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中国有潜力与好莱坞竞争
2017-07-25张雪婷
本报记者 张雪婷
不少观众在观看完本月19日上映的国产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后,都不禁感叹这是武侠电影的一股“接地气”新风。而对于该电影能否把武侠片带出“瓶颈期”,也存在不少争议。《绣春刀》系列电影导演路阳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及几十年来武侠片的演变,也对导演行业和电影工业之间的关系发表感慨。
主角没有上帝视角
环球时报:《绣春刀》和很多武侠片不一样的一点,就是主角非万能,更加贴近普通人,这是否是您在拍这两部电影时一个创新的尝试?
路阳:我们在拍《绣春刀》时,并没有太多想要创新的意识,只是想从喜欢的角度来拍。这个电影中的人物没有一下跳三五米的轻功,也没有一刀能砍断大桥的能力。很多人物的故事来自于我们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我们会考虑普通人在那个时代会怎样选择。
现在许多电影,包括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都试图让角色有普通人的情感和诉求。在世界范围内,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趋向,他们缺少了“上帝视角”。《绣春刀》中主角们不及时砍桥,因为他们不知道后面有多少追兵;也如《萨利机长》中,机长迫降而不开回机场,因为他需要对状况的反应时间。这些人物的想法和目标是我们也能达成的,故事才能更打动人心。
环球时报:人物从“高大”到“渺小”,是不是几十年来武侠片的一个演变过程?
路阳:以前的老武侠片,观众更喜欢看到远离生活的部分,主人公不为生活琐事所困扰。拯救苍生也好,为黎明百姓也好,这些人物是十分浪漫化、理想化的设计。而到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平时看的东西就已经不一样,更多是改革开放后各国的流行漫画、动画、游戏等。这里面很多作者在创作时,也完全是从自身的生活出发,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电影要见人心
环球时报:听说您在创作时,受到一些日本武士漫画的启迪。如今日本漫画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中国武侠片要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路阳:无论是漫画还是武侠片,创作时看起来是作者个人化的,但从深层考虑是需要有普世意义的。如《卧虎藏龙》《一代宗师》等武侠电影,题材是传统的,但价值观和角度是新的。《卧虎藏龙》中虽然也有江湖正义、铲恶扬善的概念,但它的核心是讨论人对自我的认知和觉醒。《一代宗师》讨论了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如何感知自我。这两部电影背后的意义是非常现代的,打破了文化壁垒,东西方人都能看懂。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完全领会到两位导演的意图,但这些电影是值得反复琢磨的。
冯小刚导演曾说过,“电影要见人心”。对于“人心”,我理解为两个概念:一是电影里的人,观众要能看到他们的心;一是创作者的心,创作者用心拍电影的话,观众一定可以感受到。
用好电影带动多维度发展
环球时报:国产电影在去年普遍表现欠佳,今年质量又有所提升。您怎么看未来国产电影的趋势?
路阳:我们可以看到,《神偷奶爸3》上映以来,迄今票房依然很高;另一方面《变形金刚5》也一直在映,而评价却一般。无论国产还是进口,观众最想要的还是质量过硬的电影。
电影市场要百花齐放。我认为许多进口片没那么好,而观众面对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有时是两套标准。这也是我很不服气的一点。我们不能跟好莱坞去拼他们最强的东西,但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只有中国人的电影才最能打动中国观众。
基于电影的生产规律,上映数量在周期上有大小年,国产电影不一定能完全响应市场的需求。目前我们可能和好莱坞没法正面抗衡,因为他们是有一套超过百年的完美工业体系。但我认为,只有中国有潜力与好莱坞竞争,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市场,供求关系激发着中国电影人拍更多更好的电影。
环球时报:您认为,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相比,在哪些方面还能更加进步?
路阳:每部电影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对于行业来说需要创作团队。好莱坞也分多种状况,很多电影是导演中心式,而这些电影也往往是好莱坞最强力的,如诺兰、斯科特、斯皮尔伯格,这实际上是很可怕的实力。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创作者中心制,这样可以保持我们的电影产业有活力。我不希望看到电影逐渐被“流水线化”。的确,我们需要在制作流程上靠近好莱坞工业体系,能让我们拍电影时更科学更精确,更好回避风险,更好利用预算。但是中国电影人不能杀鸡取卵,只用高科技的制作流程来保证市场,这只能让一两部电影卖得不错,但不能使之持久。我们可以看到,《摔跤吧!爸爸》靠的就是用好电影延长战线。
美国电影有一个特性,就是卖衍生产品。《异形》系列前几部评价不错,后面争议较大,但还是可以源源不断赚钱,靠的就是卖周边产品。好莱坞英雄电影虽然起源已久,但现在人气火爆也是从零几年开始重新拍摄创造的,因为拍了好电影,带起了原作的IP,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IP的好处是有群众基础,但不是有IP就能拍出好电影。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潜力。我们在拍摄《绣春刀》时,也在注重周边玩具、手游、网剧等多维度发展。这是保障电影和“创造”本身,我们应更努力做中国原创的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