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7-07-27苏剑锋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师生创新能力意识

苏剑锋

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这种创新必将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强化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听、读、说、写、思、练、讨论、课外活动等,作为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首先,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和谐关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以及学生间情境活动与认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气氛,使学生从真实的自我面具中走出来,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合作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在班上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相互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同学听,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不同的发展,由于目前山区实行的是大班化教学,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教学的弹性也大,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采用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意识。如果确实能做到课文和课外读物紧密结合,必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课外延伸,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仍困扰着语文教学工作者,使教学效率不高。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学习网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

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延伸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

三、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或方案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和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在“善导”上要狠下功夫。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協调发展。

四、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学习的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适时地点缀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心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师生创新能力意识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