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为例,丰富聋生的语言积累

2017-07-26张小钦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林冲聋生语言

张小钦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成的。能否听(看)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先后提到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可以说,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精华据为己有。

对聋生而言,语言储备越多,语言积累越丰富,交流表达时则越有文可用,有理可循,内容越具体,语句越通顺。相反地,则思绪混杂、漏洞百出,这甚至不关乎其残存听力的多少。丰富聋生的语言积累,是提高其语言能力的前提与关键。那么,如何丰富聋生的语言积累呢?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大脑中固定下来,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要求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多背,或记住大意复述课文,并每日安排15分钟的交流活动,说说自己感受深的、欣赏的句段,引起学生间的情感共鸣。这样一来,如《师生情》《荷花》《家乡的桥》《雨》《失败是个未知数》等一系列富有情感和画面美的文章印入了学生的心中,并荡起层层涟漪,为其交流表达提供了素材,提供了模仿、学习的脚本。

此外,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点。给予大脑皮层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同时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从而使聋生在说话、作文时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在教学中应注意尽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其腾出阅读时间,推荐阅读书目,教给阅读方法,摘录优美句段,撰写体会文章,并定期进行交流、表扬。如教研组结合聋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收集“四季组”“节日组”“生活组”素材,使聋生在亲切可感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文章,积累语言,培养能力。又如在班级中开展“背诵小能手”活动。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选出负责人,把背诵内容分为“课内文”“课外文”“课内诗”“课外诗”四大项,一周一评,评出“背诵小能手”,每周一总结。这些不仅调动了聋生阅读的兴趣,更极大地丰富了其语言积累,发展了语言能力。

二、模仿成文。在仿中积累语言

仿即模仿、仿照,是一种在预设的情境中,联系已学过的语文知识。运用所储备的语言素材,进行模拟表达训练。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仿述、仿写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聋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它是一个不断构建的动态过程,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在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向“材料仓库”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向前,由原本含糊的素材变得逐渐清晰,并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槐鄉五月》中,教学“嗡嗡嗡……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两句时,可巧妙地将这两句话变换为诗歌的形式,在感受到诗的韵律美的同时,深化对花香、花美的喜爱之情,模仿语言的表达方式。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突破教材的限制,注重发掘课本资源及聋生生活资源,创设与文本相近或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模仿运用语言。即要抛“薄”引“厚”,把一棵树上成一片森林,引领孩子们在感悟课文“篇”的魅力之余,激发起对书本的阅读兴趣,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超越简单的好奇心,在认真阅读整本书后,再勾连教材中的选文,深入领会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和纯熟的表达技巧,加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不知不觉当中走上创作之路,获得一颗珍珠,进而一整串甚至更多串的珍珠。

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纵观整部《水浒传》。写到林冲与“不敢”相关的内容加起来有14处之多,其中“岂敢”1处、“怎敢”1处、“敢到怎地”1处、“哪里敢”2处、“如何敢”3处、“不敢”6处。将14处“不敢”的不同表达,替换到这里,你猜猜,林冲又会怎样连说呢?

生:林冲连说:“岂敢,岂敢。”

生:林冲连说:“怎敢,怎敢。”

生:林冲连说:“敢到怎地,敢到怎地。”

生:林冲连说:“如何敢,如何敢。”

生:林冲连说:“哪里敢,哪里敢。”

师:说来说去,沉淀的还是两个字“不敢”。这不敢中还有多少忍耐啊!(板书大大的“忍”)。

像这样。让学生深刻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环境中的运用所表示的含义也各不相同,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也会时刻留言自己写作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回忆再造。在写中积累语言

当聋生经过熟读背诵积累一定的语言,并经过模拟仿写,初步运用语言素材后,我们还应该通过多写多练,使其不断地“翻箱倒柜”,回忆并再现、再造,以保证积累的长久性。其中,回忆乃为“清仓”,调出积累的所有语言材料。再现、再造是将记忆中的语言素材,结合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进行筛选、调整、改造,形成个人风格,从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加大语言调转的密度,要求学生多练笔。众所周知,聋生对写作抱有直觉性的恐惧,所写内容单调乏味,常常是平铺直叙,语言表达颠三倒四、抓不住重点,所以得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在有法可循的情况下去完成这件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大力气。要化写作为无形,做到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片段与成文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在小要求、小难度的交流或日记写作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写作内容。

如在一次“难忘的活动”习作练习中,选取了学生的一次课外游戏(添鼻子),拍成录像,并剪辑、制成教学课件。课堂上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有序、有理、有情地模仿叙述,激活了其自身的语言积淀,并再造、丰富了语言积累,令他们由衷地感受到:写作不过是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罢了。

再如在日记书写中,做到有主题、有交流、有评价,拒绝无内容、无指导、无反馈、无提升。可以结合班级日常活动,设计主题队会讲话稿、班级每日新闻、班级节目演讲词等;可以结合家校工作,记录相关活动内容:种菜、煮饭、外出旅行;可以是家乡大调查,介绍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可以是每日的心情记录,可以是一两句话,在相互的交流、指导中运用储备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实践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诵读、模仿、回忆再造,从聋生的学习生活出发,以读、写、练的方式加强聋生的语言积累。三者中,诵读为前提、基础,模仿为初步运用,回忆再造为深化使用,三者各自独立,又联成一体,层层深入,以丰富聋生的语言积累为轴心,站在语言储备的高度上,在不断地运用中巩固、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如此持之以恒,何愁聋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呢?

编辑 聂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冲聋生语言
智海急流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林冲的生存哲学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