到了我爷爷的手中。年迈的爷爷捧着烈士证书老泪纵横,全家人哭作一团。”回忆往事,成千珍记忆犹新,感慨良多。
成千珍的母亲因遭受过日军的摧残,精神和身体都出现了问题,长年卧床,基本没有劳动力,比成千珍小两岁的弟弟成千海天生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面对丧子之痛,爷爷瘫坐在地,泣不成声:“家里没了顶梁柱,俺老成家这下算是完了……”
看着家里一片混乱,年仅10岁的成千珍擦干了眼泪说:“爷爷、娘,咱不哭了,虽然俺爹牺牲了,但是这个家不会垮,这个家我来扛!”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的懵懂小丫头喊出的这句话,竟成了她坚守至今的信念。
“父亲在世时,每次给家里写信都会叮嘱我,要听话,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要多照顾体弱的妈妈和残疾的弟弟。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在外打仗保家卫国很危险,但也很光荣,我作为长女,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家里照顾好,让父亲放心。”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人,成千珍骨子里就有种不服输的劲。
坚强斗志摧不垮 革命精神照耀家
接到父亲牺牲的消息后不久,爷爷病逝了,家庭重担几乎全都压在了成千珍稚嫩的肩上。
靠着乡亲的接济,成千珍一家勉强度日。成千珍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残酷的现实逼着她不得不自立成熟起来。每天早上5点钟,成千珍就起床生火做饭,由于人小灶高,她必须踩着小板凳才能煮饭。有一次,成千珍在做饭时不小心把锅摔到了地上,滚烫的菜粥洒到了她柔嫩的手臂上,但她硬是咬着牙没吭一声,只是默默地蜷缩在墙角流泪。如今,成千珍的手臂上仍留有一道明显的烫伤疤痕。
在照顾妈妈和弟弟的同时,成千珍始终不忘父亲的叮嘱。在忙完家务后,她总会跑到村里的小学去学习。老师们同情她的遭遇,敬佩她的父亲,总是毫无保留地教她文化知识。就这样,成千珍艰难地完成了小学文化课程。在成千珍的精心照料下,母亲身体逐渐好转,可以做些简单的家务,这给了成千珍更多的学习时间,随后她又完成了初中学业。
1959年,成千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邯郸师范学校。毕业后,为方便照顾家人,她放弃了去县城教书的机会,选择回到东陆开村小学教书,并嫁给了邻村中史村善良本分的庄稼汉董文亮。成千珍终于有了可以依靠的肩膀,结婚当天,她放声大哭。
“那时候的生活真是太苦了,我每当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就会拿出父亲的烈士证看一看,想象着父亲就在我的身旁,这样我的内心又充满了力量。”虽然成千珍诉说往事时面带微笑,但是记者听后不禁心生酸楚。
勤俭节约守本分 革命烈士有传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婚后,成千珍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她经常拿出父亲的烈士证书教导儿子要勤俭持家、爱家爱国、勇于担当。
20世纪60年代末,母亲病逝后,成千珍给弟弟找了一个同样有智力残疾的姑娘结婚。时间流逝,弟弟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但这两个女儿也有轻微的智力问题,成千珍和丈夫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那时,成千珍白天教书,晚上抽空绣帘子、绣花贴补家用,丈夫则靠着微薄的种地收入默默支持,毫无怨言。
这一切,成千珍的两个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大儿子在初中毕业后,到了附近的自行车厂工作,挣钱贴补家用。二儿子在18岁时,响应国家号召应征人伍了。临行前,成千珍叮嘱二儿子:“咱是革命后代,一定要吃苦在前,争当先进。”在进入部队的第2年,二儿子就被授予了中士军衔,任命为高炮班长,并多次受到嘉奖。如今,成千珍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几十年间,成千珍一家省吃儉用,悉心照料着弟弟、弟媳以及弟弟的儿孙。5年前,弟弟、弟媳相继去世了。令人欣慰的是,弟弟的3个孙子现已长大,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
回首来路,成千珍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为娘家付出,丈夫、儿子、儿媳都支持我,政府更是尽可能地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我们帮助。当年那个凄冷残缺的家庭如今已变成了温馨美满的大家庭。”
互敬互爱好口碑 乐于奉献日子美
1996年,成千珍从东陆开村小学校长位置上退下来后,和丈夫一起搬到了中史村居住。
退休后,成千珍夫妇在村里组建了武安落子文艺团。两人经常对唱武安落子、大平调等戏曲,讴歌党的好政策、时代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成千珍还把自己的家当课堂,义务教孩子们剪纸、绣花等手工课,还给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缝衣服、做棉衣,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成奶奶”。
2004年,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换届,成千珍获全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当时的中史村有两大难题:一是村里大部分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村民出行困难;二是村两委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村务工作开展不便。上任后,成千珍腾出了自己家的一间房供村两委办公用,并带头出资、多方动员,筹集了10余万元钱用来硬化村路、修排水沟、安装路灯、宣传农技,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看着村里的新变化,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有了路灯来照明,咱们千珍真是行。”
“‘小家有了小幸福,我就想着怎么带领‘大家获得大幸福。我是革命烈士的后人,父辈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成千珍说。在任村支书的8年间,成千珍不但不要一分钱工资,还带领大家多方筹资,在村里建起了村两委办公小楼、文化广场、老党员活动室等。同时,成千珍还在村里连年评选表彰“最美家庭”,推进村民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成千珍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园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燕赵榜样母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推动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力量之源、稳定之基。
(摘自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