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
2017-07-26程淑华韩毅初刘焕利
程淑华, 李 欣, 韩毅初, 刘焕利
(齐齐哈尔大学 教育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实验室创新
自主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
程淑华, 李 欣, 韩毅初, 刘焕利
(齐齐哈尔大学 教育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自主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流思想,也是民族发展的不懈动力,高等教育日益凸显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大学生自主学习对于知识系统的建构具有主动性,但是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充斥着理论性的灌输,这违背个体对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规律。创新人才的培养受到脱离实际经验和偏离科学规律的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亟待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社会的需求与人才的培养存在不平衡性,对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缺少跨学科内容的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视野狭窄、学科间的通透性弱、缺乏实践探索能力及宏观掌控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 自主学习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
1.1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近年来,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呼声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日益凸显。就业压力和竞争力加剧的局面,使创新能力较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其软肋是缺乏创新教育思想。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的相关联程度较低,即对于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满意度存在不平衡。学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和高水平教师培养的力度不够,而且缺少配套的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学生普遍具备学校教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弱。在国家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导向的指导下,内地许多高校广泛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和自主创新的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研究[1-5],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目标。
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自主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这种学习模式的灵活性促使知识内容以动态形式融入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大学生运用自身内化的知识和能力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取新技能和新知识的能力,其理论结构如图1所示[6]。
图1 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结构
自主学习能力有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定向能力,即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的能力;二是应用学习策略能力,即利用学习环境和运用各种学习资源,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三是自我监控能力,即通过自我核查、调节、反馈和控制自身学习的能力;四是自我评价能力,即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7]。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探索,对于专业兴趣降低的学生要注重引导,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大学生学习过程是学习经验形成的过程。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支持,通过强化思维方式,可以逐步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品质。自主学习与创新人才两者相辅相成,自主学习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创新人才是自主学习的目标,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
2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通过科研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高校是否具备学术氛围和科研精神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校园隐性文化隐含着大学的办学理念。全力建设以创新为核心的大学精神,要充分营造自由、科学、民主的学术氛围,以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和校园文艺活动为平台,提升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还要在学校形成教师为主导、自由探索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气氛,增进学术合作与交流,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高校要营造全面发展、激发潜力的教育环境,学校要保证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让师生潜心科研、专心教学。
2.2 构建实践型教学方案
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方案,旨在积极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机制和具体实施。在实践操作环节,应该坚持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协作和促进的过程。教师需要主动转变角色,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教学相长,教与学的关系密切不可分离,教的目标和效果的落脚点都在于学。
首先,高校教师要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师侧重科研轻视教学的现象很普遍,甚至有的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投入教学的精力不够。对此,要从教师选聘机制和评价机制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其次,要把学生引进科研实验室,让学生感受科研的氛围。科研资源要全面向学生开放,包括实验室的仪器与设备和科研资料信息的共享,通过研究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倡导学生和教师在学术上进行密切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身体力行,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也能高效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养成好的科研素质。再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将科研引入课堂,将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主动研讨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科学性,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精神。让课堂不再枯燥,而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堂。让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思考,而不仅是被动听课的机器。最后,要注重课堂内外的密切结合,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图书馆,打造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新格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结构、能力技能以及心理素质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要确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养目标,科学规划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全程关注教学、科研和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密切结合。
2.3 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是对于传统教学理论的挑战,而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教师在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采用支架式教学,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教师以科研活动为主线,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本科导师制间寻求平衡。教师以支架教学的新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第二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层面。学生在主动探究和在指导教师指导关键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践层面为这种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实施环境。在教师指导下,建立各类大学生科研团队,完善科研流程和制度,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 自主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有4个,即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教学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8]。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知识结构、能力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教学目标,应该充分贯彻“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视大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强调知识结构、能力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3.1 强化创新意识教育和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知识创新[9],知识创新的内涵是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对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于将其纳入到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和训练。创新意识是创造性动机、创造性情感、创造性意志以及创造性兴趣的共同作用[10]。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改革教学常规,不因循守旧,要弄清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提升课程的内涵和革新现有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养成,进而形成独立的创新意识。
3.2 传统教学模式向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转变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仍然存在实践能力缺乏、唯学历论以及跨专业知识储备少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反映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建高水准的教学支持平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迫在眉睫。对于人才培养,高校的教学模式应该符合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科学规律。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创新意识日益成熟和丰富的阶段,传统的说教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创造性人格培养的需要。传统的理论学习更要付诸于实践,以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抓手,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独立,创建学生自主学习、有课堂话语权的平台和窗口。实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不可以偏废其一。然而高等教育的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应当结合理论课程循序渐进地推进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机会增多,强调学生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还要促进学生创新实践与学习过程相融合,实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研究和创新的能力[11]。
3.3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学校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组织机构结构,明确规定管理权限和职能,还原大学的学术自治、科研民主的状态。现行的管理制度较僵化,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缺乏教学的乐趣。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充分赋予教师自主权,并切实体现在教学内容、学生评价和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要让学生能够独立开展自主学习,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共同切磋和探讨。完善高校学分制建设,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并支持他们从事跨学科的探索和创新研究。增大课程体系的弹性、扩大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厚的、全面的学科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驱动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3.4 规范创新教育的评价标准
学校教育评价是在学校领域内对一切教育教学现象和对此产生影响的所有事物及其环境的评价。对学生的质量评价方法之一是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应试教育考试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甚至固化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形式。填鸭式教学的背后是死记硬背的仓皇迎战,“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少。而改革现行考试制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内容之一。应该建构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动态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考试和测验的内容标准化能够真正意义上反映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保证其考试测验的信效度和区分度,真正实现“高分高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主观能力与客观能力、内在能力和外显能力,分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12]。以创新教育为改革动力,打破分数教育,突出知识和实践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能力、人格等方面的考核和测验,有利于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创新能力。
References)
[1] 张景华,吴国新,刘一飞,等.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25-27.
[2] 刘海学,王玲,朱文碧,等. 以农林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 实验室科学,2014,17(1):135-139.
[3] 何小溪,仲伟峰,周威. 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5-76.
[4] 吴先球,孙番典,张学荣,等. 创建“一体两翼”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2,16.
[5] 陆源,厉旭云,叶治国,等.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教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11-16.
[6] 程淑华,李欣,张东. 高校学生自主专业学习型组织的价值与启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9):72-73.
[7] 郑红梅.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66-70.
[8] 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5.
[9] 程淑华.高等学校学生创造性培养中的管理问题及其改进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46-48.
[10] 程淑华.高等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6(6):15-16.
[11] 徐小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制度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9):67-69.
[12] 陆静丹,陈培玲. 基于SEM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J]. 统计与决策,2011(3):71-73.
Exploration on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for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Cheng Shuhua, Li Xin, Han Yichu, Liu Huanli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Media,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6, China)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creasingly becomes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The students can enrich and perfect themselves while devoting themselves to research and improving their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Under the teachers’ guidance,and combined with the rich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great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focuses on promoting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should be widely carried to make up for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hich overemphasize the theory. Then,a new mode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i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autonomous learning;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reform
10.16791/j.cnki.sjg.2017.07.004
2017-01-06
2017-03-01
齐齐哈尔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_QUG_2016006);2016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专项(135109519);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备案课题(GJC1215128);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6084)
程淑华(1968—),女(达斡尔族),黑龙江齐齐哈尔,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与教育管理
韩毅初(1991—),男,黑龙江鸡西,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E-mail:hanyichu@126.com
G642.0
A
1002-4956(2017)07-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