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校金融文化的构建
2017-07-25王雪然
王雪然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营造勇于创业、积极创新的社会风气。大学生作为“双创”浪潮中的新生力量,具备创业创新的精神特质,但是缺少对创业创新实践的金融知识储备,尤其是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助力创业创新的效用愈加明显。
关键词:双创;高校;大学生;金融文化
当前,金融渗透到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人们的工作与学习、理财与经营、投资与创业、保险与风险防范等都面临着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择。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金融市场发展初级阶段,人们的金融行为较简单、金融知识普及较低、社会公众对金融理解力较差、金融决策缺乏自信。现阶段,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尤其重视扶持大学生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去。大学生不缺乏创业创新的愿望和热情,缺乏的是经验的积累,其中就包括金融知识的积累。在这种背景下,在高校普及金融教育,构建校园金融文化就迫在眉睫。
一、金融文化的内涵
目前,在实际的金融文化风气中,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甚至在诚信意识、精神支柱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出现严重缺失。而大学作为大学生逐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对大学生普及金融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节并改善自身金融行为既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也是净化金融文化风气的根本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在“双创”背景下,高校金融文化的构建除了让大学生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还应当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即“信”“新”“义”“道”。
“信”指诚信。诚信是金融文化构建的基础。诚信既是道德范畴,又是经济范畴,金融文化必然包含诚信。高校应加强对诚信意识的宣传,创造良好的校园信用文化环境。
“新”指创新。创新是金融文化发展的动力。这里的“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金融创新,正如经济学家鼻祖亚当·斯密指出的“进步的悖论”,金融创新不断地进行内生性变革导致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风险不断积累,又瞬间爆发”的过程;二是创新与创业。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
“义”指法规。法规是金融文化建设的保障。金融法制建设越规范,金融文化就会越发达。大学生作为公民中先进的特殊群体,其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道”指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金融文化的精神内涵。“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是立身做事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术”更应学“道”。大学生应该学会平衡自身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把握自身的价值底线和社会处事原则,肩负起社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
信用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构成了金融文化的主要内容,让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树立科学合理的金钱观、消费观和投资观,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创业创新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二、高校构建金融文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尚未对构建校园金融文化足够重视,对金融的态度基本局限于对金融学的专业教育,校园金融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普及金融知识的通识课程
目前,我国开设普及金融知识通识课程的高校还比较少,金融学课程大多仅面向金融类专业的学生,缺乏对非金融类专业学生的金融教育。金融文化的构建需要的是对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旨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激发其积极的金融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行为。
(二)金融教学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
金融教學过于传统,对教育理念缺乏前沿的认识。一方面,高校在金融专业设置方面缺少特色,普遍开设和普遍教学的状况导致人才培养成效低、就业竞争力低。另一方面,金融课程内容没有紧随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导致金融教育与社会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三)金融教学模式不重视应用型与实践性
金融知识的普及偏重于课堂形式的理论性教学。现阶段高等教育理念过于追求学术性,缺乏对知识的应用型与实践性教学。金融教学模式应当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的是掌握扎实专业理论和现代金融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金融素养水平对个人及其家庭在帮助其做出更优决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并已经把金融教育列为从启蒙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而我国的金融教育在大学阶段才开始实施,并且传统的课堂教育成为金融教育的主要渠道。事实上,传统课堂教育渠道仅仅是构建校园金融文化的一个方面,高校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形成校园金融文化风气,才能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指导他们的个人现金预算、负债管理、财务长远规划等金融行为。
三、“双创”背景下高校构建金融文化的途径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金融知识的掌握要跟上金融市场的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掌握的金融知识有限,在金融活动中处于弱势,面临的金融风险大;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那么如何在高校普及金融教育,构建校园金融文化呢?
全面普及金融知识,开设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金融通识课程。对金融类专业学生,在保证学生对本专业知识能够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要着重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对非金融类专业学生,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普及,通过介绍金融工具和金融原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金融现象,提升金融素质水平。
开展金融教育志愿者工程,支持金融类专业师生积极参与金融基础知识普及工作。鼓励金融类专业师生通过在校内开展金融知识讲座、组织金融协会或社团、举办模拟炒股比赛和投资理财竞赛等形式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提高非金融类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大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已经逐渐成为财富与成功的象征。现代社会对金钱的态度体现了人们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一致性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追求财富的路径选择。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大学时期是他们开始独立从事花钱、存钱与借钱等金融行为的阶段,也是他们金钱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大学阶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提高大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既是构建校园金融文化的需要,也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资金管理,包括融资、财务预测以及税务筹划等方面。高校可以在公共选修课中专门开设一门指导创业财务知识的特选课,课程将系统性地讲授与创业有关的专业知识,涵盖创业扶持政策解读、资金申请流程、财务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模块的理论知识,为有创业意愿或已经创业的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财务管理知识的专题讲座,鼓励非财务专业的学生积极报名参加。
扩充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的相关服务。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对创业者的帮助比较有限,其功能仅局限于向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实际上,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可以覆盖得更广一些,比如,在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针对创业大学生的中小企业管理中心,对已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企业运营、人员培训和财务指导等服务;组建专业的创业金融团队通过传统媒体宣传和新兴媒体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经济扶持政策,指导大学生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
在传统媒体宣传方面,高校可以利用校园报刊,或者在校内设置大型宣传广告牌、橱窗张贴宣传画等方式营造关注创业、鼓励创业、金融助力创业的文化氛围。在新兴媒体宣传方面,可以利用高校门户网站、微信平台向大学生实时推送政策更新、政策解读等信息,进一步巩固宣传力度和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展示他们的创业精神和风采,搭建创业金融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创业典型事迹的示范引导作用。
推广“学校+金融企业”的合作教育模式。高校金融文化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学校很难实现普及金融的最佳效果。因此,高校在实践中应广泛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建立普及金融试点,如启动“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在学校设立宣传点,普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用卡使用管理、信贷、投资、税收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常识;定期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银行家开设金融讲座,让大学生接受企业家精神传承、商业模式创新、资本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培训,启发大学生创业思维,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提高有志青年的创业能力。
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能否顺利进行,除创业技术、创业构想以及经营方面的问题外,在金融方面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自身资金实力,二是自身的资金创造能力,三是自身的信用力,四是金融環境中是否有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提供机制。创业企业一般都具有经营风险高和发展前途不确定的特点,这就导致其自身信用力较低,企业筹资困难。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他们自身的资金实力和自身的资金创造能力更是处于劣势,缺乏启动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
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有资金,二是寻求银行贷款支持,三是争取风险投资。大学生在筹集创业启动资金的问题上,首先会选择自有资金,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不了解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是创业项目本身不满足银行授信或风险投资的标准导致筹集不到资金。对于创业者来说,不管是在创业初期还是企业成长期,能够通过适当合理的手段筹集到资金是现代创业者必备的基本能力。通过金融企业进校园的方式,向创业青年宣传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以及金融新业态的有关知识,指导大学生准确理解金融政策,帮助创业青年能更加快捷及时地得到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
高校金融文化的构建不是单纯地进行金融知识的传授,它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水平是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双创”背景下的高校教育除要让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良品格,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构建金融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周小川.普及金融教育提高国民金融素质[J].中国金融,2007, (3).
[2]张开宝,王伟.试论应用型高校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12, (6).
[3]唐双宁.中国金融文化:利信义道[N].金融时报, 200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