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发展战略视角下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刍议

2017-07-27

神州民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验区保护区广东

杨 立

(广东省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080)

文化发展战略视角下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刍议

杨 立

(广东省文化馆 广东 广州 510080)

广东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文化发展战略助力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但有利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修复,还有利于拓展文化空间,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能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本文基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视角下,通过对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现状、优势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有利于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新时期;文化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遗产是民族灵魂的根脉和精神的植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主权根脉、文化核心竞争力源泉、文化认同决断性要素。新的历史阶段,在实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中,以及在落实“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和“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等文化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本文认为文化发展战略有利于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再看广东省,区域优势、文化底蕴、经济实力等优越条件是广东落实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基础要件,对于广东构建文化交流中心具有重要意义,给广东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带来新机遇。。

一、文化发展战略助力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从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角度来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视角推动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有利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同时对文物和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有益处,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6年,全国16个省(区、市)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也积极开展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认定和建设工作。为整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水平,广东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中做了积极探索。

(一)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况。2010年批准设立的“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目前广东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随后,广东积极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3-2025)》(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文化部于2014年2月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对《总体规划》报送稿进行了审议通过,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梅州市根据评审意见和建议对《总体规划》修改后于2014年3月报送文化部,待批准后组织实施。多年以来,广东积极组织开展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截止2017年7月,已经设立了客家文化(梅州)、雷州文化、广府文化(越秀、中山小榄)、瑶族文化(乳源、连南)、潮汕文化(湘桥、潮阳)和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

(二)广东在文化发展战略中优势分析。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对于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古代广东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秦时期番禺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同时,籍贯广东的海外华人华侨已经超过3000万,在“一带一路”等东盟沿线国家华侨中,广东籍海外华侨约占三分之二,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人讲粤语、吃粤菜、唱粤剧,可见,广东在“一带一路”建设等文化发展行动中中具有独特区域和文化底蕴等优势。特别是粤港澳三地文化相通,地缘相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从培训、会议到展览、展示,从一般交流到研究研讨等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三地不但联合将粤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成功,现在已经建立多种交流沟通机制。广东可以总结港澳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东盟、西亚和阿拉伯地区国家开展文化合作,全面提升文化发展交流层次。

(三)文化发展战略视角需要广东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完善、连续和持续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保障,文化遗产是民族传承发展的源泉,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促进中国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助力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籍贯广东的华人华侨文化归属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留住乡愁、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基石,加强广东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有利于落实好“一带一路”建设和文化发展行动规划。广东是岭南文化核心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水下文物保护区、名镇名村、历史建筑、大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传承人认定与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基地建设、宣传展示等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成效显著,丰富的文化遗产保障了广东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截止2017年4月,有37156处文物普查登记点,核定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25159处(居全国第7位);搜集整理4万余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线索,调查76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征集和登记实物资料近3万件,同时,广东有1项世界文化遗产,1项农业文化遗产,4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六批次共公布608项省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含147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五批次共公布729人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4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丰富且岭南特点突出的文化遗产保障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二、文化发展战略视角下广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议

文化发展战略要求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有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效,因广东地理区域条件优势和岭南文化底蕴深厚,要综合考虑文化与自然生态保护,在建设特色小镇时要重视传承人保护,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一带一路”国家游客找到文化共鸣。

(一)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文化生态保护面临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冲击,城镇化和外来文化、流行文化的挤压。纵观十年来全国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因为顶层设计不科学、功能定位不明晰、建设动机不纯洁,许多地方高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旗子,借船出海、借壳上市,呈现大步向经济开发区、房地产开发区、文化旅游区、养生休闲区建设方向推进的苗头,出现破坏性保护、保护中破坏现象。因此,广东应该汲取全国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失败的教训,树立整体保护、文化生态、生存空间的理念,将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例如,省政府牵头成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委员会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对区域内特有的传统文化生态的可持续保护,明确功能定位筑牢岭南文化根基,促进“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与合作。

(二)遵循保护规律,凸显保护主体。文化发展战略核心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需要通过文化走出去,文化发展是文化在传承和传播中发展,文化传承又是文化传播的DNA,文化传承传播的关键是要具有文化生态特定的环境,这就需要一定的区域性环境生态,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作用不可言喻。为避免出现民俗巡游成为时尚方队、商业广告的大游行以及传统技艺变成机械化、自动化的工艺等现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建设要坚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规律,要尊重当地世代相传居民的生活习俗等内在规律,不要把人请下山而技艺和习俗留在记忆里。坚持百姓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文化遗产保护要注重区域内百姓风俗信仰、情感色彩和心理感受,避免出现所谓“打造”或“营造”的文化生态实验区,总体规划不能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编写,要整合多方力量科学规划,文化遗产研究专门机构、高校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一起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好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规律,做好传统工艺工作站推进特色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依法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中华文化世界范围内传承传播。

(三)政府强力主导,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能增强华侨华人对祖国的亲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能提升中华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优越感。广东是华人华侨较多省份,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有利于旅居海外的同胞归国找到文化根根基,可以设立华侨文化(汕头、潮州)生态保护区开,积极引导、强化华侨华人对自身“根”的探寻和意识的树立,从而强化、丰富华侨华人的中华魂,逐渐内化为世界各地籍贯广东的华人华侨支持与参与,既可以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又可以提升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渗透力及影响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关键在发挥政府强力主导作用,重点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修复,核实是当地百姓积极参与文化家园重建,首要任务是高压迫使当地政府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计划,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纳入本地政府财政预算,不但要加大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财政投入,更要建立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文化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牵头建立协调管理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保护补偿机制、考核与评估机制、传承与传播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等,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有利于推进文化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文化发展战略,有助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实施。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华网,中国文化报:http://news.gmw.cn;

〔2〕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http://zwgk. mcprc.gov.cn;

〔3〕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http://zwgk.mcprc.gov.cn;

〔4〕孟东军,张清宇.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求是网,2015年06月30日:http:// www.qstheory.cn;

〔5〕单霁翔.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光明网,光明日报:http://news.gmw.cn;

〔6〕朱尉,俄洛日哈.“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析.今传媒,2015(12):P89-90。

杨立(1976--),男,公共管理硕士,馆员,现任职广东省文化馆。

猜你喜欢

实验区保护区广东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广东舆情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通知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