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美术教育 感知艺术魅力
2017-07-26季医梅
季医梅
在新型教育改革中,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定位清晰,生动活泼,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结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感知力。教材语言简洁易懂,对教学要求及绘画器材也设定简单,教师可以轻松指导学生绘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选取一些课程对苏教版小学美术进行赏析,并对如何更好地传承美术教育,融入创新元素提出一些看法。教师传承美术教育,实际上是发挥创意,用各种渠道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心情、引导学生用美术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自我。
一、画声音——画出感情的色彩
不同颜色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颜色也会随着我们的心境变化,感情体验而产生微妙的变化。我播放《命运》,开始1分钟孩子们处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那是缤纷多彩的,我们可以想,什么样的颜色能代表愉悦的心情呢?是红色?是黄色?是色相饱满的颜色?还是色相不饱满的颜色?在音乐进行到2分25秒时,歌曲变得紧张了、悲伤了。介绍这首曲子后,学生们加深了对歌曲的认识及理解,然后根据直觉画出合适的颜色。由此开始了小学生们奇妙的色彩旅程,多样的色彩犹如一个个欢快的音符打动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适时借助色轮这一工具,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特有的感情在里面,学生在每种色彩中体会不同颜色的感情,如橙色代表活力、温暖,红色代表深沉、热烈。孩子们从歌曲中体悟到音乐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色彩与感情也是紧密联系的,在美术作品中应用色彩就是在表现心情。
二、画嗅觉。画味觉——画出芬芳的傳递
嗅觉与味觉的关联不太大,学生可以思考如何运用美术的方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当学生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后,开始积极地开动脑筋。比如青苹果是什么味道的?学生会说,青苹果是酸酸甜甜的,带着一股清新的味道。而青苹果是绿色的;那么枣是什么味道呢?学生会说,枣是甜的,熟透的大枣是枣红色的……当学生把食物与味道联系在一起时,学生发现了嗅觉与味觉两者是可以表达同一种身体感觉的,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自然形成的,形成了条件反射。孩子不懂,只知道这种是酸、是甜、还是苦。因为吃过,在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如果要用色彩表示这些味道,对孩子们来说不难。味道的多种多样决定了色彩的多样性。画苹果时要加上一些浅绿色。而橙子比苹果甜得多,可以加上一些粉色、淡黄色。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现出不同的感觉。
三、画触觉——画出触感的色彩
当提到画毛细孔收缩与放松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任务比画嗅觉更难,因为触觉是自身感觉,比较抽象,难以表达得细至入微,画面更复杂,更难把握。由明显的外在现象转变为内心的深刻感受,也是提升学生对颜色搭配及运用能力的好方法。在绘画以前,我让学生把手伸到打火机旁边,学生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我让学生把手放到水里,学生有冰冰凉凉的感觉;我让学生把手放进无色的冰块中,学生感觉到冰块很冰。然后我让学生开始联想,火是什么颜色呢?水是什么颜色呢?冰是什么颜色呢?学生结合刚才的感受意识到触觉也是有色彩的。
四、画融合——画出创新元素
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创意来大胆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自我,这种学习过程能使他们对美术迸发出浓厚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内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爱学。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体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展现自我。比如,我要求学生画一幅《今天的午后》,要求用一幅场景、数种颜色表示自己的心情。有一名学生画出了一个果盘,果盘上放着一挂黄色的香蕉和一只洁白的瓷杯。静止的物品传递出他闲适的心情,鲜黄的颜色又展现出他略为开心的心情。不仅这一位学生能用几件事物、几种心情描绘自己的心情,其他的学生也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作品。事实上,学生的内心从来不缺少创造力,只要我们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就一定会交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总之,美术教育能够开启学生心灵之门,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自然的美,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利用手中的画笔展现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同时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模式,改变教学风格,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
编辑 薛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