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笔头,阅读感悟更富个性化
2017-07-27邹秀芬
邹秀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动动笔头,对课文内容进行文字批注,能使学生从课文无拘无束地走向自己的内心感悟,走向广袤无垠的课外,更能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拿起笔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呢?
一、在理解深刻处写下体会
一篇好的文章,总有那么一个触发点,可以产生精彩的想法。这些精彩的想法是个人独立思考所得,是读者本身感受的笔录,体现著读者别样的情怀,是个人特有的,也是笔墨追录中最有价值的。如,在教学《窃读记》时,一个学生画出了“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个地方,文字批注到:“看着书还有那么多的想法,作者一心二用吗?不是的,其实她是为自己在书店窃读找一个借口,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看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站在书店里的小姑娘那入神着迷的样子,真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此处细节的描写,恰恰是本文的重点,学生紧紧抓住这个细节写下批注,不但感受真切而深刻,还真正体现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二、在补白处留下个人印记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内容,作者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作者在这里留下了一个空白,人们还会说什么呢?有的学生写道:一个贵妇人走过,捂着鼻子说:“大过年的,真不吉利!”有的学生后悔地写道:“昨天捡了她鞋子的男孩看见了,连忙把鞋子放到她身边,心里很惭愧,昨天就该把鞋子还给她,或许……”还有的学生写道:“她的爸爸看见了,伤心得泪流满面,抱着她瘦弱的身子回家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补白的最大有益之处,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自由想像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三、把握文章结尾,课后批注为课堂追加精彩之笔
长期的语文教学告诉人们,要让学生带着发现的问题走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重新发现的问题走出课堂。“言有尽而意未尽”是许多文章采用的收篇写法,不少课文结尾处会留下不少的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教师可以在此安排扩展性的批注,进行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稻草人》这篇课文的结尾写道:“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到了稻谷收割季节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结尾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遐想的余地。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让学生的思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写下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写道:“第二天早上,老妇人心想,今年的稻子一定很壮实,能卖个好价钱。老妇人走着走着,来到田里,往田里一看,田里的景象让她惊呆了,壮实的稻子全部都变成光杆儿‘司令了。老妇人的眼泪像瀑布一样喷涌而出……哎,她又要再等一年了。”有的学生忧伤地写道:“到了收割季节,老妇人终于发现自己辛苦了一年的稻穗、赖以生存的稻穗,就这么打水漂了。扑通一声,这个可怜的、无依无靠的老太太倒下了……”也有学生乐观地写道:“有一天,稻草人感动了一位有魔力的小天使,小天使施了小魔法,把小蛾全变走了,老妇人这年终于可以坐等丰收了。”学生思维飞跃,课后批注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无限。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给人一条鱼只是一条鱼,吃了这条没下条,但是教给了人捕鱼的方法就大不一样了,吃了这条可以打下一条。指导学生掌握了文字批注阅读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捕鱼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会自主阅读。动动笔头,写一写自己的阅读体会,会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的阅读会更具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