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思维
2017-07-27宁鸿彬
宁鸿彬
若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思维知识。掌握思维知识和掌握其他知识一样,有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与难易,与指导与否或指导得法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善于指导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
指导思维,就是教给学生遇到某个问题时,应该想什么和应该怎么想;就是教给学生怎样想得全面,怎样想得深刻,怎样想得周到,怎样想得具有创造性。换言之,就是教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思路和各式各样的思维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定向思考
语文课上,教师说: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什么疑问,想要解决它,就要知道想什么和怎么想。这是思考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到底想什么呢?首先就要明确思考的方向,要知道朝着哪个方向去想。如果思考的方向不先搞清楚,那就越想越想不明白了。结合我们学习的课文来说吧!在解读课文的时候,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结构,都要读懂。换句话说,它们都是解读的对象。如果疑问就出在某一个具体的解读对象上,那么思考的方向确定无疑,就是这个具体的解读对象。只要把它彻底搞明白了,疑问也就解决了。
以上是教师给学生进行的通俗、具体的解说。其实就是一句话:当疑问发生在某个认知对象上时,该认知对象就是思考的方向。这就是定向思考。
例如,《七根火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
一名学生提出:这句话是个病句,不合事理,前后矛盾。因为并排就不能成堆,成堆了就不能并排。
教师说:这句话是不是病句,应该怎样思考呢?既然是对“并排”和“堆”这两个词语有疑问,疑问在哪里就从哪里思考。咱们就研究一下这两个词语。大家先说说“并排”是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研究出的结论是:“并排”就是在一条直线上平行排列。
师生又共同研究了“堆”,结论是:紧密靠拢或紧密靠拢的若干物体。
教师接着问道:在一条直线上平行排列的物体能不能紧密靠拢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说“能”。举出的例子有:刷墙用的排笔,一根根竹竿串成的竹筏子,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书籍,一组暖气片等。
教师说:那么“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是什么意思呢?
刚才提出问题的学生说:我明白了。就是那七根火柴,在党证里紧密靠拢地平行排列着。这个句子没有毛病。
教师结合定向思考就这个问题作了小结。
二、指导学生逆向思考
语文课上。教师说:刚才我们学了一个新的词语——敷衍了事。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词语造句或说一段话。“敷衍了事”是个贬义词,通常都是用于反面人物或是用于批评人或事。今天我提个新要求,就是把这个词语用于正面人物,而且还不能损害正面人物的形象。这个要求有点难。希望大家打开思路,想出好的表达办法来。
学生们认真地思考着。
生1:焦裕禄同志是个好干部。他办事一贯认真负责,从来都不会敷衍了事。
师:你很聪明。用了一个否定词就达到了要求。现在加一项新要求,再发言的同学,不能再使用否定性词语了。
生2:有一位领导干部,不仅对自己从严要求,而且对他的下级工作人员也要求非常严格。他非常痛恨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所以他的下级干部,干工作也都认真负责,毫不松懈。
师:你也很聪明。用了一个“痛恨”就解決了问题。我的要求再补充一下,痛恨、批评、谴责、惩罚这一类反对“敷衍了事”的说法,都不能再用了。
生3:抗日战争时期,某些敌占区的伪村长,其实是抗日干部,是共产党员。他们借着伪村长这块“金字招牌”,与敌人巧妙周旋。凡是日本鬼子交给他们的差事,他们都尽量地搪塞、应付、敷衍了事,而又不露马脚,不让敌人抓到把柄。他们用这样的办法,给老百姓办了好多有利的事情。
教师对这名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构思的创造性表扬了一番之后,对大家说:刚才他们三个人的口头造句或口述段落,都是逆向思考的表达。什么叫“逆向思考 ”(板书)呢?就是思考问题时,朝着与通常的、习惯性的思考方向相反的方向或相反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还记得我们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我让大家想一想变化无常的奥楚蔑洛夫始终不变的是什么吗?那也是逆向思考。通过逆向思考,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也可以对事物获得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学会逆向思考。
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学生的口头造句或口述段落,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限制。从表面看,这是限制,这是缩小了学生思考的范围。其实,这是一种思路的开拓,通过限制,促使学生摆脱习惯性思路,去开拓一条逆向思考的新思路。当学生完成了逆向思考的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再讲解有关逆向思考的知识,这样,就使这项学生生疏的知识,易于接受了。
三、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上课伊始,教师给学生讲了往届课堂教学的一段往事:
那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名为《猪八戒照镜子》的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
猪八戒听别人都说他长相很丑,他就去照镜子,果然很丑。他愤怒了,就对镜子说:“你竟敢把我照得这样丑,我重新再照一次,你若敢还把我照得很丑,我就把你打碎!”他第二次去照,依然很丑。他愤怒极了,打碎了镜子。当他以胜利的姿态扬长而去时,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他发现每块镜子的碎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讲完故事那位教师说: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它说明的不只是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一想这个故事都说明了什么?欢迎同学们发表不同的看法。
下面是学生发言的摘要:
生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生2:讽刺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
生3:邪恶和暴力征服不了真理。整个镜子和打碎的镜片照出的都是猪八戒的丑脸。
生4:要注重实际。猪八戒耳听为虚,非得眼见为实。
生5:有错误要自我反省,不能把责任推给他人。
生6:完整的镜子,照出的猪八戒是猪样儿;被打碎的镜子的碎片,照出的猪八戒还是猪样儿。这说明客观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生7:这个故事从反面告诉人们,要闻过则喜。猪八戒打碎镜子,不仅不会变美,反而增加了面目的狰狞。
生8:故事中的镜子是正直的。它从来都是公正无私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完整的镜子,反映的是猪八戒的本来面目;受到猪八戒威逼、恐吓之后的镜子,仍然是反映猪八戒的本来面目;被猪八戒打碎的镜子,它的每一块碎片,依然坚持真理,正确地反映猪八戒的客观现实。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都要像镜子那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
教师给学生讲完了这段往事之后,请同学们谈谈感想。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往届的同学,思路开阔,观点新颖,认识深刻。特别是对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去认识,得出了互不相同而又都正确的看法,深受启发。
教师接着说:大家的感受很好!尤其是,大家认识到对同一事物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而又都是正确的看法,这是很可贵的。这也正是我通过这个事例要告诉大家的。他继续说:
思维科学认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正确答案,一件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正确的做法。而要取得这样的结果,就要进行“多角度思考”(板书)。
以前,我们讲过思考的方向。思考的方向就是思考的目标。今天,我们又讲到了思考的角度。思考的角度就是思考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思考的着眼点。通俗地说,就是从哪里开始去想。那么,多角度思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多个方面(朝着目标)开始去想”(板书)。大家一定要学会多角度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执竿入城》。这篇文言文,篇幅短而且通俗易懂。大家先读一读,有不懂的地方就提出来;如果能看懂,就进行多角度思考,思考这篇课文都说明了什么?
学生们边读书边思考着。
下面是学生们发言的摘要:
生1:讽刺了不动脑筋的思想懒汉。
生2:做事不能盲从。
生3:做事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那鲁人应换几种方式多试几次就成功了。
生4:讽刺了自作聪明的人。
生5:赞扬助人为乐的人。主动助人是好品质。办法不好是水平问题。
生6:只要千方百计,什么事都可以做成。要多想几种办法,从想出的办法中,选择最佳方案。
生7: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才能获得全面的认识。那竹竿变换角度去看它,比如横着看和从一端看,其结果大不相同。
教师对学生多角度去解读课文,表示满意。
上述教学过程显示:教师首先用“范例启发”的办法,使学生对多角度思考获得了感性认识。继而,在此基础上讲解了有关多角度思考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其获得了理性认识。最后又安排学生,就解读所学课文进行了多角度思考的实践,通过亲身感受加深了理解。这样的解读课文与思维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变角度思考
《松树的风格》一文的教学已近尾声。教师对学生说:松树作为描述的对象,由来已久。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然而《松树的风格》这篇课文,虽然也是赞美松树,但是它并没有重复前人的说法,而是选择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把松树自身的特点和共产主义风格联系起来进行赞颂。文章新颖,引人入胜。学习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的就是学习它,选择新角度,开辟新思路,提出新看法,这种变角度思考的方法。
什么叫“变角度思考”呢?就是思考的方向不变,思考的目标不变,而是思考的角度变了,也就是思考的出发点、着眼点变了。通俗地说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朝着目标)开始思考”(板书)。我们再以《松树的风格》这篇课文为例来说。它的思考方向、思考目标就是赞美松树,这没有变。而赞美的内容变了,这就是换了思考的角度,换了另一个思考的方面。这就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一个目标,这就叫做殊途同归。
为什么要变角度思考呢?这样做是为了摆脱已有的习惯性看法的影响或束缚,以便重新认识事物,获得新的发现。这样做,有利于改革和创新。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求变,而求变是为了求新。
大家明白了没有?要是没有问题下面就做口头作文。题目是“青松赞”(板书)要求是:第一,不能重复前人的观点。第二,不能重复这篇课文的观点。当然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可以使用。
学生们准备着。
下面是学生口头作文中的一篇:
桃李绚烂多彩,杨柳婀娜多姿,菊花赏心悦目。在那春风拂面的时节,松树不和桃李争春;在那草木繁茂的夏日,松树不和杨柳争夏;在那金风送爽的秋天,松树不和菊花争秋。到了冰封雪飘的严冬,万花早已凋谢,万树只剩枯枝,那青松,迎寒风,傲冰雪,郁郁苍苍,巍然屹立,吐露出一派生机。它把美好的时光,让给了他人;把严峻的时刻,留给了自己。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不也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的写照吗?
教师表扬了这名学生并做了小结。
这个教学实例表明: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的任务是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而工作,课文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手段。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即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课文为范例,向学生进行思维指导的。这样,既学习了课文,又借以教给了学生变角度思考,还进行了口头作文训练,确实是在培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指导学生周密思考
在一次练习课上,教师说:我们思考问题要做到“周密”(板书)。什么是周密呢?就是周到而严密。通俗地说就是:精心细致地照顾到方方面面,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再具体点说就是:周到,全面,不能顾此失彼,不能片面、偏激,不能有漏洞,不能不得体,要做到圆圆满满。明白了吗?我再重复一遍,大家要听清楚,听明白,听懂了才好。有问题就提出来问。
一名学生问:老师,得体是什么意思呀?
教师回答:得体就是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说话办事非常恰当,不过分,不欠缺,不别扭,没有不舒服,恰到好处;符合当时当地以及在场人员的情况,使人乐于接受。
见无人再提问,教师说:下面我们做一个周密思考的口头表达练习。题目是一个话题——
假如在某班的新年联欢会上,学生欢迎语文老师出个节目。老师表示自己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一个好开玩笑的学生说,那就请老师学个狗叫吧!老师觉得过年了,学生要自己出个节目,盛情难却,但是学狗叫又不妥。于是,他对学生说了一段话。说完之后,学生不但心悦诚服地不再提学狗叫的事,而且还给老师热烈鼓掌。假如你就是这位老师,你对学生说些什么呢?
片刻,有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了。
生1:同学们新年好,祝大家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大家要我出个节目,这说明咱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好。我本来是不该推辞的,但是,让我学狗叫,这是不是不恰当呀?因为我如果学了狗叫,我不就成狗了吗?你们大家不就成了狗的学生了吗?
师:你第一个举手发言,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敏捷,应该表扬。新年联欢,你向大家问好、祝福,这样说也很好。再发言的同学,请注意在“得体”方面下下功夫。
生2:大家让我出节目,我也很愿意给大家出个节目。让我学狗叫,那咱们就先说说这狗吧!在人们的心目中,狗是怎样的形象呢?比如说,有六亲不认的疯狗,惯做帮凶的走狗,嫌贫爱富的看门狗,品行不端的赖皮狗,摇尾乞怜的哈巴狗,人人笑骂的落水狗,不改吃屎的贪吃狗,等等。这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狗是一个不好的形象。既然如此,你们愿意你们的老师模仿这样的形象吗?我看这狗叫就不要学了,我所说的这些狗的形象,就算是我出的节目吧!
师:你的讲话,注意到了“得体”的问题,这是对的。特别是关于狗的形象那段话,说得好,形象生动,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再发言的同学,还要注意我出题时说的使人“心悦诚服”和引起“热烈鼓掌”这两点。
生3: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我借这个新年联欢会的机会,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思想的成长超过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超过身体的增长。无论在思想方面、学习方面、身体方面,都比今年更加美好。
大家让我出个节目,即使你们不提这个要求,我也会主动地站起来表演个节目。这说明咱们之间是心心相通的。让我学学狗叫,你们这一提,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是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由于我努力工作,想方设法把教学工作搞好,于是那些造反派就把我揪出来批斗,说我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走狗。在批斗会上,还让我学狗叫。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为此不知流过多少次眼泪。此后一想起这件事,我便十分难过。今天过年,是个欢乐的日子,咱们不提它了,好吗?大家让我出个节目,这样吧!我就自己暴露个秘密,你们不知道,我是个京剧爱好者。现在我就自告奋勇,给大家唱一段京剧名段《借东风》。
这位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讲得好!不学狗叫的理由,令人心悦诚服。学生鼓掌,理所当然。老师的这番话,情真意切,友善坦誠,言语得体,周到严密,很好地体现了思维的周密性。
大家一定要切记,思考问题时要做到:周到、全面、得体、圆满。要尽快学会周密思考。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第一,讲评学生的发言,只谈优点,不谈缺点,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发言中的缺点,通过对后面学生发言的指导,给以纠正。再通过对符合要求的发言所做的肯定,使发言有误的学生,不言自明。这是对学生的体谅和激励。
第二,教师重视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教师出题以后,不是等待一个满意的结果就算了事;而是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或前、或后、或两名学生发言中间,给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发言,逐步改进和提高,最后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对于周密思考的指导,采取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的做法。先讲有关知识,再做随机指导,最后简要总结。其意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扎实有效。
[作者通联:北京八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