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校本实践研究
2017-07-26段艳艳
段艳艳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双元”育人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学徒班为例,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分析了“双主体”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施保障措施,总结了移动通信学徒育人模式取得的成效,从而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双主体
【Abstract】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a ki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e author takes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rentice class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analyzes the measures to guarantee " School enterprise double subjects"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 implementation, summarized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renticeship results, to explore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mode.
【Key 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Double subject
移动通信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移动通信专业在职业院校起步较晚,学校的师资力量、实训条件、以及在知识更新和实践能力方面与市场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从事移动通信产业基础性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奇缺。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无疑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给现代学徒制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移动通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学徒既具有学生身份,又具有徒弟身份,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将会有效的提高移动通信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过程
为进一步加强移动通信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增强学校服务社会建设发展的能力,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专业在与“浙江和勤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开启了移动通信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之路。
1.1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浙江和勤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各类通信铁塔、美化天线制造、安装、维护及基站设备、天馈、室内覆盖、传输设备的安装、维护、抢修等为一体的工程服务公司。学院通过对该公司及移动通信行业的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需求,确定移动通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实施1+1.5+0.5分段轮岗培养模式,第一年为学徒準备期,学生在校培养,同时聘请企业员工讲授部分基层平台课程,开展企业认知教育,企业设立助学金。第二年开始进入准学徒期,共1.5个学年即3个学期,学徒在企业主要完成岗位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形式是“学徒轮岗”培训,分别在通信工程设计制图、概预算与施工、基站设备安装与管理、网络勘察与维护等岗位,完成各岗位所需的技术学习与技能训练,主要由企业师傅负责指导。[1]最后0.5即最后一个学期,学徒顶岗实习。
1.2 深度对接岗位需求,共同构建三层级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建设学徒岗位课程资源。按照企业岗位需求与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包含学校(公共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企业(校企课程、企业课程、行企课程)、拓展三个层级。学校承担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合作企业以“师徒传帮带”形式承担对通信基站、传输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校企双主体”的共同育人。(1)校企课程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根据工作实际案例开发,并帮助学生消化校企课程中的重难点。企业实训课程由企业师傅直接在工作现场授课并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行企课程由设备供应商培训中心根据学生特点、行业标准规范及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进行定制。(2)课程内容的选取体现核心工作岗位的需求和专业技术的发展,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新领域、新岗位和新需求,开发新课程,共同编写具有现代学徒制的特色教材及实习实训大纲及指导书,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交流、虚拟实训、企业信息、就业资讯及作品展示等,为教学和实践提供鲜活的形象元素和珍贵的创意资源,建设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行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需求的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开放式平台。[2](3)根据“学生+员工”双重身份的特点,完善双导师制度。“企业课程”主要由企业师傅负责指导,学校教师配合进行理论讲解,并安排两位教师在周末到企业进行专业理论课授课,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4)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组织学生集中到上海培训中心进行移动通信行业资格培训,取得行业技能证书,持证上岗。
1.3 三位一体的学生评价机制
校企双导师共同实施课程评价考核。(1)对理实一体化课程,采用项目考核+理论考试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2)对于“学徒轮岗”课程,采用岗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技能评价,通过企业导师对学生岗位表现及评价记录、学生小组互评记录等进行考核。(3)对于有外出为客户进行技术维护的学徒,除了导师要根据学徒职业素质、技术维护能力进行评价,还要根据客户反馈的关于学徒的服务态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等方面的服务意见单给予评价,即形成了学校、企业、行业或服务客户的“三位一体”的学生评价机制。
1.4 校企全方位参与学徒教育管理
学徒制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尽快适应岗位,做好从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学徒双重身份的转变,是顺利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前提。(1)加强企业认知。现代学徒招生即招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开展专业教育和企业认知教育,为组建现代学徒班打下基础。(2)尊重学生意愿,确定学徒成员。在进入准学徒期前,为了更好的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提高现代学徒培养质量,校企共同进行动员和学徒招聘宣讲,由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落实了18名学生组建移动通信现代学徒班。(3)加强入职前教育。着重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目的教育,二是责任权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3](4)严格学徒管理制度。学生服从学校和企业的教学及岗位学徒安排,遵守企业对现代学徒管理的各项规定及《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中的有关制度,不脱岗,不离岗。如因故需要请假,应征得学校和企业的同意。(5)强化双导师和双班主任的职责。学校和企业分别配备班主任,全程跟踪学生在企业的表现,通过班级微信、QQ群等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徒情况及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6)实施班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设班长、团支书、小组长,明确工作职责,做好《教学日志》和《班级日志》的记录,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 双主体“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施保障
2.1 成立现代学徒工作小组
学校与上海安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度洽谈,签订框架协议,由学院和企业双方相关领导和骨干成员成立移动通信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在上海安成培训基地建立双主体“和勤”学院,与上海电信培训中心签订行企课程培训协议。双方约定联合招生招工,定期召开工作小组会议,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制定相关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指导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协调和企业与学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2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签订三方协议
校企联合制定招生招工方案及实施步骤,经过协商,制定三方协议。在第二学期企业进校招工,经过双向选择,学生学徒和企业学校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按照三方协议约定进入学徒班。
2.3 校企双向流动,建立专兼一体化的混编专业教学团队
实行双向员工聘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整合双方科研与教学的优势,同步提升教、研能力,混编教学团队。
2.4 建立以过程管理为主线的质量监控体系
规范教学资料,加强过程管理。建立以过程管理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师授课材料、教师授课成绩、学徒外出开展技术维护的服务意见单等教学活动资料都有专人管理,并分别录入教学管理系统,并开展网上评教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解决现代学徒中出现的问题。[4]
3 践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取得的成效
3.1 建立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共建共管共享混合办学模式
建立供需双侧的双主体“和勤”学院,成立校企共建共管委员会,企业方从招生至就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校企双主体的职责,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克服传统校企合作中企业仅在实训过程中参与的深入度不够的问题。
3.2 实施专业与课程改革,建设校企合作共享性教学资源
体现以企业岗位为根本、职业资格为依据、技术技能为目标的原则,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三层级学徒课程体系,零距离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解决通信行业技术设备更新快,校内实训条件与师资培养存在一定的滞后,企业短期培训速成班技术技能难以保证等问题,校企共建拥有优质实训资源,开放共享的实训平台,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基础课程3门、校企课程4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6本,建有网络资源库课程6门。
3.3 校企双向流动,提高了教师科研学术水平
建立专兼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团队,实行双向员工聘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整合双方科研与教学的优势,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7项,院级教改项目10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科研项目8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2项。
3.4 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班共18人,按照岗位要求将学生分别安排到无锡、宜兴、通州三个学徒点。基于工作情景的、全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现场教学模式,集中教学与岗位轮岗的方式相融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学生在人际沟通、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方面显著增强,很快适应企业工作要求,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局面。
4 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贯穿于学生(学徒)从入学到企业就业的全过程,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融为一个整体的职业教育系统,这种培养模式需要一个更宽阔的、更合适的政策与市场环境。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联络沟通,积极打造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人才优势,企业的技术和设备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5]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专业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为服务目标,基于现代学徒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考核体系等方面做了探索和实践,在运行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解决的问题,有待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摸索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成亚玲.基于工学平行的“分段轮岗式”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3):13-16.
[2]王俊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与校本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5(5):17-21.
[3]张琳杰.落现代学徒制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工作方案探索[J].教育时空,2015(2):145.
[4]张福荣.“学院+企业”双主体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经营战略,2016(3):125-127.
[5]冯珺.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6(4):53-57.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