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创业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构建

2017-07-25朱婧

消费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业大学生

朱婧

摘要:2017年两会着重提出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创业作为新时期的新基调,需要高校挑起带头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缺乏系统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开设一些创业就业指导讲座,课时少,不深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又是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传递正确思想导向,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普及法律基础,因此作为当前创业教育的总阵地责无旁贷。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 创业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开启了全民创业的热潮,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更是成为创业示范基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构建创业创新教育和实训体系。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兼职创业导师制度。”

可见,国家和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

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已经开始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和较为稳定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主要是过去的计划经济没有为创业提供土壤,而过去大学生分配制的工作方式也没有为高校提供创业的意愿。如今,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就业市场严峻,创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课,作为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主要目的是树立大学生高尚的思想,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普及法律所开设的课程,“思修”课便成为高校构建创业教育的重要课程。

一、“思修”课构建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高校育人理念的全面贯彻

多年前,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如今,真正能够实行素质教育的还属高校。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为人才培养提供育人环境。蔡元培曾经提到过: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在大学里,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向学生贯彻创業教育,使大学生真正的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纸上谈兵,空有学术理念的书呆子。创业教育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年轻一代来说,可以帮助其扩充交往范围,拓展思维空间,也可以学习更多新鲜的事物。“思修”课目的在于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思修”课中构建创业教育更是对育人理念的全面贯彻。

(二)社会就业环境的重新调整

1992年我国正式实行市场经济,1996年正式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此后,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市场紧缩,求职热,求职难几乎成为每一年毕业季的难题。因此,在“思修课中创建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大学生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难题,更加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职位,帮助重新调整社会就业环境。大学生在掌握了更多创业技能与创业知识以后,可以将所学回馈社会,而社会上也将出现很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或许马云、马化腾之类的神话也是可以复制的。

(三)大学生面向社会的有利筹码

创业教育可以说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教育课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便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及时树立学生创业思维,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大学生在将来踏入社会之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以致出现“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况。“思修”课中构建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具备更多生存技能,在面对就业之时能有更大的竞争力,掌握有利的就业、社会生存筹码。

二、“思修”课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师资队伍不完善

对于现今高校来说,“思修”课为创业教育的主力军,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但是,授课教师为“思修”课教师,本身大多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法学相关专业,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创业理论培养,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创业培训,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本身就不够专业。何况,创业教育实际上属于一种实践性的课程,理论讲授只是基础,更重要的还是要参与社会实践。而“思修”课教师大多都是教育出身,本身经历过创业实践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既缺乏理论基础又缺乏实战经验的现实困境下,又如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创业人才呢?

(二)课程设置不健全

根据现行我国高校“思修”课教学大纲来看,创业教育能够占据的课程教学内容十分有限,而根据高校整体课程设置,创业教育似乎放在“思修课当中是最适当的选择。虽然“思修”课中已经设置了一些诸如法律基础,职业道德,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等相关内容,但是真正涉及如何开始创业?创业应具备哪些素质?创业应具备哪些技能?等专业性知识却根本无从谈起。课程内容在设置方面的不健全,迫使高校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学校投入不充分

即使国家已经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也不断在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各个高校依然没有在课程方面给予实际上的资源调配。课程资源投入方面不够充分,对于创业教育所需设备与专业人员聘请以及教师的创业培训准备不足。因此,即使“思修”课教师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旋律当中,也无法改变其充当绿叶的现实,无法充分发挥“思修”课构建创业教育满足广大大学生创业需求的根本目的。

三、“思修”课构建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欠缺,學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整合与建设。不仅要对“思修”课教师进行专业的创业培训,参加相关创业课程的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业理念,参加相关创业讲座的学习,而且也要面向社会。在社会当中聘请专业创业教育教师,向已经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抛出橄榄枝,聘请其作为学生的实习导师,开展讲座讲授创业经验,以使得学生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创业过程,而不是流于纸面。

(二)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1.培养创业思维

思维对一个人工作还是学习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是创业能否顺利进行的大前提,如果没有创业思维,那么创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内容设置方面应首先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创业思维,让学生了解,在创业过程中必须要转换观念,创业不是就业,应做好哪些前期准备,投入哪些人力物力,具备哪些素质与技能,都是应该了解与掌握的。

2.提供创业知识

知识是创业的基础。没有知识,创业将难以维系。但是应具备哪些知识呢?首先,是法律知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是基本法律常识。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习商业法,法人应具备哪些条件,具备什么素质,税务方面的知识更是重中之重;其次,是金融知识。应使学生了解相应的销售知识、融资知识、风险管理知识以及如何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等;最后,是道德知识。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高尚的道德,不仅能够创业成功,更要将成功惠及更多高校毕业生。

3.增强创业能力

在掌握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创业能力。开设实践课程,例如,“挑战杯”这种大学生创业大赛,可以激发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也可以检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可以在校园内开设创业板块,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际当中。

(三)加大学校投入力度

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属于起步初期,而在美国已经实行多年,也为“思修”课构建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引入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操作,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到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创建创业实验室,设置为“思修”课实践课程内容,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又不会超出“思修”课课时范围。也可设置“大学生创业奖学金”对于有创业才能,有卓越创业成果的大学生给予财力支持,更可以体现出高校支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善的创业环境,提供广阔的创业发展平台的有利一面。

总之,“思修”课构建创业教育,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高校应高度重视起来,当前阶段不仅能够在“思修”课中构建创业教育,更要在将来将创业教育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在全国高校开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育人环境。这也是需要全社会全力配合与鼎力支持的一个长远计划。

猜你喜欢

创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