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高考作文题综述

2017-07-27张志先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命题

张志先

2017年高考全国共有9道作文题,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综合各方面信息,分析9道高考作文题,对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提出建议,实在很有必要。

一、2017年高考作文题综述

1.弘扬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改革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有变,长期关注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现实生活。

是的,中国经济快速腾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不平衡日益凸显。这一时期,高考作文命题从道德高地回归到现实生活,命题的变化也就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应当意识到,高考作文命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也才能更好地突出时代精神,有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育人功能。

请看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源于央视2017年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只不过命题时做了一定的提炼。12个关键词或取材于国家政治活动,或普通群众的日常感知,或是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高考作文题也是时代的风向标”,这正是高考作文的魅力所在,关注社会现实,与时代同行。

把“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指令,以此来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梦来激扬考生的青春梦。我们应当注意到,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须关注的对象,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是考生的权利。这样处理既从考生的实际出发,同时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具体化。如何组织两到三个关键词,也是一门学问。通过关键词形成自己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考虑,还可以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

考生在确定好关键词后,尽自己所知对关键词进行介绍,这是介绍性文字;当然,也可能会对关键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议论性文字;你也可以向外国朋友描写中国新气象,这就是描述性的文字。灵活一点的考生,也可以选择书信体,给外国朋友写一封信。

如果把“京剧”“长城”组合在一起,可以谈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如果把“高铁”“移动支付”组合在一起,可以谈高科技中国;如果把“广场舞”“中华美食”组合在一起,可以谈热情的中国;还可以把“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组合在一起,谈互联网中国……凡此种种,不再一一列举。

应当说,本道作文题站位高,视野开阔,关注时代主题,“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可能要吃亏,读死书、死读书、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如此命题就是要引导考生拓宽视野,关注国情与改革发展,将个人理想与时代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题能够全面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这既是对当下僵化教育模式的“纠偏”,也是对语文命题从改良走向变革的探索,更是为将来高考全方位改革奠基。

当然,全国卷III作文题“我看(的)高考”,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山东卷作文题“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也都属于此类命题。

2.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文化视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而这一命脉,常在高考作文题中得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更是我们的基石。只有将社会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统一起来,才能让同学们承担起这份文化责任。

其实,优秀传统文化是鲜活的、生动的、有魅力的。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是只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以及将来。善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考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实在很有意义。

请看2017年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 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6个中华名句组成,如此命制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自觉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名句理解起来并不难,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

我们具体来看这6句。①句名言的主旨是: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进取实干。②句名言的主旨是:思乡思亲,思家思国,关注现实。③句名言的主旨是:注重内在美,充满自信,特立独行。④句名言的主旨就是:分享交流,普照四方。⑤句名言的主旨是:正視现实,不避艰险,勇于进取。⑥句名言的主旨是:责任担当,坚定自信,伟大抱负。6个名句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言下之意是我们可以自由组合,当然前提条件是充分理解名句的内涵。如果①⑤组合,我们可以探讨奋发图强与自强不息;如果②⑤组合,我们可以表现家国情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一定会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思考。

2017年天津卷作文题“重读长辈这部书”,北京卷微写作“关于故事或人物”,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也都属于此类命题。

3.关注生活体验,注重考生阅历

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多体现伦理道德观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外在价值观的灌输。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则强调高中生内在的人生反思,强调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可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这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较为经典的一段话。读到这里,相信我们每个人总是不经意间被这看似简单的幸福所感动。这种感动源于作家热爱生命,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其实高考命题正是如此。

我们知道,作文是高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反映着学生的人生态度与情感意志。在写作时,它需要穿越我们的情感色彩,这其中包含对弱者的同情,对好人的褒奖。我们应该通过手中的笔,从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其他各方面去解读,文笔不必太辛辣,不必走极端,哪怕对“坏人”也需要我们一种理性的、爱心的同情。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深刻的见解,是无法写出好的文章来的。请及时定格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会为心灵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请看2017年全国卷Ⅲ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在这样的年份写“高考”,也在情理之中。作文题无疑是要启发考生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以“我”的视角来分析和解读。

“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我们一定要聚焦——“我”。当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可实写,也可虚写,结合自己的阅历,通过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并不难。

如果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来写作,就要聚焦对于“高考”的评价。当然,必须言之有物,不能一味地吆喝喊口号。如果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同样比较大。

4.注重哲理思辨,挖掘思维品质

从全国范围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挖掘材料的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毕竟,“思维发展與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作为高中生,需事先整理一下政治课中的辩证法观点。借助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思考问题,才能避免犯片面性的错误,才能写出思想认识深刻的高水平文章。思辨、反思,旨在引导高中生认真思考问题,周密而严谨地探究问题的实质,从而引发我们的多元思考。这正符合眼下素质教育的初衷,符合新课改的方向。

请看2017年上海卷作文题:

写作(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不得不说,上海卷作文题保持了海派腔调的一贯风格,大气,独立,高端。预测是一种重要行为,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预测运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大。因此,如何看待预测行为,成了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道作文题,具有强烈的思辨性:到底是接受预测,还是不接受预测。材料还具有当下性,因为“预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存在,可以很接地气地去体味与思索。所以,上海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下的路”相结合,给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注重哲理思辨的同时,旨在挖掘考生的思维品质。

5.强化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课题。以往有的同学受应试教育思维禁锢,很容易去死记硬背范文,写出来的文章模式化,当然有的作文题目本身就不具有创新性。

请看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对于“车”已经见得很多了,怎么这道作文题还体现着创新的特点吗?我们的回答是的。

“生活中离不开车”,是题目的引子,它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向生活中的车,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两个“车来车往”,体现着对车的思考。我们可以由古及今,勾勒车的发展历程;可以捕捉人间真情,车带给人们的温馨画面;可以谈生活理念与环保……

一辆普普通通的“车”,到“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的“车”,这不是创新又是什么呢?在看似平常中,挖掘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创新。

[作者通联:安徽岳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命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