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五种路径

2017-07-27刘祖希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17年4期

【摘 要】 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是数学教师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从纵向、横向、内向视角考察,我国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路径大致包括五种形式:高师院校承担的多级学位培养;学校教研组实施的“师徒制”岗位培养;各级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技能比赛选拔培养;各类学术组织开展的学术培养;网络教研共同体萌生的自我培养.五种路径复合发生作用,促进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成长.从整体视角辩证分析,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者本身也需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青年數学教育工作者;学位培养;岗位培养;选拔培养;学术培养;自我培养

数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事业的成败关键在数学教师,而青年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富有活力,创造力强.关注青年数学教师、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成长与发展是数学教师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

1 我国的数学教育研究组织、机构

教师的职前培养和教师的职后培养是构成整个教师教育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1].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都依赖一定的数学教育研究组织、机构.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数学教育研究组织、机构已经相当完备,为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开展、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这些组织、机构大致分为如下几类:国有体制的高等师范院校;国有体制的各级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教育考试院(中心);属社会团体性质的各级教育学会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属社会团体性质的各级数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国有体制的教育报刊社、教育出版社.

这些数学教育研究组织、机构所属行政组织、机构呈现较为系统化的格局(见图1),它们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形成合力[2].

图1 数学教育研究组织、机构所属行政组织、机构2 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路径

一些学者提出,(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基本途径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基本方法是:开展教师行动研究[3-6].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纵向视角的历史寻析”、“横向视角的路径探析”、“内向视角的意蕴解析”发现:依托上述数学教育研究组织、机构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大致形成了五种路径.

2.1 高师院校承担的多级学位培养

各高等师范院校(也包括一些综合性大学)承担了培养我国教育人才队伍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开展教育研究的主阵地.虽然早在1981年北京师大等校就有数学教育与数学史硕士点,但是对应的博士学位点直到1999年才在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等校启动[2].我国高师院校承担的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多级学位培养历程概括起来就是(见图2):

另外,我国长期重视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对在职教师的学历补偿、学历提高、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

中小学教师有很好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其中有一批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成果突出,但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还没有成长起来.如果他们通过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学习过程,了解和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和规律,可以预见,将来会有一大批数学教育专业研究者,他们是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一些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当中成长起来的[7].

2.2 学校教研组实施的“师徒制”岗位培养

一名师范生大学毕业后走上讲台,虽然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但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还远没有实现角色的“完成”.

新教师的培养主要依赖学校教研组实施的“师徒制”岗位培养,即学校或教研组、备课组为新教师指定一名带教教师(师傅),新教师跟随带教教师随堂听课、上翻版课,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实践“三看”、“三备”、“六认真”,并参加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三看”的内容是:一看课程标准;二看教学参考资料;三看考纲和考试说明(只针对中学).“三备”的内容是:一备教材和学生;二备教法和学法指导;三备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8]. “六认真”的内容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进行考核(评价);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拓展型课程).新教师按照“一年熟悉情况,两年站稳讲台,三年基本胜任,五年比较成熟,十年成为骨干,十五年成为专家”的线路成长.

新教师的“师徒制”岗位培养途径不仅在公办学校生根发芽,而且也被引入民办学校、社会教育机构,焕发生机.

2.3 各级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技能比赛选拔培养

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室(教科院)组织的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评优课等)比赛,既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能寻找与校内外同行的差距,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比赛就有选拔,这种公平选拔还能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提升的重要依据.

比如,当前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均有序、定期开展的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已成为全国范围的一种典型选拔培养形式.通过县、市、省三级教研室(教科院)逐级选拔,许多优秀青年数学教师脱颖而出,站到全国比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优秀课.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已成为特级教师、教授级正高级教师的摇篮.

又如,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多年坚持开展上海市基础教育“三项评选”,包括“上海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评选”、“上海市基础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评选”,通过这些评选活动,不少优秀的青年数学教师、教研员得以崭露头角.尤其在课堂教学领域,多年来在全国各类中小学数学教学评选活动中,上海选派的优秀青年教师均表现卓越,受到各地同行的赞誉[9].

2.4 各类学术组织开展的学术培养

全国性的数学教育学术组织大致有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中国教育数学研究会,它们大多成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在《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2]一书中作过详细介绍.这些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往往还设有省市两级相应的学术组织.

2.4.1 通过召开学术会议进行学术培养

学术组织一般会定期召开学术会议,研讨数学教育学术成果,培养数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现在很多高层次的数学教育学术会议,都会特别关注青年学者的培养: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的学术年会期间会设置研究生论坛;2014年5月在北京师大召开的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专门也开设了青年數学教育工作者论坛.另外,专门针对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的学术会议也越来越多,如国内高校举办的数学教育博士生论坛、全国数学教育研究生论坛.

还有一些虽没有形成正式组织、但持续多年且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如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张奠宙教授主持,从1992年开始连续举办15年)、北京数学教育讨论班(刘坚(刘兼)主持,从1995年开始至今连续举办140多次),也多有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参与或组织.

2.4.2 通过出版学术著作、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学术培养

学术组织还会针对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开展课题研究等,使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获得学术滋养与研究历练,加速成长.

案例1 数学会与“数学小册子”

20世纪60年代,中国数学会以及有关省市数学会组织出版了一批帮助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中学生提升数学知识水平的著作,这些著作普遍短小精悍,人们将它们称为“数学小册子”.

1956至1957年,中国数学会上海分会中学数学研究委员会组织编写、包括初高中数学各科(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的教学参考读物——“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书”,总共有30余册.这些书大部分都参考当时苏联的书籍,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提高教学质量”(该丛书序言).

上海教育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了一套“中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后又重印了多次.“中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大致包括15册,其中不乏大家手笔.

“中学生数学课外读物”脱胎于上海市数学会邀请名家(苏步青先生挂帅)为中学生(包括中学老师)所作的讲座.这一时期,南北方情况也差不多,北京的“数学小丛书”先后由科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小丛书”来源于北京市数学会邀请名家(华罗庚先生领衔)为中学生所作的数学竞赛辅导报告.

案例2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与“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于1989年底启动,1992年被列为“八五”期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996年1月通过国家教委鉴定.该课题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张孝达先生倡议,由我国20世纪80年代培养的一批数学教育硕士毕业生筹建、主持[10].课题主持人刘兼(刘坚)时年25岁.课题组号召“21世纪的年轻人要研究21世纪的数学”,“围绕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改革问题,提出了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设想”——“用大众数学的思想改造传统的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成为21世纪初中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先驱.

案例3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与“中小学数学课程国际比较研究丛书”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学教育方向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并约请教育专业出版社结集出版这些论文,鼓励数学教育方向博士生开展高质量的研究.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中小学数学课程国际比较研究丛书”就是一个开端和尝试[7].

2.5 网络教研共同体萌生的自我培养

近年来互联网上兴起的教师工作室、QQ群、微信群,能突破地域限制,将不同区域、不同学段的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碎片化式的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同伴互助、自我培养模式.其中,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案例4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由刘祖希等6人发起并成立,挂靠国内大型教育专业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室现有骨干成员58人,其中多人拥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经过10年发展,工作室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全国范围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清晰的发展思路、完善的组织制度、持续的研究成果、良好的辐射效应,他们“因兴趣走到一起”“因网络丰富教研”“因发展规范制度”“因使命举办论坛”“因理想追求卓越” [11-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发展愈发迅猛,并将渗透到前述四种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路径中发挥巨大效用.

3 小结与展望

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五种路径,是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路径和基本方法的具化与发展,是笔者对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这一问题开展“纵向视角历史寻析”、“横向视角路径探析”、“内向视角意蕴解析”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但仍需进行“整体视角辩证分析”[16]等方面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五种路径往往复合发生作用,促进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而且,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与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者本身也需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展望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我们有3个期待: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关心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事业;期待更多的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典型案例涌现;期待专业化的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组织、机构诞生(如“全国(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委员会(协会)”、“全国(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联盟(协作体)”等.就在本文定稿之际,笔者获悉:“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成立大会于2016年11月23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高中数学教师工作室协作体”成立大会于2016年12月2日在上海召开,这为本文的观点提供了两个例证.

参考文献

[1] 吴志宏等.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新青年教师文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3] 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新内涵[J].福建教育,2003(3):28-29.

[4] 余文森.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3(10):18-19.

[5] 顾泠沅.专业引领与教学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2(6):1.

[6] 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1):9-15.

[7] 刘祖希.访曹一鸣教授:谈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等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16(3):44-47.

[8] 钮兆岭.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活动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4(1):75-78.

[9] 刘达,黄华,姚建强.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总结报告[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9):7-16.

[10]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课题组编.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1] 刘祖希.庆祝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成立十周年[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6(5):封二.

[12] 仓万林.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简介[J].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7-8):封二.

[13] 罗建宇.基于互联网的数学教师工作室建设——以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6(9):63-65.

[14] 刘祖希.首届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简讯[J].数学通讯(下半月),2014(9):封四.

[15] 刘祖希.第二届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J].中小学数学(中旬),2015(9):63-64.

[16] 刘祖希.“四析法”与中学数学教研[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