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中的应用

2017-07-27林映花廖雨风易礼平徐晓妮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通气管失败率品管圈

张 野 林映花 廖雨风 易礼平 徐晓妮 皮 丹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中的应用

张 野 林映花 廖雨风 易礼平 徐晓妮 皮 丹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包括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制定声门下吸痰操作指引,完善健康教育等,观察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声门下吸痰失败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声门下吸痰失败率由活动前的42.86%降低至活动后的1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有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品管圈;非人工气道;声门下吸痰

声门下吸痰是不同于浅吸痰的一种深部吸痰方式。对于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声门下吸痰可有效清除非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盲吸不准确和因此造成的气道损伤[1]。研究表明,经口咽通气管进行声门下吸痰,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咳嗽反射,增加患者舒适度,还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2]。同时,声门下吸痰的不同操作技巧可以用于减少吸痰并发症的发生[3-4]。然而,声门下吸痰较浅吸痰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出现插入困难,临床中我们通常使用口咽通气管进行声门下吸引,效果较好,但有时吸痰管会卷曲在口腔内,无法插入气道内吸痰。如何提高每次的吸痰效果,提高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是我们护士急需解决和探讨的问题。品管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5]。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降低声门下吸痰的失败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12日~9月12日我科非人工气道并需要声门下吸痰住院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65~88岁,平均(76.2±6.5)岁;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17例,COPD患者5例;进行声门下吸痰共105例次。选取2015年12月23日~2016年1月23日我科非人工气道并需要声门下吸痰的住院患者1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67~86岁,平均(77.4±5.3)岁;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15例,COPD患者4例,进行声门下吸痰共101例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组圈 由呼吸内科8名护理人员以小组形式自发组成,平均年龄(29.0±10.1)岁。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6 名,大专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2名。选出圈长1名,负责小组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协调工作,护士长为辅导员。每周召开圈会1~2 次,设定圈名为“呵护圈”,并制作圈徽,其寓意是用我们的双手和爱心守护生命,让患者感受温暖,重回健康。

1.2.2 选定主题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将需要改进的问题一一列出,每一项问题再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项目,采用“5,3,1”的评分法,评价得分最高的问题确定为本次活动主题——降低对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其评分分别为40,40,38,34 分,总分152 分,并拟定活动计划。

1.2.3 现状调查 制订声门下吸痰插管现状调查表,其中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定义为无菌吸痰管未能一次插管过声门进入气管。2015年8月12日~9月12日我科所有非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声门下吸痰105例次,其中吸痰管未能一次成功插入气道内为45例次,全科声门下吸痰失败率为42.86%,其中患者不配合占12.38%、体位不当占9.52%、未选择合适的途径占8.57%、材质占4.76%、无咳嗽反射占2.86%、操作不当占2.86%、上气道狭窄占0.95%、其他占0.95%。根据“80/20”法则,得出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为患者不配合、体位不当、未选择合适的途径、吸痰用具的材质为本圈改善的重点,见表1。

表1 105次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原因分析表

1.2.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根据80/20原则,从表1可知本次活动改善重点的累计百分比为82.2%,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2.86-(42.86×0.82×0.85)=12.98%,改善幅度=(现状值-目标值)/现状值×100%=(42.86-12.98)/42.86×100%=69.72%;本次主题目标值设定为13%。

1.2.5 解析

1.2.5.1 要因确定 明确目标后,全体圈员开展相关文献检索,并对改善的重点项目进行头脑风暴,利用鱼骨图分析影响因素。认为患者不配合的主要原因为口咽通气管固定不稳、口咽通气管不舒适、护士吸痰时间长、缺乏耐心、护士心理素质差、健康教育不到位等,具体见图1。认为体位不当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气道未打开、口咽通气管放不进、护士不了解体位的重要性、护士不熟练,具体见图2。认为未选择合适吸痰途径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牙齿咬合无法从口腔吸痰、护士评估不到位、护士培训不到位、无明确的指引和规范,具体见图3。认为吸痰材质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吸痰管过软容易打折、护士使用不方便、患者感觉不舒适,具体见图4。

图1 患者不配合的鱼骨图原因分析

图2 体位不当的鱼骨图原因分析

图3 没有选择正确途径的鱼骨图分析

图4 吸痰材料的鱼骨图分析

1.2.5.2 真因确定 接下来1个月进行真因验证,通过制作查检表,现场查验以及80/20原则最终确定5个真因:护士培训不到位、无明确的指引和规范、健康宣教不到位、吸痰管材质、口咽管固定不稳或不舒适。

1.2.6 对策与实施

1.2.6.1 理论和操作培训 对全科护士采取集中授课和护士自学的形式进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吸痰的相关知识,声门下吸痰的方法和技巧、完善评估要点,每位护士必须掌握,吸痰前需要进行充分评估,吸痰中进行病情观察。建立和完善吸痰技术和声门下吸痰技术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建立科室人文心理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建立操作视频及图示示教,提高培训效果。建立声门下吸痰技术的操作规范和指引,要求各护士熟悉和掌握,并参照知执行。依照计划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考核,要求人人过关。将理论与操作成绩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并与个人绩效挂钩。开展经验分享的护士交流活动,通过护士自身的经验交流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1.2.6.2 完善健康教育内容 制订声门下吸痰的健康教育单和知情同意书。声门下吸痰前需告知患者及家属吸痰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因病情危重,痰量多、黏稠无力咳出等有发生痰堵、窒息等危险,需要进行声门下吸痰,通畅气道,必要时与医师沟通解决。尽量采用舒适的体位吸痰,采用适当的压力吸引,动作尽量轻柔。如发现需要吸痰,及时通知护士。定期考核护士对声门下吸痰的健康宣教内容掌握情况及知情同意书签署落实情况。

1.2.6.3 充分开放患者气道 通过查阅文献及经验交流,针对无法插入气道的吸痰困难患者确定气道开放的体位。吸痰体位为肩部垫枕,头部后仰,下颌与下颌角的连线垂直地面,确保气道开放。同时,摆放体位过程中兼顾患者的舒适感受。通过护士的亲身体验,声门下吸痰的体位对头部后仰的角度、肩部垫枕的高度、头部支撑的力度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患者的舒适程度[6]。

1.2.6.4 申领合适的吸痰管 护士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现临床使用各种吸痰管材料的优点及弊端。申领各种材质系吸痰管,护士使用后采取投票形式确定成功率最高的为硅胶吸痰管,它有柔软、 多孔、透明、有弹性等特性。

1.2.6.5 改善口咽通气管的固定 设计口咽通气管固定装置,将口咽通气管咬合处加上软牙垫,并且软牙垫充盈口齿处,这样口咽通气管正好卡在口腔正中,而且患者不会感觉口咽管太硬而刺激口腔。将口咽通气管尾部加上固定套,吸痰时将固定套固定在脑后或耳后,进一步固定口咽管,以防吸痰中口咽管脱出或左右移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插管失败率及圈员各方面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插管失败率情况比较(表2)

表2 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插管失败率情况比较 例次(%)

2.2 品管圈圈员各方面能力情况(图5)

图5 品管圈圈员各方面能力情况雷达图

3 讨 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了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的失败率。本研究表明,改善前声门下吸痰的失败率为42.86%,改善后声门下吸痰的失败率为16.83%,改善后一个月目标维持率为14.95%。通过品管圈活动,在科室内开展了培训和考核、激励和绩效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患者的体位管理,采用开放气道的体位,同时兼顾舒适。注重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在活动中改善吸痰用具如口咽通气管的固定,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材质。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的失败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本研究表明,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科室凝聚力也进一步提升。在QCC活动中,更注重的是成员的自发自愿的活动以及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通过辅导和培训,熟练掌握各种品管手法,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得到提高。

[1] 许雪华,黎爱金.声门下吸痰术在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7):1805-1806.

[2] 胡 敏.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按压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33-134 .

[3] 刘 巧.两种吸痰方法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116-117.

[4] 曾 彬,邓秀云,黄 卫,等.不同吸痰方式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对比[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115-116.

[5] 黄宇娟,李源秋,林达达,等.品管圈在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60-61.

[6] 赵 静,王颖丽,杜丽萍.结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5(9):85-86.

(本文编辑 肖向莉)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reducing the failure rate of incubation of subglottic sputum suction for non-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s

ZHANG Ye,LIN Ying-hua,LIAO Yu-feng,et al

(Nan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 518052)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in reducing the failure rate of incubation of subglottic sputum suction for non-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s.Methods:A QCC activity team was established, topic was selected, objective and plan were established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after analyzing the reasons, including relevant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training, subglottic sputum suction operation guideline was established, health education was perfected, and the failure rate of subglottic sputum suc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QCC activitie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After implementing the QCC activities, the failure rate of subglottic sputum suction reduced from 42.86% before the activities to 16.83% after the activiti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Carrying out QCC activities could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of incubation of subglottic sputum suction for non-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s and coul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persons within the 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Non-artificial airway;Subglottic sputum suction

518052 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张野: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6-11-0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3.006

猜你喜欢

通气管失败率品管圈
冷却系统副水箱起泡分析及优化设计
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护理观察
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失败率33%
失败率33%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把失败率99%的事坚持做它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