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2017-07-27赵小丽
赵小丽
新课程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帮助学生反思、体验、提升和完善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成为众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必须积极思考的问题。为此,初中语文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上。因此,只有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选择与实施应该依据文本和学生的实际而定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呈示策略。所谓呈示策略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其基本特点是信息传递的单向性,依据沟通的媒介不同,呈示策略主要有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动作呈示。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语言呈示,即教师讲述策略,“从信息的传播方向上看,讲述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它不要求学生有对应的互动行为”,也就是说讲述策略只负责信息的输出,相对而言,输出信息的有效度难以保证。从用词的精确性与模糊性、专业术语使用的时机的角度而言,讲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讲述策略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误用,如,讲述的时间过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讲述的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等等。
三、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应当充分运用对话策略和体验策略
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使用对话策略,但那仅是一种应答式的对话,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迫式的对话,而真正的对话应该是一种互动行为。文艺性文本,如,小说、诗歌、戏剧等,通过对话才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努力提高表扬的有效度,教师表扬时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并非所有的表扬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表扬应该具体化、细节化,教师的评价应针对学生的个性而进行,如,依赖性强的学生比自信心强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及时评价。在文本方面,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适合于文学作品以及涉及生活体验与生命体验的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的精髓体现在无教之境中,它是一种教的艺术与学的艺术的合成所产生的共鸣从而共同形成理想化的教学境界”。可以这样理解,休验式阅读教学能促使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图式,提高感悟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境界。
初中记叙文教学普遍存在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做法,如,要求学生背诵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教给学生阅读记叙文常用的几个方法,等等,教法简单僵化,教学模式陈旧。久而久之,就使初中生阅读记叙文虽有一两招花拳绣腿,而终究没有练就扎实的功底。初中记叙文教学要改变两极分化,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达到甚至超过《大纲》的要求,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同时,要针对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强化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路子。除了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的喜悦与步入青年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他们富于向往和追求,生活中最富有少男少女的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遗憾的是,他们阅读记叙文时却难以看出个性的光芒,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不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善于感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发现、感悟美的方法和技能,既可结合阅读教学,通过分析范文,借鉴他人经验,也可通过交流讨论,使之在畅谈各自的发现与感受中得到感染、启迪。这样,学生才能阅读起来做到得心应手,才能阅读出真情实感,阅读出特征,阅读出个性。总之,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導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养成体察生活美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鲜明的阅读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